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四章 夏代紀年的推算(4)
嶽南 Yue Na
隨着加速器質譜法的發明和不斷發展、完善,這門學科在地球科學、考古學、古人類學、物理學以及天體物理學、環境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廣泛應用,加速器質譜學已被越來越多的科學界人士所認知和熟悉,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宗教界和科學界利用AMS測年法對都靈裹屍布這一千年懸案成功的破譯,使它的名氣幾乎在一夜之間響遍了整個世界。(頁下註:1998年4月21日,不列顛博物館的考古權威和大主教一起來到都靈大教堂,把傳說中耶穌當年受難時的裹屍布剪下長7釐米、寬1釐米的布條,分成三小塊,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寄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AMS測年實驗室檢測。實驗表明,三傢實驗室達到了極佳的一致性,各個結果的差異在120年以內。裹屍布在公元1260年到1380年之間製成的可能性為95%,而有100%的肯定性表明决不會早於公元1200年。1988年10月13日,都靈大主教、紅衣主教巴萊斯特雷羅在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正式宣佈,:這件幾個世紀以來被基督徒奉為聖品的耶穌基督屍布,並非耶穌受難時所用,而是中古時期織出的一件贋品。至此,所謂的耶穌裹屍布真相大白。)
正是深諳加速器質譜儀的重大威力和高效的作用,“工程”在前期立項中就特設了AMS測年這一專題,其主要研究目標和預期成果是:
將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儀的14C測量精度提高到0.3%—0.5%(相當於±40年)的水平;
提高AMS測量的功效和係統的可靠性,完善AMS14C測年的方法;
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測量樣品250個。
工程領導小組任命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多年從事AMS工作的郭之虞教授擔任該專題組組長,並全權負責AMS14C測年事宜。
從1996年初開始,夏商周斷代工程AMS測年專題組進行了大量的文獻調研,並召開了多次方案討論會。1996年5月下旬,專題組成員、青年核物理學家魯嚮陽副教授在參加第七次AMS國際會議期間,曾與世界上各AMS實驗室的專傢就設備技術升級改造問題進行探討,並嚮他們瞭解對當時兩種流行的商品化離子源的評價。1996年11月,專題組組長郭之虞與專題組成員、年輕的學者汪建軍兩人赴美國進行考察,訪問了幾傢處於世界先進地位的AMS實驗室,與美國專傢深入討論了有關技術問題,並訪問了美國國傢靜電公司(NEC),考察了其商品化的AMS專用離子源。當時正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工作的專題組成員、青年學者劉剋新副教授,也及時將他在該處調試與使用NEC離子源的情況與經驗反饋回國。在此基礎上,專題組經過與國外兩傢商業公司直接談判,並綜合考慮到價格等因素,最後確定了購置設備、儀器的整體方案。
從1997年4月開始,AMS專題組開始購置和安裝新的設備,到1998年3月,設備安裝基本結束,開始全係統聯調,對不夠理想的部位進一步改造和完善。
1998年12月初,夏商周斷代工程嚮AMS專題組提供4種樣品進行盲檢(檢測者事先不知道樣品的出土地點和年代),測定結果與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學考古係等兩個常規14C實驗室所得到的年代值在允許誤差範圍內基本一致。稍後,專題組還選出7個樣品,送往世界同行中頗負盛名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加速器質譜學實驗室測量,以和北大AMS的結果作比對參考。再後來,AMS專題組對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供的標準樣品進行了比對測量,前後兩期比對的結果均顯示了良好的一致性。與此同時,AMS專題組有計劃地對一些樣品安排了復測,以檢驗測量結果的可靠性,並對一些考古學家有疑問的數據也安排了復測。通過一係列盲檢、復測和比對,結果表明,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儀的測量結果有較高的可信度,所給出的年代數據與真值的偏差,一般不會超過2a的範圍(95%置信區間)。鑒於以上取得的可行性效果,北京大學AMS專題組開始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的批量樣品進行測定,並在測量過程中繼續深入地進行14C測年方法的研究,以使測量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千年夢尋(1) | 序章 千年夢尋(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