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神秘大陸:多彩的非洲   》 第30節:穆圖巴禮贊(2)      高秋福 Gao Qiufu

  那麽,剝下來的樹皮怎麽製作成布匹呢?老漢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邀請我們到他的作坊參觀。作坊實際上衹不過是個茅棚,五六根木樁作架,柴草和香蕉葉子搭頂。裏面是兩堆黃土,支着一塊木板,這就是他的工作臺。他把剛剛剝下來的樹皮放在臺子上,熟練地用刀子將粗糙的表皮颳掉。然後,他用木柴生起一堆火,把去掉表皮的樹皮放在火上烘烤。隨着水分的蒸發,樹皮開始變得柔軟。烤到水分將盡時,他把樹皮鋪展在臺子上,掄起一個四周帶棱槽的木槌捶打。右手捶,左手抻,不到半小時,樹皮竟從原來長約兩米、寬不到半米的一個長條形狀,擴展成一個長寬各約三米的方塊形狀。經過這樣初步加工的樹皮,雖然厚薄不夠均勻,但看上去顯然已不再是樹皮,而是一塊像麻袋片一樣的布坯子了。
  初步製成的樹皮布,多為淺黃色,質地粗硬。老漢告訴我,要成為可以製作衣服的布料,還需要蒸煮、揉搓、晾曬等幾道工序。到那時,布面纔變得柔軟光潔,呈現出從淺黃色到深咖啡色之間的各種不同的色調。說着,他從一個紙箱中拿出一大疊作為製成品的布匹,嚮我們展示。果然,這些布匹雖然是見經不見緯,但紋絡清晰,平滑柔軟,手感很好。若非親見,我真不敢相信,這樣精美的布匹竟是用那麽粗糙的樹皮製成。
  在20世紀初棉花引進烏幹達之前,這種樹皮布一直是烏幹達中南部地區人民衣飾的主要材料。那時節,據說傢傢栽種穆圖巴,戶戶製作樹皮布,人人穿着用這種布製作的衣服。1862年,英國著名探險傢約翰?斯皮剋第一次踏上烏幹達的土地,曾這樣描繪他見到的當地人:“他們穿着整潔的樹皮布袍子,好像是用最好的黃色燈芯絨製作,摺縫筆挺,好像漿過一樣……”
  樹皮布究竟伴隨烏幹達人生活了多少年,無從查考。現在,作為衣料,它基本上已被棉、毛和人造纖維織品代替。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樹皮布仍在製作。特別是農村,一些戀舊的老人還在穿着用古色古香的樹皮布剪裁的長袍。在城鎮的市場上,樹皮布及其各種製成品仍在大量出售。
  現在,樹皮布的主要用途有兩種。一是用作裹屍布。在烏幹達的歷史上,從國王到平民,死後都用樹皮布裹身。據說,人們認為,先祖都是穿着樹皮布進入天國的,兒孫們也衹有穿着同樣的衣服而去,他們纔會相認。這種“死不忘祖”的習俗,至今未變。二是用來製作各種工藝品。不同色調的樹皮布,套印上其他顔色,或綉上不同的圖案,可以製成臺布、床單、枕套,也可以做成坐墊、提兜、錢包。所有這些製品,都顯得極為古樸而典雅,別具特色,受到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世界上的樹木大都以其木材或花果貢獻於人類。而像穆圖巴這樣以其肌皮造福於人者,確實不多見。烏幹達的一位學者後來對我說,樹皮布擋風遮雨避日曬,使烏幹達各族人民得以生存、延續與發展。穆圖巴的歷史貢獻難以估量。
  告別製作樹皮布的老漢,我們走出其到處晾曬着樹皮布的小院。審視街道兩旁那一排排穆圖巴,我這纔發現,有的樹幹傷痕纍纍,有的仍用香蕉葉子包紮。撫摸樹幹,我不禁感慨係之。穆圖巴,無私無畏,為滿足人類生活之需,不怕千刀萬剮,情願獻出自己的皮肉。從這裏,我真正領悟到什麽叫“甘為他人作嫁衣”的奉獻。
  穆圖巴貌不驚人,但卻藴含着一種令人驚嘆的精神力量。新聞廣播部安排這次活動,不但使我增長見識,也使我的心靈得到一次淨化。
  (1983年1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令人動情的非洲(1)第2節:令人動情的非洲(2)第3節:非洲之巔遠眺(1)第4節:非洲之巔遠眺(2)
第5節:東非裂𠔌行(1)第6節:東非裂𠔌行(2)第7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1)第8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2)
第9節:皚皚赤道雪第10節:月亮山傳奇(1)第11節:月亮山傳奇(2)第12節:山國山情(1)
第13節:山國山情(2)第14節:腹地邊鎮第15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1)第16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2)
第17節:剛果河上兩都城(1)第18節:剛果河上兩都城(2)第19節:好望角風雲(1)第20節:好望角風雲(2)
第21節:攀登桌山第22節:南非雙城記第23節:丁香血淚(1)第24節:丁香血淚(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