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红楼艺术   》 第二十八章 九曲黄河向海门      Zhou Ruchang

  中华的小说、剧本,凡写及男女之间传达心意、缔结姻缘的,很多是要运用“表记”这个手段。表记者何?就是一件表意的物品。这个,好像属于“旧套”范围,但一细思,则饶有意味。这就是中华文化当中礼与情的“矛盾”与“调和”的微妙“处置”之方,纯粹表现了中华人的美好的风度与心灵。何以言此?比如在西方道德传统上,少年男女互表“倾慕”之心(鲁迅语。他不用什么“爱情”,这本身便充分说明了东方的风格),那洋青年们用不着“麻烦”,甚至就是直白了当地说出一声“I love you!”就行了。谁也不以为“怪”的。在我中华,这却“使不得”,人听了会大感肉麻而乏味,“爱情”的产生、发展、传递、接纳……哪里可以是这么简单而浅浮的事?就在《红楼》书中,你也可以看见:少女一提“说亲”、“媒人”、“婆家”、“相看(前一字重读,后一字轻读,特指缔姻前的观察对方男女的相貌仪容)”,就要面红腮晕,羞得不能抬头,遑论其它?因此,才发生了“表记”之事。表记原是在“礼”的范围内设法以传“情”的,而还有一个“私相传递”的问题会构成罪名的呢。所以在小说、剧本中运用“表记”,中含文化深层的意理,也不能全以“窠臼”视之。
  
  比如,“江皋解珮”,就是一个古老的美丽的“表记故典”。苏东坡的《天际乌云帖》中,记下了落入“乐籍”(官妓)的才女幸得长官准她脱籍自便时,题了“解珮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之句(交甫,姓郑,即受江妃解珮的士了),真令人诵之味之无尽,这就是中华文化的迥然超迈庸俗的一种最好的例证。大约正因此故,雪芹书中,也采用了它,而不以为“落套”。
  
  数一数,不仅小红的帕子,贾琏的汉玉九龙珮,潘又安的绣春囊,都在其内,就连多姑娘的一缕青丝美发,也是此类。但是,另一性质、形式都不尽同的“表记”,还包括着并不是“传递”而各自佩戴的饰物,其间竟也暗寓了姻缘的线索联系。
  
  在宝玉身上,可以说是有三重“表记”意味的事物。
  
  一件是他大承笞挞以后让晴雯送与黛玉的旧帕;一件是自己有的是玉而宝钗有的是金(锁);一件则是最后又得了一个“雄”金麒麟——而湘云却早自佩有一枚比这略小的“雌”麟〔1〕!
  
  第一件,黛玉见了初不明何意,旋即大悟,深为感动,虽虑“私相传递”,却又“不避嫌疑”,在其上题诗三首(都是说“泪”,因“鲛绢”是贮泪之物)。当然,早先她给宝玉做的精致的针线活计,因吵嘴赌气剪断了的,也早含表记意味,兹不多说。但应指出那已是不吉之兆了。第二件,宝玉自己并无意为“玉”寻配,那“金”乃“癫头和尚”支使所造,所以后来薛蟠在生气时一口道破了“要有玉的才配”,所以这实与宝玉本人的意向无关。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金麟了。
  
  雪芹写这枚金麟的来龙去脉,真是精采出常,妙不可喻!那是在清虚观,众道友为要见识见识那闻名的通灵玉,才引出了众多贺敬之仪,而宝玉单单挑上了那枚金麟。贾母见了,说恍惚记得谁家孩子有这么一件东西,宝钗立刻回答说湘云带着一个。黛玉当下尖刺宝钗对佩物特别留心!宝玉听说湘云有之,忙揣起来——又怕人看出来,哪知别人不知理会,又单单黛玉“表态示意”,早知其心!这使宝玉很不好意思,又掏出来,假言这东西有趣,我替你收着,回家给你带上。黛玉说:“我不希罕”(北方话,后一字重读,义为“爱惜”“珍视”,作动词,只用于反语,口气极轻蔑)!宝玉闻如此说,这才不得已又揣起来——决意只留与湘云了!
  
  你看,这一幕情景,真是“九曲”,妙趣横生,说笔能生花,一点儿不虚诳。
  
  但从此,不再写它在宝玉怀中如何下落了。他却去写别的了。
  
  那是蔷薇架下,看一女孩子画“蔷”字看入了迷。不防一阵夏雨陡降,宝玉急忙跑回怡红院,已浇得落汤鸡一般(还踢伤了袭人)。
  
  一直不再提那宝物金麟了。
  
  忽然,湘云又来小住了。她见过了长辈,入园来寻二哥哥。丫鬟翠缕一眼看见一个金晃晃的东西在那地上草间。拾起一瞧,惊喜意外——是个又大又美的金麟佩!
  
  于是,从论阴阳转到了论“雌雄”——又转到了问“人”怎么分阴阳?——马上遭到了湘云的一口啐,“越说越说出‘好的’来了!”盖今日之“性别”常言,那时是万万不能出诸女儿口中也。
  
  等到会见了宝玉,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向怀内摸寻金麟——糟了,不见了!
  
  湘云举掌一“亮”:是这个不是?宝玉这才说出自恨该死的话,这比丢了“印”还要紧百倍。
  
  我们都记得:“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这是给湘云的定评,可当她从翠缕手中接过雄麟托于掌上的那一时刻,竟也默默含思不语者久之。
  
  请君温赏:你看雪芹单是为了写这个金麒麟的来往得失,是如何地笔如生龙活虎,意若穿珠走盘。他并不明写因看画蔷,因雨淋急跑而将它遗落,而是令你自作寻绎,恍然大悟。
  
  请你再想:雪芹为何单单在这个“表记”上特予重笔细传?
  
  与此异曲同工的,恐怕就是司棋的故事了。
  
  鸳鸯晚间入园传话,因要小解,走向山石背后,不期遇见了司棋与潘又安私相约会之事。此后,再无一字涉及什么“表记”。忽然,这天傻大姐拾了一个“狗不识”的奇物,让王夫人拿到了,于是一场险恶风云骤起: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大概就是疑心此乃黛玉之私物。邢夫人那边的一党,方才挫辱了凤姐〔她此时处境已十分可怜了,后文的发展,悉被程、高本歪曲净尽),遂又调唆“捉”黛玉的“奸情”。没想到,却在司棋那里搜出潘又安表哥的字帖儿!王善保家的尴尬万分,自打嘴巴(凤姐暗自“得意”。你看凤姐始终站在哪一边?)。
  
  在这儿,也不明写那绣春囊就是司棋等那晚间慌乱中所遗,而让看官自作寻绎。
  
  于此,我不能不再引录那位总批者的发言——
  
  叙一番灯火未息,门户未关。叙一番赵姨失体,贾婆瘪气。叙一番林家托大,周家献勤。叙一番凤姐灰心,鸳鸯传信。——非为本又煊染,全为下文引逗。良工心苦,可谓惨淡经营。
  
  真识透了说中了雪芹的运笔之精义。
  
  司棋事,从鸳鸯误吓得来,是善周全处,方与鸳鸯前后行景不至矛盾。一切精细如此!
  
  司棋一事,在七十一回叙明,暗用山石伏线。七十三回,用绣春囊在山石一逗,便住。至此回(七十四回)可直叙去(又用无数曲折,渐渐逼来。及至司棋,忽然顿住,结到入画:文气如黄河出昆仑,横流数万里,九曲至龙门,又有孟门、吕梁峡束,不得入海。是何等奇险怪特又字!令我拜服。
  
  我们读《红楼》的人,向雪芹学艺的作家们,温温这些正文与评语,对于我们中华自己的文脉与艺赏之高之精之特立独出,先贤后哲的交流契洽,辉映发皇,而不是拾人牙慧、缀人脚跟的宝贵文化传统,不是大有启迪浚发之益吗?
  
  〔1〕金银麒麟,是满族诞育子女的旧俗.生后七日,外家例送摇车(亦作“悠车”)、麒麟佩、鞋袜等礼物庆贺。麟为“四灵”之一,古称仁兽,据云不践微蚁。最为祥瑞。民间麟佩,金属铸成,外镀金色,麟上小童骑之,头戴紫金冠(正是贾宝玉型),手持莲笙二物,合为“连生贵子”之义,盖古人以麟喻称佳儿,故小童多取为佩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自序解题第一章 《红楼》文化有“三纲”
第二章 “奇书文体”与《红楼》“三要”第三章 一架高性能的摄像机第四章 脱胎·摄神·移生
第五章 一喉两声 一手二牍第六章 巨大的象征第七章 伏脉千里 击尾首应
第八章 勾勒·描写·积墨第九章 “奇书”之“秘法”第十章 “补遗”与“横云断岭”
第十一章 怡红院的境界第十二章 “诗化”的要义第十三章 热中写冷 细处观大
第十四章 冬闺夜景第十五章 明修暗度第十六章 众生皆具于我
第十七章 两次饯花盛会第十八章 鼓音笛韵(上)第十九章 鼓音笛韵(下)
第二十章 奇特的“即事”诗第二十一章 海棠·菊花·柳絮第二十二章 精巧的“构件”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