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30節:美麗的藩籬
劉心武 Liu Xinwu
當時的我,怎麽也弄不明白,媽媽為什麽在義務勞動的工地上不格外地關照我。那天從學校回到傢裏,媽媽正在廚房裏燒我最愛吃的豆瓣鯽魚……晚飯前,她仔細查看了我腿上磕破的地方,說不要緊的,又囑咐我先洗個臉再吃飯,晚上要洗個澡……晚上洗了澡,我忙着趕作業,也就沒有問媽媽,為什麽在那工地上,她對我視而不見。
這事我始終沒有追問她。其實越到後來,越用不着問。這類的事後來經常出現,都很細小,形態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飄落積纍,使我的認知越來越澄澈清明,那就是媽媽一再地在我生命的活動空間中,設置出無形的藩籬,使我懂得,藩籬的一邊是我們溫馨的傢,在這個區域中,我盡可享用親情,悠遊自在,甚或無妨偶爾撒嬌使性;而藩籬的另一邊,是公衆社會以及他人所在,我要從小懂得,在公衆社會中不可仗恃或依賴親情溫恤,並且他人一般來說不可能,也無義務給我以"幺娃兒"式的寵溺優待,我必得一天天地長大成人,應盡早習慣於在公衆社會中奉獻,學會與他人耐心磨合,艱辛勞作,獨立生活!
當然,爸爸和媽媽是同樣的態度,但他總是很忙,我17歲離傢獨立生活以前,給我以深重影響的是媽媽。她為我設置的藩籬,是無形而美麗的。這是她給予我的最重要的精神遺産。我的人生已過中途,回顧往事,我有過許多的錯失,有時甚至是重大的失誤,然而,托庇於媽媽給我的教養,我從來沒有犯過公私不分,或人我不分的錯誤,並且,我總是能像她那樣,把自傢藩籬內的東西貢獻給藩籬外的社會和他人時,衹覺得歡愉,而視任何將藩籬外的公傢或他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為奇恥大辱。1988年,電腦在中國還是相當珍奇的東西,一位大款朋友送了我一臺電腦以助我寫作,我毫不猶豫地將那電腦給了當時我任職的單位。恰在那一年,媽媽不幸在成都仙逝,我在流淚祭奠媽媽時,心中告慰她說:您為我設置的人生藩籬,我要再傳給您的孫子,那將是常青的藩籬!
漱口音與雨絲影
20年前,兒子上高小的時候,有一回忽然問我:"什麽叫懷舊?"我想那是因為當時傢裏常來些跟我一樣喜歡舞文弄墨的人士,嘴裏時會吶出這兩個字眼,聽得他好奇,故有此一問。當時我試着回答了兩遍,可他眼睛裏還滿是疑惑,於是我嘆口氣說:"等你長大了,自然明白。"
彈指間兒子已經年逾30,娶妻另過。那天他們小兩口來傢,兒子一進門就興奮地說:"爸,我買着好盤啦!有張是給你買的呢。"我說:"那些個高科技合成的美國神怪大片我可不愛。"他說:"知道。我這回買的是懷舊片。"先拿出為他們自己買的,是前南斯拉夫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未及觀盤,就隨口跟兒媳對出了其中某些臺詞,甚至還哼起了片頭音樂來。我就說:"其實,在世界電影史上,這根本是入不了譜的東西。"兒子就拿出給我買的盤來,未遞入我手,笑道:"這個難道就入譜嗎?但是您一定喜歡!"我接過一看,天,是久違了半個世紀的《美麗的華喜麗莎》,前蘇聯拍的一部根據流傳久遠的俄羅斯民間故事拍攝的童話片,我上小學時譯製過來的,風靡一時,片名又叫做《三頭兇竜》,影片最後是勇士與噴火的有三個脖頸三顆頭顱的兇猛惡竜展開搏鬥,那場面曾久久縈回在我童年的夢境裏,令我恐怖,也激發着我的想像力。
那天飯後,小兩口陪我看《美麗的華喜麗莎》,邊看邊譏笑:"多幼稚呀!""瞧這特技,好笨啊!"妻忙些別的事,沒有完整地坐下來看,但有時會走過來問我:"青蛙變公主了嗎?"電影裏的華喜麗莎是被巫婆施魔法變成青蛙的,在被搭救前,她衹能在夜裏變回人樣。妻和我是同代人,自然都經受過這部電影的洗禮,其中一些場面於我們來說,雖沉澱在了記憶水潭深處,卻是一經攪動,便會極其生動地懸浮到最上面,如蓮花開放般鮮豔。
那光盤根據舊電影拷貝製作,配音對話裏,有的角色帶着明顯的東北口音--因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的,那時候除了一些主要的配音演員,有的配音者還發不準普通話的音。小兩口覺得滑稽,我卻覺得恰恰是那個味兒的配音,才能勾出我釅釅的童年回憶。拷貝年代太久,對話有時會出現漱口音,畫面上有雨絲般的劃痕掠過。然而我看得津津有味。後來小兩口看了半部《瓦爾特》,聲音畫面雖然好許多,但色彩顯然褪去不少,整體是變成了褐調子,跟他們當年在電影院裏看到的效果完全不能相比,但他們卻看着眼前這場戲,就興奮地議論着、期待着下一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畫面呈現、人物登場。
於是悟出,文化史,包括文學史、電影史、戲劇史、美術史、音樂史……高標準,嚴要求,淘汰第一,取留持重,勢在必然,令人敬畏,然而那多半衹是學術界和高等學府裏的殿堂供奉;而俗人的審美體驗,尤其在過了青春期後,多半並不理會"史的定論",雖然會有與時俱進的一面,卻往往更多地固執於生命時空裏所經歷過的那些興奮與感動,時過境遷,乃至滄桑巨變,篩掉許多,也還會珍藏若幹私下裏最喜歡的,終生不放棄。所謂懷舊,也就是反芻這些可能早被史傢剔除,更與下幾代隔膜,卻能與同代人交流感想,更包含最隱秘的個人緣由的人與事、景與物,包括現在重溫時會有漱口音與雨絲影的老片子。
除了以永恆性、普適性為前提的高標準猛篩汰的文化史,我們還需要追蹤一代人、一茬人的文化感受史,還應當提倡那樣一種文本,就是完全從個人角度出發,來回顧自己的閱讀欣賞史,喜歡過什麽、排拒過什麽、為什麽感動、為什麽厭惡、為什麽疑惑、為什麽憬悟。也許,在後兩種文本裏,我們能獲取到更多的,解讀一代人、一茬人和一個人在當下會有如此言行取嚮及其表達方式的文化遺傳基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