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王蒙活說《紅樓夢》 》
政治主題(3)
王蒙 Wang Meng
我覺得這裏面男人不中用主要由於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男子主外女子主內,所以在傢事上男人本來就不大管,當甩手掌櫃是一種“派”,是一種境界,一種風格。
第二個原因是男人他要讀書,而中國的書很多是理想主義的,它和現實的距離越來越遠,也就是毛主席說的一句話,叫做書讀得越多越蠢,有人把這個解釋成是毛澤東迫害知識分子的一個原因,我對此抱存疑的態度,因為毛澤東本人是很愛讀書的,在中南海的故居裏,他的床是張很寬的床,他的床上有三分之二是書,他給自己留的睡覺的地方三分之一就夠了,他本人是手不釋捲的,他也提倡讀書,在他的晚年他也有認真讀書、弄清馬剋思主義這樣一些最高指示的出現。所以他所說的書讀得越多越蠢其實就是說書上的那些東西它和現實越離越遠,就是說你越讀書越不知道該怎麽好。儒傢講仁政,這仁政非常的好,講禮治,這想得也很絶,大傢都彬彬有禮,自我約束,靠自律天下大治,你也不用懲罰,死刑當然可以廢除,自然而然的人們就講道德的教化,皇帝就是道德教化的模範,所以國傢就不亂,不出事。正心誠意,修身齊傢,然後就國治、天下平,沒有任何鬥爭了。這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它和實際又太遠了,實際上並沒有什麽人能夠做到禮治,沒有什麽人能夠做到仁政,這個我在底下還會講。
老子講政治講無為而治,這就更高明了。我最喜歡《道德經》上的一句話,看了之後簡直就是手舞足蹈,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用天津話說就是治一個大國就如同熬小魚兒。這簡直是太棒了,你十億,二十幾億人口,到了我這裏不過就是一鍋小魚兒,撥拉撥拉,行了,把火增加點兒,熱乎了,把火小點兒,它就不至於噗鍋了。這個東西怎麽操作呢?別說是熬小魚兒的方法,你就是用做東坡肘子的方法也治不了國。我並不否認這一中國古代的經典,我覺得這些經典帶有一些理想性和審美性,有時候是一種理想的完成和審美的完成,不是很實際的。所以這些男人們越讀書讀得多,傢裏一遇到什麽事,越不知道該怎麽處理。
第三個原因是男人的腐化所受的限製比女人少,賈赦都糟朽到什麽程度了,還相上了鴛鴦,還要把鴛鴦弄過來當小老婆。而女人們在這方面給管住了,不是說她沒有問題,但是她心裏受的約束起碼非常大。賈母的位置很高,王熙鳳的權力很大,但是這娘倆沒有一個人敢說既然我位置這麽高,再給我找倆小夥子來玩兒玩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男人就更不靈了,更不起作用了。
至於賈府管理上的混亂,很多地方都有表現。特別是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時候,她總結了寧國府的管理上的問題,她說:“一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是事無專管,臨時推諉,三是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是事無大小,苦樂不均,五是傢人豪縱,有臉的不服鉗束,無臉的不求上進”,底下還說到有“無頭緒,慌亂,推脫,偷閑,竊取等弊”。第一人口混雜,遺失東西,這是編製問題、財産管理問題;第二事無專管,臨時推諉,這是分工問題,組織問題;需用過費,濫支冒領,是說他財政上沒有預算,也沒有結算,也缺少審計;事無大小,苦樂不均,這主要是人事上的問題;第五是傢人豪縱,分有臉的和無臉的,所謂有臉的是有面子的,有特權的,這裏頭暴露了很多問題。王熙鳳治這些東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鷹派,就是要強行,強硬。有一個晚到的,她立刻就說拉出去打二十板子,革一個月的錢糧,遲到一次打二十板子,革一個月的錢糧,明天還有遲到的,打四十板子,後天還有晚到的,六十板子。王熙鳳治亂世用重刑,在寧府立刻建立了自己的威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從裏邊也可以看出一些人很不好管。後來王熙鳳生病,由探春、李紈、薛寶釵“三套馬車”過渡,代行王熙鳳的管理職權,也碰到下面的一些辦事人員故意不說明情況,故意來考驗、查核這些管事的人。比如說趙姨娘的弟弟趙國基死了,而且趙國基從血統上說是探春的親舅舅,說應該給多少錢,按照襲人的母親死的舊例是四十兩銀子,但是探春非常精明, 傢生仔的撫恤金衹能是二十兩銀子,她說二十兩銀子,不能四十兩銀子,她就把上來匯報情況請示工作的管傢人員進行了申斥,所以說他底下的人也欺負賈府沒有一兩個真正能管事的人,他們衹服從王熙鳳那種強硬的、重刑的管理,所以在這方面的危機也很嚴重。
第三方面就是財政危機,所謂寅吃卯糧,這個我就不細說了,這個和曹傢的經驗也有關,據說曹傢的沒落就是因為他接待了康熙的南巡。四次接待南巡,錢花得非常多,欠了大量的債無法償還,所以說他寅吃卯糧。寫元妃省親的時候也寫了各個方面的人包括王熙鳳在內,雁過拔毛,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牟取暴利等等,使財政上發生很大的危機。現在回過頭來說政治資源,在資本主義國傢財産也是個很大的政治資源,很多在政治上有所進取的人他都有很多的財産,所以財政的危機也會變成政治的危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石與玉 | 關於書名 | 通靈寶玉 | 寶玉摔玉 | 你的脖子上挂着什麽 | “弄性”和“常情” | 聚到最後一刻(1) | 聚到最後一刻(2) | 泛愛:為藝術而藝術 | 專愛:為人生而藝術 | “前佛老”情思 | 零作為 | 愛就是病 病就是愛 | 辯證而矛盾的幻想(1) | 辯證而矛盾的幻想(2) | 結語(1) | 結語(2) | 天情 | 自由與轄治 | 戀愛至上 | 唯一“知哀” | 精神酷刑 | 黛玉的煩惱 | 意淫即情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