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追忆繁华京城过往烟云:图说北京三千年   》 明定陵发掘之谜      葛忠雨 Ge Zhongyu

  明十三陵建造于15到17世纪,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创建者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亲自主持选陵址,并起名天寿山,从此,这里就成为明朝的皇家陵园。陵区内除了埋葬着13位帝王,还埋葬着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的倡议下,考古学家开始对十三陵正式发掘。在挖掘计划中,埋葬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长陵是首选目标。整个十三陵中,长陵规模最大,保存得也最完整。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先另找一个陵墓进行试掘。经多方调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八年竣工,费时6年,耗白银800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的赋税总收入。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原地上建筑有宝城、明楼、棱恩殿、棱恩门、左右廊庑、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后仅存宝城、明楼。
  我国的帝王陵墓发展到明清时期,陵墓封土都采取宝城、宝顶的形式,两朝30多个皇帝和上百个后妃的坟头都为宝城、宝顶。其建筑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宛如一座小城。城墙称为“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为“宝顶”。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9月的一天,发掘队长赵其昌发现在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城墙上方,有几块城砖塌陷下来,露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洞,队员们搭人梯上到洞口观察,发现这个洞口像一个门券的上端,亮处可辨别砖砌的痕迹。经过分析,大家认定:这是地宫入口!不久,一个参与挖掘的民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
  1957年的5月,考古队终于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而最让人兴奋的是,在金刚墙上,考古人员隐约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400多年前,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在金刚墙被发现后,考古队没有立即打开地宫。此后整整4个月的时间里,考古队一直在为打开地宫进行最后的准备。石门打开后,地宫呈现在人们面前,整个地宫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前后沿着一条纵向中轴线分布着三个大殿,分别是前殿、中殿和后殿,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配殿。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条状的、已经腐烂的木板,这是当时入葬时为避免棺椁压坏地面而使用的垫板。与紫禁城相对照,地宫的中殿象征着天子办公的前朝,里面放置着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龙椅和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的万年灯。而地宫的后殿,则象征着皇帝的寝宫,里面摆放着三具高大的棺椁,棺内长眠了将近400年的万历皇帝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与史料记载相同,伴随着他的是两位皇后,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
  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随葬品里有被称为冕的皇冠,还有一些为皇帝专用的铠甲、腰刀和弓箭。定陵中还发现了4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各色宝石195块。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它们的璀璨华丽征服了当时的所有专家、官员和成群的游客,也动了全世界。但是,地宫打开后,温度、湿度、光照度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之当时文物的保存条件有限,这些丝织品风化得比较厉害。
  2003年,包括定陵在内的整个十三陵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昔日的皇家陵园最终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黄山书社
繁华有因:“漂”来的北京虎踞龙盘:棋盘结构的北京城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墙缺个角
中轴倾斜:京城中轴线之谜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古城的“双龙”布局
中南海的历史沧桑北海九龙壁的传说什刹海的由来之谜
正阳门箭楼千斤闸探秘天安门城楼设计者之谜前门大栅栏之谜
太庙被李自成烧毁了吗社稷坛的五色土景山坐像之谜
北京城的“后门”故宫又称紫禁城之谜宫门:解读故宫之谜的钥匙
揭秘皇城三大殿故宫房间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故宫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东华门门钉也有谜团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神秘的明代皇帝葬仪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