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梅蘭芳自述 》
第30節:對外傳播京劇藝術(5)
梅紹武 Mei Shaowu
梅衛東 Mei Weidong
訪蘇旅歐
1934年3月下旬,我接到戈公振先生從莫斯科寄來一封信,大意說,蘇聯對外文化協會方面聽說您將赴歐洲考察戲劇,他們希望您先到莫斯科演出,您若同意的話,當正式備文邀請雲雲。我即復了一電:“蘇聯之文化藝術久所欽羨,歐洲之遊如能成行,必定前往,請先代謝蘇聯對外文化協會之厚意,並盼賜教。”以後幾經函電磋商,到了12月底,南京蘇聯駐華大使館漢文參贊鄂山蔭送來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的邀請書,我即復電答應他們的邀請。在出國之前,我曾表示不願經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下的中國土地,蘇聯政府特派了“北方號”專輪到上海來接我們,於1935年3月21日動身,經海參崴換乘火車直達莫斯科。同船的還有當時駐蘇大使顔惠慶先生和赴蘇參加國際電影節的電影明星鬍蝶女士。
3月12日抵達莫斯科,在那裏受到了蘇聯人民和文學藝術界的親切熱烈的歡迎。蘇聯方面為我們組織了招待委員會,其中包括戲劇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聶米諾維奇?丹欽科、梅耶荷德、泰依洛夫、特烈蒂亞柯夫,電影界著名導演愛森斯坦等人。我們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兩座名城作了三星期的演出,並在莫斯科大劇院招待了各界人士。我個人主演的有六出戲:《宇宙鋒》、《汾河灣》、《刺虎》、《打漁殺傢》、《虹霓關》、《貴妃醉酒》;還表演了六種舞:《西施》的羽舞、《木蘭從軍》的“走邊”、《思凡》的拂塵舞、《麻姑獻壽》的袖舞、《霸王別姬》的劍舞、《紅綫盜盒》的劍舞等。
在演出之後,蘇聯戲劇界的同志們很認真地和我們在一起開了好多次座談會,研究中國古典戲劇特有的風格,肯定了其中的優點,像對手勢變化的多樣性,虛擬的騎馬、划船等動作,歌舞合一的表演法等等,都加以分析和贊揚。聶米洛維奇?丹欽科對我說:“我看了中國戲,感到合乎‘舞臺經濟’的原則。”他所指的“舞臺經濟”是包括全部表演藝術的時間、空間和服裝、道具等等在內的。他的話恰好道出中國戲麯——尤其是京劇的特點。愛森斯坦談了他的感想:“在中國戲麯裏喜怒哀樂雖然都有一定的格式,但並非呆滯的。我國戲劇裏的現實主義原則的所有的優點,在中國戲劇裏面差不多都有了……傳統的中國戲劇,必須保存和發展,因為它是中國戲劇藝術的基礎,我們必須研究和分析,將它的規律係統地加以整理,這是學者和戲劇界的寶貴事業。”愛森斯坦還為《虹霓關》裏東方氏和王伯黨“對槍”一場拍成電影,目的是為了發行到蘇聯各地,放映給沒有看到我的戲的蘇聯人民看。
我在一次招待會上說:“中西的戲劇雖不相同,但是表演卻可互相瞭解,藝術上的可貴即在於這一點,所以‘藝術是無國界’的一句話,誠非虛言。現在中西的戲劇,有一個相接觸的機會,我很希望不久即有新的藝術産生,融匯中西藝術於一爐。”有一天下午我們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傢裏去訪問。我把從北京帶去的幾個泥塑戲裝人形、一套臉譜和一部關於我自己的表演論文集贈送給他。老先生非常高興,賞鑒了半天,問了一些戲裝泥人所表演的故事以後,就親手鄭重地安放在書架上。
坐下來以後,纔有機會仔細瞻仰這位白發蒼然的戲劇大師。那時他已經七十開外了,雖然多病,看起來精神很好,態度是莊嚴肅穆的,可是卻又和藹可親。我們先談中國戲麯的源流和發展情況,中間不斷涉及他在看了我的表演以後感到有興趣的問題。老先生理解的深刻程度是使人驚佩的。對於另外一個國傢的民族形式的戲麯表演方法他能夠常常有精闢深刻的瞭解,譬如他着重地指出“中國戲劇的表演,是一種有規則的自由動作”,這還是從來沒有人這樣的說過呢。
談話進行了相當的時間,有人來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看他導演的一個古典劇《奧涅金》當中的兩幕,再作一些必要的審查。老先生約我們一起下樓到他的客廳裏去。這是一間大客廳,內有兩根柱子在客廳的盡頭,改裝了一個小型舞臺,靠墻放着三把高背椅子,戲排完以後,我們還在那裏照過一張像。戲排好以後,已經天黑了,我們就告辭出來。這一次訪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慈祥而又嚴肅的面影,忠於藝術的態度,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1952年的歲尾,我參加了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在歸國途中經過莫斯科,受到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熱烈親切的招待。一月七日,我參觀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博物館。在這次到莫斯科的第一天,名導演柯米薩爾熱夫斯基告訴我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生前在導演最後一個戲的時候,還對演員和學生們提起我的名字。我聽到這句話,既慚愧,又感到莫大的鼓舞。
我1935年訪問蘇聯後,漫遊歐洲,考察戲劇,歸舟路經印度孟買。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先生訪問中國時,我在開明戲院演出《洛神》招待泰翁觀劇。他曾緊緊拉着我的手說:“我希望你帶了劇團到印度來,使印度觀衆能夠有機會欣賞你的優美藝術。”我答:“我一定要到印度去,一則拜訪泰翁,二則把我的薄藝獻給印度觀衆,三來遊歷。”可是那次登陸小憩半日,遺憾的是未能踐泰翁之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梨園世傢(1) | 第2節:梨園世傢(2) | 第3節:梨園世傢(3) | 第4節:梨園世傢(4) | 第5節:學藝過程(1) | 第6節:學藝過程(2) | 第7節:學藝過程(3) | 第8節:登上舞臺(1) | 第9節:登上舞臺(2) | 第10節:登上舞臺(3) | 第11節:登上舞臺(4) | 第12節:改革創新(1) | 第13節:改革創新(2) | 第14節:改革創新(3) | 第15節:改革創新(4) | 第16節:業餘愛好(1) | 第17節:業餘愛好(2) | 第18節:業餘愛好(3) | 第19節:風險遭遇(1) | 第20節:風險遭遇(2) | 第21節:風險遭遇(3) | 第22節:風險遭遇(4) | 第23節:風險遭遇(5) | 第24節:風險遭遇(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