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守望的距離 》
第30節:海德格爾的死亡觀1
周國平 Zhou Guoping
198510海德格爾的死亡觀
一死亡問題在海德格爾哲學中的地位
叔本華曾經說,死亡的睏擾是每一種哲學的源頭。這句話至少對於海德格爾哲學是適用的。
當然,每一種試圖對人生作總體思考的哲學都不能回避這個問題:既然人生的必然結局是死亡,那麽人生的意義何在呢?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哲學家都在試圖尋找一個答案。但是,以往的哲學家大多是在倫理學範圍內思考死亡問題的。海德格爾的特點是,死亡問題對於他具有了一種本體論的意義。
"真正的存在之本體論的結構,須待把先行到死中去之具體結構找出來了,纔弄得明白。"(《存在與時間》第53節,以下凡屬此節引文均不再註明)"先行到死中去",或叫"為死而在",其含義將在後面分析。海德格爾哲學的宗旨是要通過"此在"(Dasein,意指具體個人的真正的存在)的存在狀態的分析,來建立一種"其他一切本體論所從出的基本本體論"。(《存在與時間》第4節)這裏又說得很清楚:對死亡問題的分析乃是建立基本本體論的先决條件,毋寧說,本身即是基本本體論的重要環節。
海德格爾認為,死作為一種可能性,一方面是"存在之根本不可能的可能性",它不給個人以任何可以實現的東西,隨時會使個人一切想要從事的行為變得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又是"最本己的、無關涉的、不可超過而又確實的可能性",任何個人都不能逃脫一死,而"死總衹是自己的死"。這樣,死就嚮個人啓示了他的存在的根基--虛無。以虛無為根基,也就是毫無根基。
在晚於《存在與時間》兩年寫的《形而上學是什麽?》(1929)一文中,海德格爾直截了當地把"虛無"作為一個形而上學的問題提了出來。他說,虛無"原始地屬於本質本身",有限的"有"衹有嵌入"無"中的境界才能顯示自身。如果說形而上學就是超出存在物之上的追問,以求對存在物整體獲得理解,那麽,追問"無"的問題就屬於這種情況。虛無是一切存在物背後的真正本體。所以,"我們追問無的問題是要把形而上學本身展示於我們之前"。個人通過"嵌入'無'中的境界"(與"先行到死中去"同義)而達到對一切存在物的超越,從而顯示其真正的存在--此在。"超越存在物之上的活動發生在此在的本質中。此超越活動就是形而上學本身。由此可見形而上學屬於'人的本性'。"
死比生更根本,無比有更根本,衹有以死亡和虛無為根本的背景,才能闡明人生的哲學問題。這一主導思想支配着海德格爾,决定了他的哲學具有至深的悲觀主義性質。但是,悲觀不等於頽廢,海德格爾試圖賦予他的悲觀哲學一種嚴肅的格調,從死亡問題的思考中發掘出一種積極的意義。他提出了"為死而在"的中心命題。
二"為死而在"
海德格爾把人的存在方式區分為非真正的存在與真正的存在。非真正的存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其基本樣式是"沉淪"(Verfallen),這是一種異化狀態,個人消散於瑣碎事務和蕓蕓衆生之中,任何優越狀態都被不聲不響地壓住,彼此保持一種普遍的平均狀態。真正的存在則是個人真正地作為他自身而存在,即此在。與此相對應,對待死亡的態度也有相反的兩種,即"非真正的為死而在"與"真正的為死而在"。"非真正的為死而在"表現為對死的擔憂,總是思量着死的可能性"究竟要什麽時候以及如何變為現實",憂心忡忡地"退避此不可超越的境界"。這樣就是"停留在死的可能性中的末端",把死的積極意義完全給抹煞了。在海德格爾的術語中,我們可以用"懼怕"(Furcht)這個概念來表示這一對死亡的態度。愈是怕死的人,就愈是執著於日常生活中的在,愈是沉淪於世俗的人事之中,愈是失去自我。這完全是一種消極的態度。
可是,在海德格爾看來,死還是一種有獨特啓示意義的積極力量。關鍵在於,"死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正因為死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根本不可能,纔促使個人要來認真考慮一下他的存在究竟包含一些怎樣的可能性。一個人平時庸庸碌碌,渾渾噩噩,被日常生活消磨得毫無個性,可是,當他在片刻之間忽然領會到自己的死,死後的虛無,他就會強烈地意識到自身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價值,從而渴望在有生之年實現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他人相互共在,可是"死總衹是自己的死"。你試圖體驗旁人的死,而你體驗到的東西卻正是你自己的死。你死了,世界照舊存在,人們照舊活動,你卻永遠地完結了,死使你失去的東西恰恰是你的獨一無二的真正的存在。念及這一點,你就會發現,你沉淪在世界和人們之中有多麽無稽,而你本應當成為唯你所能是的那樣一個人的。所以,"真正的為死而在"就是要"先行到死中去",通過在先行中所領會的你的死與世界、與他人無關涉的狀態,把你的真正的存在個別化到你身上來。所以,對自身的死的真實領會以"揭露出實際上已喪失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況",把個人從沉淪的異化狀態拯救出來,從而積極地自我設計,開展出"最本己的能是",成為唯這個人所能是的真實的個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自序 | 第2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 第3節:幸福的悖論1 | 第4節:幸福的悖論2 | 第5節:幸福的悖論3 | 第6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1 | 第7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2 | 第8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3 | 第9節:自我二重奏1 | 第10節:自我二重奏2 | 第11節:自我二重奏3 | 第12節:失去的歲月1 | 第13節:失去的歲月2 | 第14節:探究存在之謎1 | 第15節:探究存在之謎2 | 第16節:永遠未完成 | 第17節:悲觀·執著·超脫1 | 第18節:悲觀·執著·超脫2 | 第19節:悲觀·執著·超脫3 | 第20節:有意義的徒勞1 | 第21節:有意義的徒勞2 | 第22節:有意義的徒勞3 | 第23節:有意義的徒勞4 | 第24節:有意義的徒勞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