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玄奘西遊記   》 第30節:異國傳奇(1)      錢文忠 Qian Wenzhong

  第十講 異國傳奇
  玄奘西行求法的堅决態度深深打動了高昌王麹文泰,他不僅同意了玄奘繼續西行的要求,而且還和他結為兄弟,為他以後的行程準備了大量的東西。玄奘在高昌停留了將近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重新踏上的西行的徵途。
  上一講我們講到高昌王麹文泰終於接受了玄奘繼續西行的要求,並為他準備了大量的物資,以資助他西行求法的偉業。據記載,麹文泰為玄奘準備的東西有:“法服三十具”,即三十套法衣,也就是包括裏裏外外的整套衣服;“手衣”,那就是手套;“襪”,這不是普通的襪子,而是準備在沙漠長途跋涉用的襪子,它第一要保暖,第二要防沙漠蝎,因為沙漠蝎非常之毒,一旦被咬往往可以致人於死地;“面衣”,專門用來保護臉部,抵禦沙漠風沙的。另外還有“黃金一百兩、銀錢三萬、綾及絹等五百匹”,作為玄奘來回二十年的盤費。此外還準備了“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所謂“手力”,基本上就是幹苦力活的人。總之,麹文泰為玄奘考慮得非常周到,即使是親兄弟,要能做到這樣也不容易。可見他是真心真意要成為一個修成護法正果的佛教聖王。然而,麹文泰所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他還派出一個名叫歡信的殿中侍御史,護送玄奘到葉護可汗衙(大傢應該還記得,玄奘原來就是計劃取道西突厥的可汗浮圖繼續西行的,麹文泰現在是把他送回了計劃中的路綫)。另外還寫了二十四封書信,給玄奘西行路途中要經過的二十四個國傢的國王,信的內容當然是請求各國國王給他的弟弟玄奘西行求法提供必要的協助。每一封信都附“大綾”(高級絲織品)一匹作為信物。現在我們寫信已經沒有這個規矩了,古時候的人送一封信是要附帶一樣東西的,叫“押書信”。
  高昌王麹文泰當然比玄奘更瞭解當時西域的政治、軍事形勢。別看他對伊吾可以呼來喝去,隨便指揮,但是他也有惹不起的人,比如突厥可汗。所以他的二十四封信裏邊,還不包括專門寫給突厥葉護可汗的一封信,這封信被記錄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其中的一段原文是這樣的:
  法師者是奴弟,欲求法於婆羅門國,願可汗憐師如憐奴,仍請敕以西諸國給鄔落馬遞送出境。
  意思是說:“玄奘法師是奴僕我的弟弟,想要到婆羅門國去求法。希望可汗可憐這位法師就像可憐奴僕我一樣,並請您下令給西面的諸國,讓他們給我這個弟弟馬匹,送他出境。”這段話非常感人,幾乎已經到了聲淚俱下的程度。雖然得道高僧是應該心如止水,對外界無動於心,所謂“風動簾動而心不動”,然而玄奘卻是一個感情非常豐富的人,此時此刻,他再也沒有辦法遏製心中的感激之情,寫了一封文辭華美的信給麹文泰,以表達對他的感謝(這封信很長,也記錄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麹文泰收到信之後的回答就更感人了:“法師既許為兄弟,則國傢所畜,共師同有,何因謝也。”(法師您既然已經和我結為兄弟了,那麽這個國傢所擁有的東西當然是兄長我和法師您共同所有的,為什麽還要謝我呢?)
  玄奘啓程離開高昌的情景,自然也是非常感人。據記載,當時麹文泰與玄奘兩人抱頭痛哭,大傢也跟着一起放聲大哭,一時間,“傷離之聲振動郊邑”。
  由於高昌王麹文泰周到而極其細緻的安排,玄奘順利地經過了一些小國之後,不知不覺間就到達了阿耆尼國。這個國傢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大唐西域記》這部舉世聞名著作的起首第一國。為什麽玄奘要把阿耆尼國作為自己這部著作的起首第一國?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傢?玄奘在這裏有什麽樣的特殊經歷呢?
  這個阿耆尼國,就是今天中國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縣。而阿耆尼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的Agni,意思是“火,火焰”。今天的現代維吾爾語稱為qarasahr,意思是“黑城”。自兩漢到唐,這個地方在史籍中一般的名字是“焉耆”。在早於玄奘約二百年西行的晉代高僧法顯的求法旅行記《法顯傳》(亦稱《佛國記》)則稱之為“焉夷”。這些都是古代焉耆語的音譯。
  玄奘在這裏得到了國王和大臣們的熱烈歡迎,於是他出示了高昌王麹文泰為他準備的二十四封信裏的一封。豈料阿耆尼國的國王看過信之後臉色大變,連馬都不肯給玄奘了(這裏所謂“給”,應該就是換馬,因為玄奘帶了很多馬,馬走到這裏已經很疲勞了,需要把馬留在這裏,然後再換幾十匹精力充沛的馬)。為什麽會這樣呢?原來麹文泰在寫信的時候,一心一意要為玄奘開路,根本就忘了他自己的高昌國經常去侵擾阿耆尼國,動不動就派兵去這個國傢搶東西。所以當阿耆尼國王看到信之後當然氣憤異常,而玄奘也因為沒有辦法應付阿耆尼國跟高昌國之間的種種恩怨,衹停留了一天就離開了。
  即使是這樣短暫的停留,玄奘依然給我們留下了關於阿耆尼國的極其珍貴的記載。從這一點可以充分說明,真實的玄奘是一個非常聰明、有觀察力和判斷力的人,不像《西遊記》裏的唐僧,連白骨精是誰都分辨不出來。《大唐西域記》關於阿耆尼國的記載不足三百字,但是信息含量很大,內容囊括了國土大小、風俗、水文、地理、土特産等等,在此擇要介紹其中的幾條。
  第一條,“文字取則印度,微有增損”。這是說阿耆尼國的文字是仿照印度的,略微有一些改動,這個觀察非常細緻。大傢知道,《大唐西域記》是玄奘從印度回來之後寫的,因此他的這條記載是很可信的。
  第二條,“貨用金錢、銀錢、小銅錢”。玄奘在進入阿耆尼國轄境後曾經過一座銀山,裏面全是銀礦,而西域各國銀幣的原料基本是從這座山開採出來的。那一帶受羅馬、波斯等西方文化的影響,很早就使用銀幣,現在有許多出土文物都能證明這一點的準確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百傢講壇
第1節:前 言第2節:目 錄第3節:玄奘身世(1)第4節:玄奘身世(2)
第5節:玄奘身世(3)第6節:皈依佛門(1)第7節:皈依佛門(2)第8節:皈依佛門(3)
第9節:求學之路(1)第10節:求學之路(2)第11節:求學之路(3)第12節:求學之路(4)
第13節:潛往邊關(1)第14節:潛往邊關(2)第15節:潛往邊關(3)第16節:偷渡國境(1)
第17節:偷渡國境(2)第18節:邊關被擒(1)第19節:邊關被擒(2)第20節:邊關被擒(3)
第21節:險象環生(1)第22節:險象環生(2)第23節:身臨絶境(1)第24節:身臨絶境(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