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北大日记   》 第30节:北大,让我穿过你的嘘声和掌声(1)      Zhu Guxiong

  北大,让我穿过你的嘘声和掌声
  作者按: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摇篮》节目暂定停拍,但日记中所记叙的确是作者一段真实而难忘的经历。
  作者简介:马宇娇,女,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99级本科生,在校期间曾获北大光彩奖学金、北大光华奖学金、"首届北京大学新千年主持人大赛银话筒奖"、"北大十佳演讲赛"十佳第二名,曾任北大电视台记者,北大广播电台编辑兼主持人。如今,作者已通过赴美留学考试,申请正在进行中。其成绩是:TOEFL:617,TWE:60,GRE:2290,专业GPA:40,毕业后出国留学。
  2000年5月19日星期六晴
  在明媚的春光中醒来,却不愿睁开双眼。昨晚的一切就像一块拼不起来的七巧板,支离破碎地在脑海中浮现:音乐、灯光、嘘声、掌声……而伴随着记忆的苏醒,各种滋味--兴奋、羞恼、紧张、欢欣--也再次纷至沓来
  想起学期之初报名参加"首届北京大学新千年主持人大赛"时,心中还不禁有些打鼓。仅仅一个月前,自己还是一只多么可笑的井底之蛙啊!如果让我在决赛前就见识到对手们的实力,我恐怕对于是否报名参赛都会心存犹豫。看起来,这份初生牛犊的傻气倒也有其好处,至少它令我得以在众多的高手面前保持充分的自信--尽管稍显盲目。
  来到燕园几近一年,昨晚终于亲身领略到了北大人久负盛名的嘘声。比赛的第一项是21名选手各作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我的介绍是这样的:"大家好,我是小马。对于姓马,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抱怨过,总觉得它缺少文采。可熟悉我的朋友却都说,姓马对你是最合适的,姓如其人,一样的爽朗奔放。那么,就让我在今晚的这方舞台上成为一匹黑马吧!"就在我刚说完"我是小马"时,台下突然一阵嘘声,其中还夹杂着笑声。虽然刚才看到我之前的几位选手都被人嘘过,可轮到自己时,还是无法接受。当我作完介绍走下台时,心情简直沮丧到了极点。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信也大大动摇了。台上,稍显暗淡的黄色灯光把一张张粉黛浓施的脸映照得如此不真实;台下,影影憧憧的身影充塞着办公楼礼堂的每一个角落。我只觉得像是在看一部王家卫的片子,高速的切换令我有些眩晕,我不觉微闭了双眼。突然大赛主持人的声音将我唤醒--"主题接龙"开始了。
  在我看来,这是最刺激的一个比赛项目。其规则为:主持人提出一个话题,然后由每一位选手围绕这一话题在一定时间内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每一位选手所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上一位选手所说的最后一个字,可以音同字不同。话题的内容我们事先一点也不知道,要在顷刻之间既抓住问题的关键又言之有物,既能做到顺利衔接又不显生硬突兀,这一切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恐怕不值一提,因此它也就更考验一个人的机智与心理素质。我们被分为两组,话题各不相同。作为第二组的成员,我亲眼看到台上第一组有几名选手不是第一个字半天接不上来,就是干脆说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势下,不产生畏缩的情绪恐怕是不可能的,可就在上台的一瞬间,我好强的个性又奇迹般地降临了,什么沮丧,什么不自信统统一扫而光。在压力与刺激面前,我只觉得自己的神经清冽而抖擞。我们的话题是"做博才还是做专才"。我上一位选手讲时,每每似已说完,可停歇顷刻又滔滔不止,如此反复几次,我觉得精力都要被她给耗尽了。没想到她居然也有结尾的时候,随之留给了我一个发"树"音的字(我此时紧张得只能辨出发音,至于究竟是哪棵"树"已无暇顾及了)。不知哪里来的灵感电光火石般飞溅,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术业有专攻,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老话。"台下的观众似乎没料到我居然衔接得如此之快,先是愣了愣神儿,随后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星空下的校园(1)第2节:星空下的校园(2)第3节:星空下的校园(3)
第4节:星空下的校园(4)第5节:星空下的校园(5)第6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1)
第7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第8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3)第9节:校园网上的我(1)
第10节:校园网上的我(2)第11节:校园网上的我(3)第12节:校园网上的我(4)
第13节:校园网上的我(5)第14节:燕歌行(1)第15节:燕歌行(2)
第16节:燕歌行(3)第17节:燕歌行(4)第18节:燕歌行(5)
第19节:燕歌行(6)第20节:学生会情结(1)第21节:学生会情结(2)
第22节:学生会情结(3)第23节:因为年轻(1)第24节:因为年轻(2)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