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30節:暹羅國王恭迎鄭和(4)      陳存仁 Chen Cunren

  泰國以産米著稱。鄭和到了之後,便教民以種稻麥的方法,開墾山坡成為梯田,令泰米的産量增多而品質更好,稱作暹米,可以久藏不蛀。民間便利用河道運輸物産,成為水上市場,可以說暹羅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中國的影響,特別是絲織品,所謂泰綢,即由中國紡織府綢的方法蛻變而來。
  暹羅王室,一切依從中國的習俗,認為國王就是竜,所以國王着的袍也是竜袍,國王坐的船,就稱作竜船。每年定期由國王坐着竜船出巡,這條竜船,雕刻得十分精細,划船人是穿着紅色服飾的士卒,國王坐在後座好像一尊佛一般,這條船年年加以油漆,主要是金色,所以金光燦爛顯得非常莊嚴。我有一張照片是門人陳子鑫君所攝贈,我也到過這個船的船塢,任人參觀,船身極長,真是偉大。
  關於佛教的流傳,在中國由來已久,北魏時已有大到極點的大同雲崗石刻佛像,唐代時有玄奘譯經,佛教流傳到東南亞,是否由印度直接傳入,或是由中國雲南間接傳入,筆者對佛教史事,不甚稔熟,不敢武斷。例如泰國大佛寺中的羅漢塑像,也與中國大叢林中的羅漢極為相似,是否同一來源,卻不得而知了。
  暹羅古風 重女輕男
  關於暹羅國古代的風俗習慣,以《西洋番國志》記述最詳,原文是文言文,我把它改寫成白話文如次:
  暹羅國,上至國王,下至平民,到了相當年齡,一定要進入寺院,削發為僧,相仿於近代國傢年輕人要服兵役一般,及齡女性就要進入尼姑庵當尼姑,但是在暹羅國女權高張,受戒與否,可以隨便。在家庭中,大小事務,都取决於妻子,而妻子的才幹也往往勝於男子。如果妻子與中國男子發生燕好,丈夫非但不加責備,反而欣欣然有喜色,且稱贊自己的妻子美麗。如果能被中國人看中,認為是很有面子的事,並且款待酒飯,同坐同寢,不以為恥。
  這一段記載,即載在《西洋番國志》上,想來讀者讀到這一段話,一定會想入非非,尤其是喜歡作狎邪遊的人,必然會垂涎三尺。可是要知道,《西洋番國志》是明朝時代鞏珍所記,當時的風氣,現在早就沒有的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