小说评论 論紅樓夢   》 第30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15      李劼 Li Jie

  指明了《芙蓉女兒誄》之於歷史——文學的這種顛覆性之後,這篇誄文在敘事上的承上啓下也就得以順理成章地闡述了。雖然就小說人物韻文而言,這篇誄文乃是《葬花辭》的具體深化和全面發揮;但就故事的敘述而言,此處對晴雯的祭悼一方面歸結了大觀園中丫環層少女們的悲慘遭際,一方面又開啓了大觀園中小姐層少女們的風開雲散,尤其是鋪墊出了小說整個女兒世界中的核心形象林黛玉的摧折趨嚮。如果說大觀園女兒世界以群芳題詠為序幕,那麽其最後一幕則由《芙蓉女兒誄》的憤激赫然挑開。作為這種唇亡齒寒式的轉折過渡的又一標記,則是賈寶玉在下一回中所吟唱的《紫菱洲歌》。
  《紫菱洲歌》當然不及《芙蓉女兒誄》那麽回腸蕩氣,但其聲調之凄切,亦已迥異於賈寶玉當日的《四時即事詩》。“抱衾婢至舒金風,倚檻人歸落翠花”似的閑情逸志,此刻全然為“蓼花菱葉不勝悲,重露繁霜壓纖梗”的蒼涼感嘆所替代。而且,這種“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菱荷紅玉影”的殘紅飄零剛剛開始,首當其衝的受難者迎春,也不是平日與賈寶玉比較親密的姐妹如探春者,更何況日後大禍降臨到他那日夜牽挂的林妹妹身上,真不知會有怎樣一番情景。《紫菱洲歌》在人物韻文係列上的敘事作用頗類於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揆癡理”在小說敘事結構上的方位,衹是那回使用的是一葉知秋式的筆法,此詩顯示的是一首秋歌揭開一串悲的漸趨遞進之手法;衹不過從五十八回的起於青萍之末,讀者可以看到七十七回的風吹花落:“俏丫環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而從《紫菱洲歌》以後,讀者卻再也讀不到原作者設計的人物韻文了。人們衹能就此止步,即便流連緋徊,也衹好望洋興嘆。
  在結束對這部分人物韻文的巡禮之際,有必要指出的是,相對於詩社吟詠,寶黛詩賦不僅在敘事上補足了某種難以描述的空缺,並且與整個敘述在結構上互相交織,而且在其隱喻性上使小說的意藴獲得了不可闕如的充分化契機。如果說作為靈魂自敘的《紅樓夢》在敘述上是委婉含蓄的,那麽在人物詩賦的設計上則是直抒胸臆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葬花辭》中唱出的是幹將莫邪般的森然劍氣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劍霜嚴相逼”;裊裊婷婷的薛寶琴在《懷古詩》中直斥帝王將相如“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而被薛寶釵稱為富貴閑人的賈寶玉則在《芙蓉女兒誄》中不僅為晴雯抱屈,而且連他親生母親都難逃罪責,遭到他十分激烈的詛咒:“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如此等等。痛快淋漓至此,使這些詩賦在其隱喻意義上遠遠超出了小說本身的敘事內涵,從而具有了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正如小說在情的層面上覆了二十四史撰寫的中國歷史一樣,這些韻文在其獨立的審美層面上嚮中國文學出示了劃時代的歷史文獻。遺憾的衹是,這樣的審美指嚮在後人鮮為領略,因為在《紅樓夢》以後的歷史中,屈原的《離騷》傳統經由梁啓超對小說功用的強調使文學承擔了救國救民的重任;而《芙蓉女兒誄》的惟一精神承繼者卻是一位歷史學家,我指的是陳寅恪和他的《柳如是別傳》。由此可見,整個小說中人物韻文的隱喻意味是雙重的,既具有人物個性的寫照和命運暗示的敘事性,又具有詩詞典賦本身在整個文學傳統上的顛覆性。這種為小說所獨具的韻文風貌雖然承莊子、阮籍、陶淵明而來,但由於這些韻文在審美精神上的全新氣度,已經構成了有別於傳統的文學經典;因此,有關這種經典的閱讀,亦既可以是小說敘事的,又可以是詩賦本身的。而整個小說在詩詞麯賦上的靈氣和神韻,則不是見諸《金陵十二釵諸麯》那樣的敘述韻文,而是體現於人物韻文的靈魂部分諸如《葬花辭》和《芙蓉女兒誄》那樣的千古絶唱。這些絶唱如同鑲嵌於小說中的璀璨明珠,使整個敘事結構於自然無為的變幻之中又顯得光彩奪目。如果說,小說的敘述部分如同一座座綿延起伏的高山,那麽其韻文部分則好比一道道清澈晶瑩的流水,而像《葬花辭》和《芙蓉女兒誄》那樣的詩賦更是猶如一片片明淨浩淼的湖泊,將小說中的種種悲懷深情地蕩漾開去,在天地盡頭劃分出一條嶄新的歷史地平綫。可見,即便從中國勘輿學上說,《紅樓夢》中的詩詞麯賦也是與小說敘述這一竜脈相得益彰從而不可或缺的風水組成部分。真可謂山無水不靈亦不秀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紅樓一春夢
第1節:自序第2節:文化靈魂和歷史命運1第3節:文化靈魂和歷史命運2
第4節:文化靈魂和歷史命運3第5節:文化靈魂和歷史命運4第6節: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1
第7節: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2第8節: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3第9節: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4
第10節:貴族精神和審美定位5第11節: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1第12節: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2
第13節: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3第14節: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4第15節:總體結構及其存在論意味5
第16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1第17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2第18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3
第19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4第20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5第21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6
第22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7第23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8第24節:自然無為的太極章法9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