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歷史上太監禍國殃民的巔峰時代:明朝宦官   》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14)      王春瑜 Wang Chunyu    杜婉言 Du Wanyan

  毛織織造的情況,見於史籍的記載,遠較絲織少,但從不算多的材料中,亦可見其擾民之大概。據《明實錄》載:弘治十三年(1500)七月,巡撫陝西都御史熊稱:今陝西織造各色織金彩妝羊絨共五百餘匹,但經過十個月,費用逾兩萬,纔織成二十匹,而且織造物料、工役,悉取給於四方。因而請求“取回內臣,罷其織造”。又如上述弘治十四年(1501)之改造竜毯、素毯,所用之羊毛取於山西、陝西;綿紗等取之河南;毯匠徵自蘇、鬆;成造之式樣則擬定於南京。可見毯之成造,勞費百端,動經數載。
  如同絲織造額日增一樣,萬歷時,羊絨織造每年數額不一,但質量、數量上的要求都比前大大提高了。二十三年(1595),織造74700多匹,估價160餘萬兩。二十五年(1597),陝西撫院賈侍問疏稱:該省應造竜鳳袍共5450匹,額設機543張,織匠1534名,輓花匠1602名,新設機350張,該織匠350名,輓花匠750名,挑花、絡絲、打綫匠4200餘名[100]。《明實錄》又載:二十九年七月陝西撫按稱:“每歲御用袍服以四千匹為額……每絨一匹,各長五丈八尺,每機日可織一寸七分,二機合織計半年方完一匹。今改織盤棱采妝及剜樣暗花等絨,每機日衹織一寸二分,二機合織,八月餘方成一袍。”一省一年之負荷已是這樣重,工科署科事右給事中宋一韓在《比歲織造大項等事疏》中也不得不疾呼“臨洮苦織絨……百姓逃徙十室而五”。可見羊絨織造對經濟與民生之影響大致與絲織造同,衹是地域較窄,數量較少,因而在程度上有所區別而已。
  明朝這種用太監督管織造,對絲織業、毛織業恣意掠奪摧殘的情況,直“至國亡不變”[101]。萬歷二十八年(1600),在朝臣紛紛諫止礦稅聲中,禮部署部事侍郎郭正域駁魯保疏請兼督浙江、南直隸織造大權時,指出“織造,礦稅之別名也”,這一語,正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織造的實質及其危害性。
  (5) 燒造對製瓷業及陶都百姓之影響
  燒造指燒造磚瓦及陶瓷器。磚瓦燒造在外有臨清磚廠,京師有琉璃廠、黑窯廠。嘉靖後期營建繁多,近京及蘇州亦設了磚廠。“明代各廠俱有內官司之。”[102]磚瓦燒造之規模及影響不如陶瓷之大。
  陶瓷是明代第二大手工業,生産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一道釉和彩繪等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鬥彩等創造,景德鎮以陶為生者近十萬,産量占全國的一半,開始成為全國瓷業中心,成為一個高度集中的手工業城鎮,産品遠銷歐洲、美洲。但如同織造一樣,宦官督陶也使陶瓷生産納入了封建統治的軌道,因而製瓷業中已經勃發出的新的生機,亦受到束縛、扼殺。
  據《大明會典》“陶器”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規定,“凡燒造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製,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其所以如此,一是為了減省費用,另一是因景德鎮産瓷質量較好。因此又規定,“凡江西燒造全黃並青緑雙竜鳳等瓷器,送尚膳監供應。其竜鳳花素圓匾瓶爵盞等器,送內承運庫交收,光祿寺應用。”但不久,建文四年(1402),即在景德鎮置禦窯廠,派中官一人專燒御用瓷器解進京師。這時歲解數不多,比較穩定。
  洪熙元年(1425)九月,宣宗派遣少監張善前往監造奉先殿幾筵竜鳳文白瓷祭器等。宣德二年(1427),張善因貪酷虐下,並以所造御用器分饋其同列等事發,被斬於都市,梟首示衆,中官監造亦隨之停止。宣德八年(1433),尚膳監題準燒造竜鳳瓷器,差本部官一員關出該監式樣,經饒州燒造各樣瓷器四百四十萬三千五百件,這屬於臨時性的差遣。正統初,命造九竜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竜白地花缸。燒成後,王振指稱有裂紋,英宗遂遣錦衣指揮杖提督官,而敕中官往督更造。這是中官常期督陶的恢復。成化年間,中官往督造的時間更長,數量更多。成化十八年(1482),後衛倉使應用時建言取回內臣,改由地方官督陶,即被斥為“妄言”,把他關進錦衣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一、宦官一瞥(1)一、宦官一瞥(2)二、明朝宦官的發展(1)二、明朝宦官的發展(2)
二、明朝宦官的發展(3)二、明朝宦官的發展(4)三、明朝宦官的歷史影響(1)三、明朝宦官的歷史影響(2)
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1)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2)四、明朝宦官專權的原因(3)一、明朝宦官與政治(1)
一、明朝宦官與政治(2)一、明朝宦官與政治(3)一、明朝宦官與政治(4)一、明朝宦官與政治(5)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1)二、明朝宦官與經濟(2)二、明朝宦官與經濟(3)二、明朝宦官與經濟(4)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5)二、明朝宦官與經濟(6)二、明朝宦官與經濟(7)二、明朝宦官與經濟(8)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