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 第30節:所謂結拜兄弟      柏楊 Bai Yang

  34.所謂結拜兄弟
  然而,我們不是屢言之乎,權勢崇拜狂會使友誼變質,劉進吉先生後來辭掉民政廳長之職,寫了一封信,派他的大兒子劉頤伯先生去找把兄弟謀一個差事,書上曰──
  "劉頤伯到了武昌,見過總督,呈上書信,湍多歡總督問長問短,異常關切。官場上的人,最敏感不過,因見總督對劉頤伯如此關切,大傢齊說:『劉某人不久一定就要得差啦。』就是劉頤伯,自以為靠着老太爺的交情,大小總有個事情當當,不會久賦閑的。那知一等等了三個月,總督見面,總是很要好,可是提到差使二字,卻沒得下文。劉頤伯也托過民政廳長,替他吹噓,湍總督說:『一來誰不曉得我同他老人傢是把兄弟,二來他年紀輕輕,等他閱歷閱歷,再派他事情,人傢就不會說我閑話了。』劉頤伯也無可如何。"
  ──請註意"異常關切","人傢就不會說我閑話了",這些是專門用來塞嘴的,恁是誰被這麽一塞,都說不出一個字。
  俗雲: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劉進吉先生丟了民政廳長不說,傢裏又遭了一場大火,那時候還沒有保險公司,燒了等於白燒,金銀財寶,化為烏有,萬般無奈,衹好悲悲慘慘,到武昌去找他的把兄弟,書上曰──
  "此時老頭子還以為總督湍某人,是他的把弟,如今把兄落了難,斷無坐視之理。一到武昌,就坐了轎子,拄了拐杖,上總督衙門求見。他此時不做官的人了,自以為可以脫略形骸,不必再拘官禮。見了面之後,滿口『愚兄』、『老弟』,別人聽了,甚是親熱。豈知湍多歡心上,大不為然,見了面,雖然是你兄我弟,留茶、留飯,無奈等到出了差事,總是輪不到劉頤伯。有一天,劉進吉急了,見了湍總督,說起兒子差使,湍多歡道:『實不相瞞,咱倆把兄弟,誰不曉得。世兄到此,未及一年,小差事委了他,對你老哥不住。要說委名優差,又恐怕旁人說話,這個苦衷,老哥不體諒我,誰體諒我呢?老哥儘管放心,將來世兄的事情,總在小弟身上就是了。』"
  這下子劉進吉先生纔大夢初醒,知道節骨眼在那裏,衹好把金蘭譜繳回,書上曰:
  "不過所有的東西,早被長沙一把大火都燒掉了,各樣值錢的東西都沒搶出,那裏還顧那副帖子?劉進吉見帖子找不着,心中發急。幸虧劉頤伯明白,曉得湍總督一個字都不會寫,這帖子一定是秘書代筆的,現在衹須托個人,把他三代履歷找出來,照樣謄上一張,衹要是他的三代履歷,他就不好不收。劉進吉想想,沒有別的法子,衹好照辦。"
  ──壞就壞到老實人這兩個"自以為"上,這就叫做不識相,第一,自以為大傢夥仍念貧賤之交。第二,自以為可以脫略形骸,不拘官禮,以交論交。嗚呼。
  書上曰:
  "恰巧總督府有位秘書(文案)陸先生,是劉頤伯的同鄉,常常到劉傢走動,劉頤伯就托了他,陸先生道:『容易得很,總督的履歷,我統統曉得,新近他還同駐防荊州的某總司令(將軍)換了一副帖,也是我寫的,衹要你父親同他換帖的年紀記清,不要把年齡寫錯,那是頂要緊的。』劉頤伯喜之不盡。"
  ──友情也者,原來是要放到天平上秤一秤的,必須兩頭的權勢一般大,才能成為生死之交。如果有一頭忽然小啦,也就吹啦。湍多歡先生又跟總司令結拜把兄弟矣,過些時有一個傢夥忽然升啦,或有一個傢夥忽然垮啦,不知道又要誰嚮誰繳回帖子也。權勢崇拜的癇癲狂竟然把五倫之一的友情,侵蝕成這種樣子,真使人毛發齊竪。
  書上曰:
  "次日一早,父子二人,一同上院,老子繳還憲帖(金蘭譜),當由秘書老爺(巡捕)進內回明。湍總督接了帖子,笑了一笑,也不說什麽,也不叫請見,父子二人衹得出來,悵悵而回。"
  ──好一個"笑了一笑",神來之筆。
  "湖北省最高法院(臬臺)次早上院,代嚮湍總督求情,湍總督笑着說:『從前他兒子不在我手下,他不還我這副帖子,倒也罷了。如今既然在我手下當差,被人傢說起,我同某人是把兄弟,照應他兒子,這個名聲可擔不起,所以他這回來還我帖子,我就不同他客氣了。』院長(臬臺)說:『劉頤伯的父親年紀大了,一身的病,傢纍又重,自從遭了一場大火,傢産一無所有,請求總督看他老人傢分上,賞他一個好一點的差事,也好藉此養老。』湍總督說:『這還用說嗎?我同他是什麽交情,你去同他講,他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教他放心好了。』"
  ──離婚手續一辦,恩愛夫妻的柔情蜜意,就化為過眼雲煙。金蘭譜一繳,把兄弟的鐵肩道義更加一筆勾銷。但因為劉進吉先生繳得太不痛快,他應該第一次就繳掉了的,這種不開竅的舉動,被湍總督那麽一逼,纔就了範,實在不夠漂亮。湍總督雖然收下帖子,雖然宣傳曰:"我同他是什麽交情?"但餘恨難消,所以對"他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那位兒子,仍卡住頭皮,沒有差事。
  友情既然都是用天平秤的,人與人間──尤其官與官間,被醬得沒有純潔真摯的感情,不但自己沒有,也絶不相信別人有。
  35.一盤散沙
  任何一個社會和任何一個人,多少都有點崇拜權勢的,但似乎從沒有一個社會和從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對權勢這麽癲狂,和這麽熔入骨髓。任何一個社會和任何一個人,也多少都有點自私的,
  但同樣的也從沒有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麽自私到牢不可破。這話聽起來有點憤世嫉俗,說出來也覺得危機四伏,可能惹起愛國裁判大怒,亂吹哨子,不過理是應該說的,不是應該怒的也。
  有一種現象大傢無不樂於承認,那就是,中國同時也是一個很聰明的民族,身在番邦的中國留學生,無論留日的焉,留美的焉,留英的焉,留法的焉,學業成績,差不多都比該本國學生拔尖。辜鴻銘先生在英國學海軍,他的分數遠超過日本留學生伊藤博文先生;蔣百裏先生在日本學陸軍,學科兼術科,都是該期第一名;日本人那時候比現在還要小氣鬼,忍受不了外國學生的優越成績,纔把他閣下擠下來。這些是遠例,近例最驚天動地的,莫過於圍棋大王吳清源先生和圍棋小大王林海峰先生,在日本本土,橫衝直撞,所嚮披靡,固然是日本棋壇的優美環境所致,但更是中國人的先天智能所致也。如果一定說中國人的聰明超過洋大人,似乎吹牛,但至少有一點,中國人的聰明絶不亞於洋大人,應沒啥爭議。──中國同胞沾沾自喜,當然沒啥爭議,就是洋大人,甚至三K黨,都不能說中國人聰明差勁,大不了說中國人群體差勁。洋朋友往往把中國人叫做東方的猶太人,當然是輕衊,但同時也是一種敬意和畏懼。猶太人最惹人咬牙的不過一毛不拔罷啦,而其它方面的貢獻,若宗教,若科學,若藝術,無不震古爍今。試看世界上經濟大權,不是握在猶太朋友手中乎?基督教的開山老祖耶穌先生,不就是猶太人乎,現代科學巨星愛因斯坦先生,不也是猶太人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醬缸第2節:靈性衰微第3節:醬缸特産第4節:化淫棍為聖明
第5節:尿入骨髓第6節:說不準學第7節:榮華富貴第8節:英雄人物
第9節:千古奇冤第10節:愚惡第11節:難得鬍塗第12節:鬼神歡聲雷動
第13節:做官與麻人第14節:走老闆路綫第15節:賞飯學第16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第17節:人生以做官為目的第18節:聖人的定義第19節:建議三項第20節:盡可能少開會
第21節:努力讀書第22節:黨進先生第23節:三代以下第24節:非人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