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   》 第三十捲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馮夢竜 Feng Menglong

  朱文燈下逢劉倩,師厚燕山遇故人。
  隔斷死生終不底,人間最切是深情。
  話說大唐中和年間,博陵有個才子,姓崔名護,生得風流俊雅,才貌無雙。
  偶遇春榜動,選場開,收拾琴劍書籍,前往長安應舉。時當暮春,崔生暫離旅捨,往城南郊外遊賞,但覺口燥咽幹,唇焦鼻熱。一來走得急,那時候也有些熱了。
  這崔生衹為口渴,又無溪澗取水。衹見一個去處:的的桃紅似火,依依緑柳如煙。竹籬茅捨,黃土壁,白板扉,啤啤犬吠桃源中,兩兩黃鸝鳴翠柳。
  崔生去叩門,覓一口水。立了半日,不見一人出來。正無計結,忽聽得門內笑聲,崔生鷹覷鶻望,去門縫裏一瞧,元來那笑的,卻是一個女孩兒,約有十六歲。那女兒出來開門,崔生見了,口一發燥,咽一發幹,唇一發焦,鼻一發熱。
  連忙叉手嚮前道:“小娘子拜揖。”那女兒回個嬌嬌滴滴的萬福道:“官人寵顧茅捨,有何見諭?”崔生道:“卑人博陵崔護,別無甚事,衹圇走遠氣喘,敢求勺水解渴則個。”女子聽罷,並無言語。疾忙進去,用纖纖玉手捧着磁匝,盛半匝茶,遞與崔生。崔生接過,呷入口,透心也似涼,好爽利!衹得謝了自回。想着功名,自去赴眩誰想時運未到,金榜無名,離了長安,匆匆回鄉去了。
  倏忽一年,又遇開科,崔生又起身赴試。追憶故人,且把試事權時落後,急往城南。一路上東觀西望,衹怕錯認了女兒住處。頃刻到門前,依舊桃紅柳緑,犬吠茸啼。崔生至門,見寂寞無人,心中疑惑。還去門縫裏瞧時,不聞人聲。徘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題囚句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罷自回。明日放心不下,又去探看,忽見門兒呀地開了,走出一個人來。生得:須眉皓白,鬢發稀疏。身披白布道袍,手執斑竹枚杖。堪為四皓商山客,做得冶溪執釣人。
  那老兒對崔生道:“君非崔護麽?”崔生道:“丈人拜揖,卑人是也,不知丈人何以見識?”那者兒道:“君殺我女兒,怎生不識?”驚得崔護面色如上,道:“卑人未嘗到老丈宅中,何出此言?”老兒道:“我女兒去歲獨自在傢,遇你來覓水。去後昏昏如醉,不離床席。昨日忽說道:‘去年今日曾遇崔郎,今日想必來也。,走到門前,望了一口,不見。轉身擡頭,忽見白板扉上詩,長哭一聲,瞥然倒地。老漢扶入房中,一夜不醒。早問忽然開眼道:‘崔郎來了,爹爹好去迎接。,今君果至,豈非前定?且清進去一看。”誰想崔生入得門來,裏面哭了一聲。仔細看時,女兒死了。老兒道:“郎君今番真個償命!”崔生此時,又驚又痛,便走到床前,坐在女兒頭邊,輕輕放起女兒的頭,伸直了自傢腿,將女兒的頭放在腿上,親着女兒的臉道:“小娘子,崔護在此!”頃刻間那女兒三魂再至,七魄重生,須臾就走起來。老兒十分歡喜,就賠妝查,招贅崔生為婿。後來崔生發跡為官,夫妻一“世團圓,正是:月缺再圓,鏡離再合。花落再開,人死再活。
  為甚今日說這段話?這個便是死中得活。有一個多情的女兒,沒興遇着個子弟不能成就,於折了性命,反作成別人洞房花燭。正是:有緣千裏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說這女兒遇着的子弟,卻是宋朝東京開封府有一員外,姓吳名子虛。平生是個真實的人,止生得一個兒子,名喚吳清。正是愛子嬌癡,獨兒得惜。那吳員外愛惜兒子,一日也不肯放出門。那兒子卻是風流博浪的人,專要結識朋友,覓柳尋花。忽一日,有兩個朋友來望,卻是金枝玉葉,風子竜孫,是宗室趙八節使之子。兄弟二人,大的諱應之,小的諱茂之,都是使錢的勤兒。兩個叫院子通報。吳小員外出來迎接,分賓而坐。獻茶畢。問道:“幸蒙恩降,不知有何使令?”
  二人道:“即今清明時候,金明池上士女喧閱,遊人如蟻。欲同足下一遊,尊意如何?”小員外大喜道:“蒙二兄不棄寒賤,當得奉陪。”小員外便教童兒挑了酒樽食墨,備三匹馬,與兩個同去。迄遲早到金明池。陶𠔌學士有首詩道:萬座星歌醉後醒,繞池羅幕翠煙生。
  雲藏宮殿九重碧,日照乾坤五色明。
  波面畫橋天上落,岸邊遊客鑒中行。
  駕來將幸竜舟宴,花外風傳萬歲聲。
  三人繞池遊玩,但見:桃紅似錦,柳緑如煙。花間粉蝶雙雙,枝上黃鸝兩兩。踏青士女紛紛至,賞玩遊人隊隊來。
  三人就空處飲了一回酒。吳小員外道:“今日天氣甚佳,衹可惜少個情酒的人兒。”二趙道:“酒已足矣,不如閑步消遣,觀看士女遊人,強似呆坐。”三人輓手同行,剛動腳不多步,忽聞得一陣香風,絶似回蘭香,又帶些脂粉氣。吳小員外迎這陣香風上去,忽見一簇婦女,如百花鬥彩,萬卉爭妍。內中一位小娘子,剛財五六歲模樣,身穿杏黃衫子。生得如何?眼橫秋水,眉拂春山,發似雲堆,足如蓮蕊。兩顆櫻桃分素口,一技楊柳鬥纖腰。未領略遍體溫香,早已睹十分豐韻。
  吳小員外看見,不覺遍體蘇麻,急欲捱身上前。卻被趙傢兩兄弟拖回,道:“良傢女予,不可調戲。恐耳目甚多,惹禍招非/小員外雖然依允,卻似勾去了魂靈一般。那小娘子隨着衆女娘自去了。小員外與二趙相別自回,一夜不睡,道:“好個十相具足的小娘於,恨不曾訪問他居止姓名。若訪問得明白,央媒說合,或有三分僥幸。”次日,放心不下,換了一身整齊衣服,又約了二趙,在金明池上尋昨日小娘子蹤跡:分明昔日陽臺路,不見當時行雨人。
  吳小員外在遊人中往來尋趁,不見昨日這位小娘子,心中悶悶不悅。趙大哥道:“足下情懷少樂,想尋春之興未遂。此間酒肆中,多有當笆少婦。愚弟兄陪足下一行,倘有看得上限的,沽飲三杯,也當春風一度,如何?”小員外道:“這些老妓夙娼,殘花敗柳,學生平日都不在意。”趙二哥道:“街北第五傢,小小一一個酒肆,到也精雅。內中有個量酒的女兒,大有姿色,年紀也衹好二八,衹是不常出來。”小員外欣然道:“煩相引一看。”三人移步街北,果見一個小酒店,外邊花竹扶疏,裏面杯盤羅列。趙二哥指道:“此傢就是。”
  三人人得門來,悄無人聲。不免喚一聲:“有人麽?有人麽?須臾之間,似有如無,覺得嬌嬌媚媚,妖妖燒撓,走一個十五六歲花朵般多情女兒出來。那三個子弟見了女兒,齊齊的三頭對地,六臂嚮身,唱個喏道:“小娘子拜揖。”那多情的女兒見了三個子弟。一點春心動了,按捺不下,一雙腳兒出來了,則是麻麻地進去不得。緊挨着三個子弟坐地,便教迎兒取酒來。那四個可知道喜!四口兒並來,沒一百歲。方纔舉得一杯,忽聽得驢兒蹄響,車兒輪響,卻是女兒的父母上墳回來。三人敗興而返。
  迄逛春色調殘,勝遊難再,衹是思憶之心,形於夢添。轉眼又是一年。三個子弟不約而同,再尋;日的。頃刻已到,但見門戶蕭然,當問的人不知何在。三人少歇一歇問信,則見那;日日老兒和婆子走將出來。三人道:“丈人拜揖。有酒打一角來。 便問:“丈人,去年到此見個小娘於量酒,今日如何不見?”那老兒聽了,籟地兩行淚下:“復官人,老漢姓盧名榮。官人見那量酒的就是老拙女兒,小名愛愛。去年今日閤家去上墳,不知何處來三個輕薄廝兒,和他吃酒,見我回來散了,中間別事不知。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然倡快,不吃飲食,數日而死。這屋後小丘,便是女兒的墳。”說罷,又簌簌地淚下。三人嘴口不敢再問,連忙還了酒錢,三個馬兒連着,一路傷感不已,回頭顧盼,淚下沾襟,怎生放心得下!正是:夜深喧暫息,池臺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那三個正行之際,恍餾見一婦人,素羅罩首,紅帕當胸,顫顫搖搖,半前半卻,覷着三個,低聲萬福。那三個如醉如癡,罔知所措。道他是鬼,又衣裳有縫,地下有影;道是夢裏,自傢掐着又疼。衹見那婦人道:“官人認得奴傢?即去歲金明池上人也。官人今日到奴傢相望,爹媽詐言我死,虛堆個十墳,待瞞過官人們。奴傢思想前生有緣,幸得相遇。如今搬在城裏一個麯巷小樓,且是瀟灑。倘不棄嫌,屈尊一顧。”三人下馬齊行。瞬息之間,便到一個去處。人得門來,但見:小樓連苑,鬥帳藏春。低糟淺映紅簾,麯閣這開錦帳。半明半暗,人居掩映之中;萬緑萬紅,春滿風光之內。
  上得樓兒,那女兒便叫,“迎兒,安排酒來,與三個姐夫賀喜。無移時,酒到痛飲。那女兒所事熟滑,唱一個嬌滴滴的麯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擋一個緊颼颼的箏兒,道一個甜甜嫩嫩的千歲兒。那弟兄兩個飲散,相別去了。吳小員外回身轉手,搭定女兒香肩,摟定女兒細腰,捏定女兒纖手,醉眼億斜,衹道樓兒便是床上,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端的是:春衫脫下,綉被鋪開;酥胸露一朵雪梅,纖足啓兩彎新月。未開桃蕊,怎禁他浪蝶深偷;半折花心,忍不住狂蜂恣采。時然粉汗,微喘相偎。
  睡到天明,起來梳洗,吃些早飯,兩口兒絮絮叨叨,不肯放手。吳小員外焚香設誓,嚙臂為盟,那女兒方纔掩着臉,笑了進去。
  吳小員外自一路悶悶回傢,見了爹媽。道:“我兒,昨夜宿於何處?教我一夜不睡。亂夢顛倒。”小員外道:“告爹媽,兒為兩個朋友是皇親國戚,要我陪宿,不免依他。”爹媽見說是皇親,又曾來望,便不疑他。誰想情之所鐘,解釋不得。有詩為證:鏟平荊林蓋樓臺,摟上星歌鼎沸開。
  歡笑未終離別起,從前荊棘又生來。
  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廝投,好說得着。可知哩,筍芽兒般後生,遇着花朵兒女娘,又是芳春時候,正是:佳人窈窕當春色,才子風流正少年。
  小員外員為情牽意惹,不隔兩日,少不得去伴女兒一宵。衹一件,但見女兒時,自傢覺得精神百倍,容貌勝常;纔到傢便顔色樵淬,形容枯槁,漸漸有如鬼質,看看不似人形。飲食不思,藥餌不進。父母見兒如此,父子情深,顧不得朋友之道,也顧不得皇親國戚,便去請趙公子兄弟二人來,告道:“不知二兄日前帶我豚兒何處非為?今已害得病深。若是醫得好,一句也不敢言,萬一有些不測,不免擊鼓訴冤,那時也怪老漢不得。”那兄弟二人聽罷,切切偶語:“我們雖是金枝玉葉,爭奈法度極嚴:若子弟賢的,一般如凡人敘用;若有些爭差的,罪責卻也不校萬一被這老子告發時,畢竟於我不利。”疾忙回言:“丈人,賢嗣之疾,本不由我弟兄。”遂將金明池酒店上遇見花枝般多情女兒始未敘了一遍。老兒大驚,道:“如此說,我兒着鬼了!二位有何良計可以相救?”二人道:“有個皇甫真人,他有斬妖符劍,除非請他來施設,退了這邪鬼,方保無恙。”老兒拜謝道:“全在二位身上。”二人回身就去。卻是:青竜共白虎同行,吉兇事會然未保。
  兩個上了路,遠遠到一山中,白雲深處,見一茅庵:黃茅蓋屋,白石壘墻。陰陰鬆瞑鶴飛回,小小池晴龜出曝。早柳碧梧夾路,玄猿白鶴迎門。
  頃刻間庵裏走出個道童來,道:“二位莫不是尋師父救人麽?”二人道:“便是,相煩通報則個。”道童道:“若是別患,俺師父不去,衹割情欲之妖。卻為甚的?情能生人,亦能死人。生是道傢之心,死是道傢之忌。”二人道:“正要割情欲之妖,救人之死。”小童急去,請出皇甫真人。真人見道童已說過了,“吾可一去。”迄逞同到吳員外傢。纔到門首,便道:“這傢彼妖氣罩定,卻有生氣相臨。”卻好小員外出見,真人吃了一驚,道:幹鬼氣深了!九死一生,衹有一路可救。”驚得老夫妻都來跪告真人:“俯垂法術,救俺一傢性命!”真人道:“你依吾說,急往西方三百裏外避之。若到所在,這鬼必然先到。倘若滿了一百二十日,這鬼不去,員外拼着一命,不可救治矣!”員外應允。 備素齋,請皇甫真人齋罷,相別自去。者員外速教收拾擔仗,往西京河南府去避死,正是:曾觀前定錄,生死不由人。
  小員外請兩個趙公子相伴同行。沿路去時,由你登山涉嶺,過澗渡橋,閑中鬧處,有伴無人,但小員外吃食,女兒在旁供菜;員外臨睡,女兒在傍解衣;若員外登厠,女兒拿着衣服。處處莫避,在在難離。不覺在洛陽幾日。
  忽然一日屈指算時,卻好一百二十日,如何是好?那兩個趙公子和從人守着小員外,請到酒樓散悶,又愁又怕,都閣不住淚汪汪地,又怕小員外看見,急急拭了J、員外目睜口呆,罔知所措。正低了頭倚着欄於,恰好黃甫真人騎個驢兒過來。趙公子看見了,慌忙下樓,當街拜下,扯住真人,求其救度。吳清從人都一齊跪下拜求。真人便就酒樓上結起法壇,焚香步罡,口中念念有詞。行持了畢,把一口寶劍遞與小員外道:“員外本當今日死。且將這劍去,到晚緊閉了門。
  黃昏之際,定來敲門。休問是誰,速把劍斬之。若是有幸,斬得那鬼。員外便活;若不幸誤傷了人,員外衹得納死。總然一死,還有可脫之理。”分付罷,真人自騎驢去了。“小員外得了劍,巴到晚間,閉了門。漸次黃昏,衹聽得剝啄之聲。員外不露聲息,悄然開門,便把劍所下,覺得隨手倒地。員外又驚又喜,心窩裏突突地跳,連叫:“快點燈來!”衆人點燈來照,連店主人都來看。不看猶可,看時衆人都吃了一大驚:分開,‘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店主人認得砍倒的屍首,卻是店裏奔走的小廝阿壽,十五歲了。因往街上登東,關在門外,故此敲門,恰好被劍砍壞了。當時店中嚷動,地方來見了人命事,便將小員外縛了。兩個趙公子也被縛了。等待來朝,將一行人解到河南府。
  大尹聽得是殺人公事,看了辭狀,即送獄司勘問。吳清將皇甫真人斬妖事,備細說了。獄司道:“這是荒唐之言。見在殺死小廝,真正人命,如何抵釋!”喝教手下用刑。卻得跟隨小員外的在衙門中使透了銀子。獄卒稟首:“吳清久病未痊,受刑不起。那兩個宗室,止是於連小犯。”獄官藉水推船,權把吳清收監,候病痊再審,二趙取保在外。一面着地方將棺木安放屍首,聽候堂上吊驗,斬妖劍作兇器駐庫。
  卻說吳小員外是夜在獄中垂淚嘆道:“爹娘止生得我一人,從小寸步不離,何期今日死於他鄉!早知左右是死,背井離鄉,着甚麽來!”又嘆道:“小娘子呵,衹道生前相愛,誰知死後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嗟怨了半夜,不覺睡去。夢見那花枝般多情的女兒,妖妖燒燒走近前來,深深道個萬福道:“小員外休得悵恨奴傢。奴自身亡之後,感大元夫人空中經過,憐奴無罪早夭,授以太陰煉形之術,以此元形不損,且得遊行世上。感員外隔年垂念,因而冒恥相從;亦是前緣宿分,合有一百二十日夫妻。今已完滿,奴自當去。前夜特來奉別,不意員外起其惡意,將劍砍奴。今日受一夜牢獄之苦,以此相報。阿壽小廝,自在東門外古墓之中,衹教官府復驗屍首,便得脫罪。奴又與上元夫人求得玉雪丹二粒,員外試服一粒,管取百病消除,元神復舊。又一粒員外謹藏之,他日成就員外一段佳姻,以報一百二十日夫妻之恩。”說罷,出藥二粒,如雞董般,其色正紅,分明是兩粒火珠。那女兒將一粒納於小員外袖內,一粒納於口中,叫聲:“奴去也!還鄉之日,千萬到奴傢荒墳一·顧,也表員外不忘故;日之情。”
  小員外再欲叩問詳細,忽聞鐘聲那耳,驚醒將來。口中覺有異香,腹裏一似火團展轉,汗流如雨。巴到天明,汗止,身子頓覺健旺,摸摸袖內,一粒金丹尚在,宛如夢中所見。小員外隱下餘情,衹將女鬼托夢說阿壽小廝見在,請復驗屍首,便知真假。獄司稟過大尹。開棺檢視,原來是舊筒帚一一把,並無他物。尋到東門外古墓,那阿壽小廝如醉夢相似,睡於破石梆之內。衆人把薑湯灌醒,問他如何到此用M、廝一毫不知。獄司帶那小廝井茗帚到大尹面前,教店主人來認,實是阿壽未死,方知女鬼的做作。大尹即將衆人趕出。皇甫真人已知斬妖劍不靈,自去入山修道去了。二趙接得吳小員外,連稱恭喜。酒店主人也來謝罪。三人別了主人傢,領着僕從,歡歡喜喜回開封府來。
  離城還有五十餘裏,是個大鎮,權歇馬上店,打中火。衹見問壁一個大戶人傢門首,貼一張招醫榜文:本宅有愛女患病垂危,人不能識。倘有四方明醫,善能治療者,奉謝青蚊十萬,花紅羊酒奉迎,决不虛示。
  吳小員外看了榜文,問店小二道:“問壁何宅?患的是甚病,沒人識得?”小二道:“此地名諸傢莊。間壁住的,就是諸老員外,生得如花似玉一位小娘子,年方一十六歲。若幹人來求他,老員外不肯輕許。一月之間,忽染一病,發狂檐語,不思飲食,許多太醫下藥,病衹有增無減。好一主大財鄉,沒人有福承受得。可惜好個小娘子,世間難遇。如今看看欲死,老夫妻兩口兒晝夜啼哭,衹祈神拜佛。做好事保福,也不知費了若幹錢鈔了。”小員外聽說心中暗喜,道:“小二哥,煩你做個媒,我要娶這小娘於為妻。”小二道:“小娘子一生九死,官人便要講親,也待病痊。”小員外道:“我會醫的是狂玻不願受謝,衹要許下成婚,手到病除。”
  小二道:“官人請坐,小人即時傳語。”
  須臾之間,衹見小二同着諸公到店中來,與三人相見了。問道:“那一位先生善醫?”二趙舉手道:“這位吳小員外。”褚公道:“先生若醫得小女病痊,帖上所言,毫釐不敢有負。”吳小員外道:“學生姓吳名清,本府城內大街居祝父母在堂,薄有傢私,豈希罕萬錢之贈。但學生年方二十,尚未婚配。久慕宅上小娘子容德俱全,倘蒙許諧秦晉,自當勉效盧扁。”二趙在傍,又幫襯許多好言,誇吳氏名門富室,又誇小員外做人忠厚。諸公愛女之心,無所不至,不由他不應承不。 便道:“若果然醫得小女好時,老漢賠薄薄妝查,送至府上成婚。”吳清嚮二趙道:“就煩二兄為媒,不可退悔!”褚公道:“豈敢!”當下褚公連三位都請到傢中,設宴款待。吳清性急,就教老員外:“引進令愛房中,看病下藥。”褚公先行,吳清隨後。也是緣分當然,吳小員外進門時,那女兒就不狂了。吳小員外假要看脈,養娘將羅篩半揭,幃中但聞金訓索琅的一聲,舒出削玉團冰的一隻纖手來。正是:未識半面花容,先見一雙玉腕。
  小員外將兩手脈俱已看過,見神見鬼的道:“此病乃邪魅所侵,非學生不能治也。”遂取所存玉雪丹一粒,以新汲井花水,令其送下。那女子頓覺神清氣爽,病體脫然,褚公感謝不荊是日三人在褚傢莊歡飲。至夜,褚公留宿於書齋之中。次日,又安排早酒相請。二趙道:“擾過就告辭了,衹是吳小員外煙事,不可失信。”褚公道:“小女蒙活命之恩,豈敢背恩忘義,所諭敢不如命!”小員外就拜謝了嶽丈。褚公備禮相送,為程儀之敬。三人一無所受:作別還傢。
  吳老員外見兒子病好回來,歡喜自不必說。二趙又將婚姻一事說了,老員外十分之美,少不得擇日行聘。六禮既畢,諸公備千金嫁裝,親送女兒過門成親。吳小員外在花燭之下,看了新婦,吃了一驚:好似初次在金明池上相逢這個穿杏黃衫的美女。過了三朝半月,夫婦廝熟了。吳小員外叩問妻子,去年清明前二日,果係探親人城,身穿杏黃衫,曾到金明池上遊玩。正是人有所願,天必從之。那褚傢女子小名,也喚做愛愛。
  吳小員外一日對趙氏兄弟說知此事,二趙各各稱奇:“此段姻緣乃盧女成就,不可忘其功也。”吳小員外即日到金明池北盧傢店中,述其女兒之事,獻上金帛,拜認盧榮老夫婦為嶽父母,求得開墳一見,願買棺改葬。盧公是市井小人,得員外認親,無有不從。小員外央陰陽生擇了吉日,先用三牲祭禮澆奠,然後啓土開棺。那愛愛小娘子面色如生,香澤不散,乃知太陰煉形之術所致。吳小員外嘆羨了一回。改葬已畢,請高僧廣做法事七晝夜。其夜又夢愛愛來謝,自此蹤影遂絶。後吳小員外與褚愛愛百年諧老。盧公夫婦亦賴小員外送終,此小員外之厚德也。有詩為證:金明池畔逢雙美,了卻人間生死緣。
  世上有情皆似此,分明火宅現金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二捲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第三捲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第四捲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第五捲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第六捲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第七捲 陳可常端陽仙化第八捲 崔待詔生死冤傢第九捲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第十捲 錢捨人題詩燕子樓第十一捲 蘇知縣羅衫再合第十二捲 範鰍兒雙鏡重圓
第十三捲 三現身包竜圖斷冤第十四捲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第十五捲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捲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第十七捲 鈍秀纔一朝交泰第十八捲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十九捲 崔衙內白鷂招妖第二十捲 計押番金鰻産禍第二十一捲 趙太祖千裏送京娘
第二十二捲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第二十三捲 樂小捨棄生覓偶第二十四捲 玉堂春落難逢夫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