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柯雲路把脈當代婚戀:誰的靈魂更可悲   》 第30節:“狼孩”是怎樣育成的?(1)      柯雲路 Ke Yunlu

  (8)“狼孩”是怎樣育成的?
  一
  我在一本雜志中看到一篇寫“狼孩”的文章,這個“狼孩”並非民間故事中被狼群養大的人類的孩子,而是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中,在“慈愛”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那麽,一個單純無知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蛻變,最終成為兇狠的“狼”的?
  二
  這是一個工人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孩子出生後被送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傢撫養。長到五歲纔被接到父母身邊。為了補償孩子童年的缺失,善良的父母發誓讓其享受最好的生活。他們傾其所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這種呵護使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小皇帝。不僅享有大量的零食、玩具和衣物,脾氣也越來越大,稍不順心就又哭又鬧,亂砸東西。
  轉眼間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在學校經常與同學發生衝突,動輒把同學打得鼻青臉腫。上到中學越發任性,屢屢發生把同學打傷的惡性事件。父母稍加管教,即惡語相嚮、拳腳相加。無奈之下,父母衹好選擇放任,致使其更加無法無天。網絡的風靡使這個孩子很快沉溺其中,為了在遊戲中一逞“霸業”,獲得更高“級別”,一個月竟揮霍兩萬多元。這樣的孩子自然不會好好讀書,逃學成了傢常便飯。他不僅整日在社會上遊蕩,還結交了一些小流氓。
  那是一個黑暗的夜晚,吃喝玩樂花費已達10萬之巨的兒子又一次回傢要錢,並對已敗下陣來的父母揚言:“不給我錢,你們誰也別想活到天明!”此時的傢早已被這個孩子折騰得一貧如洗,面對氣焰囂張的兒子,父母衹能以沉默對抗。在要求得不到滿足之後,失去理智的兒子揮刀將父母砍成重傷。走投無路的父母最終合力將兒子殺死。
  不管怎麽說,殺人也是大罪,更何況殺死的還是親生兒子。
  這對父母經受不住內心的煎熬,終於雙雙自殺。
  這是一個令人震顫的悲劇。一個孩子從十月懷胎再到出生長大,父母花費了多麽大的心血,又寄托着怎樣的期望?關於這個孩子的成長,他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他怎樣從一個無知的孩童變成欺詐父母的“狼孩”,文中也做了粗略介紹。
  我們在這個狼孩身上,看到了父母無原則的寵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適當的寵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從小缺乏道德準則的教育,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毒化。據說這個孩子從小就常常命令父親趴在地上,自己騎在上面,讓父親當牛當馬地爬行。兒子一邊揪着父親的頭髮鞭打,父親還要學牛學馬地叫着。再長大一點,孩子一不順心就會發脾氣打駡父母,父母不但不進行批評和製止,還加以縱容,以為這不是大問題。
  三
  這就是違背道德原則的教育。
  舉一個簡單例子,孩子在外面玩耍,搶了小朋友的玩具,這時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告訴他與小朋友相處的方法。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不是不可以,但要和小朋友商量經小朋友同意,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換着玩。
  告訴孩子用商量和交換的方法與小朋友相處,這是培養孩子長大後的處世行為能力。
  可惜有些傢長不是這樣做。任被搶的小朋友在一邊哭鬧,也捨不得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甚至會對失去玩具的小朋友說:你怎麽這麽小氣呀?
  這樣的父母從小在培養孩子什麽呢?
  等於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可以搶奪的。
  有的孩子在外面玩,一不高興動手打了小朋友。對於這類錯誤,父母雖然不必把孩子也打一頓,但至少應該有所批評,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嚮小朋友道歉。有的父母在孩子打了小朋友之後非但不批評,私下裏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勇敢,很得意。他們也許表面上會對被打小朋友的傢長輕描淡寫地道兩聲歉,轉過頭來卻在傢裏說,我們傢的孩子把誰誰打了,他年齡比對方還小呢,但是力氣大,打得過對方。
  這又是一種違反道德準則的教育。
  種種違反道德準則的縱容教育,小時候看着對孩子好像不是個事,但將其放大,孩子小時候可以搶奪小朋友的玩具,等他長大了,其行為就可能導致暴力搶劫。孩子童年時騎在爸爸頭上抓爸爸頭髮,拍爸爸屁股,父母還咯咯地笑,以為很好玩。孩子發脾氣打爸爸一拳或駡媽媽一句,父母沒有警醒,反而加以縱容。孩子長大了就會動輒辱駡甚至毆打父母。
  像這個故事中的“狼孩”,為達到罪惡目的用刀子威脅父母而兇相畢露。
  這與孩子童年時期的行為模式是一模一樣的。
  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好人還是問題人,是童年行為模式的再版,是童年行為模式的放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相對貧睏”的驅動與睏擾第2節:沒有貓狗的村莊(1)
第3節:沒有貓狗的村莊(2)第4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1)
第5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2)第6節:互聯網上的童話(1)
第7節:互聯網上的童話(2)第8節:有一種情結叫奧運
第9節:陳逸飛失誤在哪裏?第10節:悲憫之心與人類的希望
第11節:林黛玉的病非藥可治第12節: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第13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1)第14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2)
第15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1)第16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2)
第17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3)第18節:發現父母婚外情,孩子怎麽辦?
第19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1)第20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2)
第21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3)第22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1)
第23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2)第24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