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国商 》
第30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11)
言夏 Yan Xia
1937年秋,日本军部华北开发公司授意其下属的兴中公司夺取永利碱厂。由于永利碱厂在国际上负有盛名,日本人希望通过合法手续,"名正言顺"地得到永利的产权。兴中公司代表刀根曾几次"拜访"李烛尘,大谈"日中亲善",企图与永利合作。李烛尘避而不谈。刀根又请三菱公司出面商谈,提出由三菱以民间财团的名义提供技术和资金进行,由两家合办永利。李烛尘用上了当初范旭东拒绝卜内门的相同理由:公司章程明文规定,必须是华籍人士才能入股。日方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又几次找到范旭东,要求把永利碱厂买下来。范旭东气愤之极,回答说:"厂子我不卖,你要能拿走,就拿走好了。"
与此同时,永利碱厂过去的主要对手英国的卜内门公司也派其华人董事孙仲立多次找到范旭东和李烛尘,建议把永利制碱厂改为中英合办。卜内门公司愿意用在日本银行的存款30万银元做抵押,作为合作的前期投股。范旭东、李烛尘不愿交出。
日本军部终于失去耐心。1937年12月9日,刀根拿着预先拟好的将碱厂交给兴中公司接办的协定文本,逼迫李烛尘在文本上签字。李烛尘忍无可忍,一改往日斯文儒雅风范,怒斥道:"世界上哪有强盗抢了东西还要物主签字的道理!你们做强盗也太无勇气了。"第二天,日军下令强行接管永利碱厂。刀根及日本兴中公司的人员进入厂内。范旭东在塘沽的产业全部落于日本人之手。
南京的永利硫酸厂同样没能逃脱被夺的命运。这个刚刚建成的工厂已经达到国际水准,能够生产制作武器所需的化工产品,可谓兵家必争。日本深知永利南京厂战时可以生产硝酸,于是一再要求合作。范旭东和永利层发下誓言:"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日本军部无奈,出动飞机三次轰炸。12月,日军占领南京。日本三井公司将永利厂据为己有。1942年,日本又将该厂的设备拆运到日本,安装在九州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为日军生产炸药。
随着日军继续进逼上海,范旭东痛下决心,命令凡是可以搬动的机器材料、图样、模型都抢运西移。笨重巨大无法移动的设备,则将仪表拆走,其余设备拆下投入长江,并布置全部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向内地转移。1938年1月,永久黄的一千多名员工及家属从天津、南京、青岛、海州等地撒出,陆续到达汉口。范旭东在汉口主持团体领导人会议。在会上范旭东说:不要把这看成是一次逃难,而应该看成是一次创业。大家推举李烛尘为永久黄团体西迁总负责人,指挥西迁入川,到后方再建立一个新的化工中心。
决定后撤内迁在当时的民营资本家中并不是主流,多数商人留在日占区,苟存于日军的占领状态。从华东和华中艰难西迁入川的民营企业大约只有600家。范旭东决定内迁,意味着巨大的机械损失、严重匮乏的资金、辗转崎岖的道路交通,上千人的组织安顿。要理解范旭东的选择,只能抛开商人的身份--范旭东是出于民族义愤,考虑更多的是民族情感而不是经济利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 | 第2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2) | 第3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3) | 第4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4) | 第5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5) | 第6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6) | 第7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7) | 第8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8) | 第9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9) | 第10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0) | 第11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1) | 第12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1) | 第13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2) | 第14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3) | 第15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4) | 第16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5) | 第17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6) | 第18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7) | 第19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8) | 第20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1) | 第21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2) | 第22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3) | 第23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4) | 第24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