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閱世心語 》
第30節:迎新懷舊(2)
季羨林 Ji Xianlin
我自己把環保問題同20世紀和21世紀挂上了鈎,同東西文化挂上了鈎。同時我又常常舉一個民間流傳的近視眼猜匾的笑話,說21世紀這一塊匾還沒有挂了出來,我們現在亂猜匾上的大字,無疑都是近視眼。能吹噓看到了匾上的字的人,是狡猾者,是事前嚮主事人打聽好了的。但是這種狡猾行動,對匾是可以的,對21世紀則是行不通的。難道誰有能耐到上帝那裏去打聽嗎?我主張在21世紀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東方文化的精華--能幫助人們解决環保問題。我似乎已經看到了還沒有挂出來的匾上的字。不是我從上帝那裏打聽來的,是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得出來的,我是我自己的上帝。
昨天夜裏,猛然醒來,開燈一看,時針正指十二點,不差一分鐘。我心裏一愣:我現在已是21世紀的人了。未多介意,關燈又睡。早晨七點,乘車到中華世紀壇去,同另外九個科學界聞人,代表學術界十個分支,另外配上十個兒童,共同撞新鑄成的世紀鐘王二十一響,象徵科學繁榮。鐘聲深沉洪亮,在北京上空回蕩。這時,我的心驀地一陣顫動,21世紀幾個大字沉重地壓在我的心頭,真正感覺"往事越千年",我自己昨天還是20世紀的"世紀老人",而今一轉瞬間,我已成為21世紀的"新人"了。
在這關鍵的時刻,我過去很多年熱心議論的一些問題,什麽東西方文化,什麽環保,什麽天人合一,什麽分析的思維模式和綜合的思維模式等等,都從我心中隱去。過去侈談21世紀,等到21世紀真正來到了眼前,心中卻是一個大空虛。中國古書上那個葉公好竜的故事是很有啓發意義的。
然而,我心中也並不是完全的真正的空虛,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現在確確實實是八十九歲了。這是古今中外都豔羨的一個年齡。我竟於無意中得之,不亦快哉!連我這個少無大志老也無大志的人都不得不感到躊躇滿志了。但是,我腦海裏立即出現了一個問題:活大年紀究竟是好事呢?還是壞事?這問題還真不易答復。愛活着是人之常情,連中國老百姓都說"好死不如賴活着",我焉能例外!但是,活得太久了,人事紛紜,應對勞神。人世間的一些魑魅魍魎的現象,看多了也讓人心煩。德國大詩人歌德晚年渴望休息(ruhen)的名詩,正表現了這種心情。我有時候也真想休息了。
中國古代詩文中有不少鼓勵老年人的話,比如"老驥伏櫪,志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又如"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又如"餘霞尚滿天",等等。讀起來也頗讓老人振奮。但是,仔細於字裏行間推敲一下,便不難發現,這些詩句實際上是為老人打氣的,給老人以安慰的,信以為真,便會上當。
那麽,老年人就全該死了嗎?也不是的。人老了,識多見廣,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都非常豐富,這些東西對我們國傢還是有用處的,衹要不倚老賣老,不倚老吃老,人類社會還是需要老人的。佛經裏面有一個《棄老國緣》的故事,說的就是這一番道理。在現在的中國,在21世紀的中國,活着無疑還是一種樂事。我常常說:人們吃飯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為了吃飯。這是我的最根本的信條之一。我也身體力行。我現在仍然是黎明即起,兀兀窮年,不求有驚人之舉,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吃下去的飯。
在北京大學校內,老教授有一大批。比我這個八十九歲的老人更老的人,還有十幾位。如果在往八寶山去的路上按年齡順序排一個隊的話,我决不在前幾名。我曾說過,我决不會在這個隊伍中搶先夾塞,我决心魚貫而前,輪到我的時候,我說不定還會溜號躲開,從後面擠進比我年輕的隊伍中。
多少年來,我成了陶淵明的信徒。他的那一首詩: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我感到,我現在大體上能夠做到了,對生死之事,我確實沒有多慮。關鍵在一個"應"字,這個"應"字由誰來掌管,由誰來决定呢?我不能知道,反正不由我自己來决定。既然不由我自己來决定,那麽--由它去吧。
2000年1月1~3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人生 | 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 第4節:走運與倒黴 | 第5節:緣分與命運 | 第6節:牽就與適應 | 第7節:謙虛與虛偽 | 第8節:時間 | 第9節:成功 | 第10節:愛情(1) | 第11節:愛情(2) | 第12節:知足知不足 |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 | 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 | 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 | 第17節:論朋友 | 第18節:談孝 | 第19節:老年談老 | 第20節:老年四"得" | 第21節:老年十忌(1) | 第22節:老年十忌(2) | 第23節:老年十忌(3) | 第24節:老年十忌(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