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大小眼看美國   》 第30節:美國人真的很隨便嗎(1)      陳強 Chen Jiang

  美國人真的很隨便嗎
  你見過學生上課時把腳對着老師嗎?
  你見過老師坐在桌子上講課嗎?
  你見過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趴在地上嗎?
  你見過學生上課嚼口香糖嗎?
  你見過學生邊吃快餐邊聽講座嗎?
  這些在美國學校裏司空見慣的事,要是發生在中國,準會成為小報的"花邊新聞"。
  我剛到美國時,對此也看不慣,覺得老美怎麽連基本的禮貌都不講。有一次,我申請到女兒的班上旁聽,居然看到有學生躺在浴缸裏上課,而老師講課時偶爾還把腳踩在凳子上。我就此請教她的老師,老師回答說,以放鬆的狀態學習,可以激發靈感。
  待久了纔知道,老美就是這麽隨意。在他們自己看來,這些舉止很正常,無關禮貌。
  記得中國上檔次的賓館都有這麽一條規定:"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內。"如果你穿拖鞋進星級酒店,門口的保安準會把你攔下。可是在這裏,許多美國人穿着拖鞋、短褲進出各種公共場所--教室、圖書館、賓館、商店、教堂等,女士們有時穿得更少--着"比基尼"躺在公共遊泳池邊曬太陽的情景在夏天十分常見。
  "西裝"顧名思義是源於西方的服裝。在中國,不論是官員還是農民,如今都時髦穿西裝,而美國人反而很少穿。在大街上、校園裏,最流行的裝扮是牛仔褲、運動鞋,有時甚至一整天都見不到一個西裝革履的。我在美國一年多時間,也衹穿過一次西裝,那是隨老師到華爾街一些著名機構參訪,不得已而穿之。因為在華爾街,西服是金融界人士的職業裝,咱們上門參觀也得稍微正式點。
  美國人之隨便,還體現在稱呼上。多數人喜歡你直呼其名,如果你"尊稱"他為某某"博士"、"教授"、"牧師"、"經理"或什麽官銜之類的,那就顯得見外了。我的女兒除了叫她的老師"女士"或"先生"外,見到其他的美國人(包括長輩)一律都叫對方的名字,不像在國內那樣非得叫"叔叔阿姨"的。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媳婦對公公婆婆也是直接叫他們的名字。有位嫁給老美的河南姑娘說,她剛上門時按中國習慣叫丈夫的父母"爸爸媽媽",可對方反而"不領情",非得讓她改口叫名字。
  老美請客也很簡單。我們先後去過十幾個美國朋友傢中做客,各傢準備的飯菜都大同小異,不外乎這麽三四道菜--主食(米飯或玉米、面包)、牛肉(或雞肉、火腿)、蔬菜或水果沙拉、甜點(蛋糕、冰淇淋)。估計他們平時在傢也就這麽過日子(中午在單位裏一般吃漢堡或快餐),我覺得老美在吃的方面確實比咱們中國人差多了。
  美國人不興送禮,初次見面或上門做客時,帶點小禮物表達一下意思就行。我們從國內帶了些有特色但很便宜的東西,比如草編燈籠、中國結、胸針之類的,美國人都很樂於接受。正可謂"禮輕情義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代序第2節:自序(1)
第3節:自序(2)第4節:自序(3)
第5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1)第6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2)
第7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3)第8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4)
第9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1)第10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2)
第11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3)第12節:免費公共資源從何而來(1)
第13節:免費公共資源從何而來(2)第14節:殘疾人在美國處處受優待(1)
第15節:殘疾人在美國處處受優待(2)第16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1)
第17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2)第18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3)
第19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1)第20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2)
第21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3)第22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1)
第23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2)第24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