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30節:學習之道(4)      於丹 Yu Dan

  有一個科學家說,我是在幼兒園裏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要善於跟他人分享,要遵守制度和規則,飯前要洗手,對人要謙遜禮讓,如果自己不小心做了錯事要學會道歉。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兒園學到的。
  假如讓我們回到幼兒園,有很多道理就會很簡單,因為那不過是一種樸素的思維方式。
  孩子的思想,有時候是直接而簡單的,但是它可能最貼近真理。
  有一個測試很有意思。一個熱氣球上面有三個人,它在上升過程中出了故障,必須捨棄一個人才能夠確保另外兩個人的生命安全。但是,這三個人都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第一個人是環保學家,他能夠保障這個世界的生態平衡。第二個人是核專傢,他能夠去抑止戰爭。第三個人是農學家,他可以保障我們的糧食供給。那麽,這樣三個人,你會捨棄誰呢?
  按成人的邏輯,一直都在比較環保、和平和糧食哪個更重要。這時候一個孩子喊了一句:"把最胖的那個扔下去!"這個答案是最簡單的,但它是最合理的。
  孩子有時候也會教給我們另外一種思考的方式。一個孩子跑回傢,興高采烈地跟他爸爸說:你知道嗎?蘋果裏面藏着星星,你想要多少顆就有多少顆。他爸爸想,這又是童話,就支支吾吾說我知道了。孩子說,不,我一定要你看見。他就順手拿過一個蘋果,攔腰切了一刀。
  蘋果的橫切面就是一顆星星的形狀。孩子又切了一片,於是出現第二顆星星。孩子橫着一片一片切下去,他爸爸瞠目結舌看見眼前蘋果裏跳出一顆又一顆的星星。孩子的發現是對的。對孩子來說,蘋果裏藏着星星,並不是一個童話,而是一個事實。
  我們成人呢?吃蘋果從來都是竪着把它剖開。我們不喜歡切橫斷面,所以從來不會想到蘋果裏藏着星星。
  什麽是不恥下問?有時候,孩子可以是成人的老師。不恥下問不見得一定是說我們嚮比自己學歷淺、地位低的那些人去請教。很多時候,像孩子看世界一樣,轉換一種思維的方式,也許就會讓我們學到更多。
  我們該怎麽樣去學習?學習這件事,不怕聯想,要舉一反三。孔子的教育方法就是這樣。孔子從來不是一個趕着在學生不耐煩的時候填鴨一樣去教育的老師,孔子的原則是:"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什麽叫"憤"?就是一個人他的心思用啊用啊,用到快要窮盡處,特別想要探索,想要發奮努力知道結果。老師說,沒到這個份兒上我就不去開導他。什麽叫"悱"?就是一個人心中若有所思,但嘴上就是說不出來,着急。老師說,不到這個份兒上我不去啓發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