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廣州的深度組合 》
泛地産時代:房子=生活方式(1)
李大華 Li Dahua
周翠玲 Zhou Cuiling
選擇了一類房子就是選擇了一種活法
縱觀整個觀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歷程,不管是從消費需求的層次遞進,還是從地産開發的理念發展,都清晰地表明了一條循着賣房子—賣傢居—賣社區環境—賣文化、生活方式的蠃旋式上升的發展脈絡。
廣州的樓市不僅走過了與全國相同的道路,而且更引人註目的是,廣州是這條道路的主要開拓者和先驅者之一。從媒體的樓市專刊、新生活雜志到“傢傢都是樣板房”;從概念地産、復合地産再到泛地産,廣州地産業的競爭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從看得見摸得着的産品的技術層面的比較,走到了看得見摸不着的比環境、比景觀的層面,再邁進到第三個層面——比品位、比風格、比素質、比氛圍、比文化和生活方式。
讓我們簡單地回溯一下:
1975~1985年,單純建造房子的階段;
1986~1990年,早期的小區形態産生。其特徵是組團式設計,並開始重視配套設施和物業管理;
1991~1998年,綜合品質成為考量標準。除了房子、戶型,配套設施、園林緑化、物業管理等都成為一個樓盤的基本要素。而番禺祈福新村、麗江花園的出現,更分別代表了一種註重生態和文化理念的郊區開發模式。
1999-2004年,追求多元化、個性化發展。主題概念設計浮出水面,強調體現一種獨特的風格和個性、全新的生活方式,由此産生了強烈的心理歸屬感和階層認同感。
一個樓盤一個標識、一個口號,一種生活方式。對它們不同的選擇也標示着一種不同的活法:此時,住房已然演變為一種生活態度。
以麗江花園為例。在廣州房地産的漫漫歷程中,麗江是開發較早而始終如一、至今仍深受喜愛市民的為數不多的特色樓盤之一。從樓盤的廣告就可以看得出來,麗江花園與其他樓盤有明顯的不同,它整個宣揚的就是一種唯美的小資的情調,反而不太強調它的實用性。早期奧美廣告公司為麗江花園策劃廣告時,將麗江的角色定義為“和諧生活的體驗”、“一方水土一方人,美善相隨麗江人”就奠定了麗江所倡導的人文關懷的主基調。麗江現有業主8000餘戶,其中七成以上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學歷,他們的職業構成主要為外資公司的管理層,IT公司、廣告公司及傳媒工作者、律師、藝術傢、設計師和許許多多的自由職業者。高素質的業主與高品位的社區文化構成良性循環,使麗江文化成為麗江花園的一個最大的品牌。
著名的地産策劃人王志綱提出了著名的“泛地産”概念。這一概念是他在2001年出版的《大盤時代——中國泛地産革命》一書中提出的,迄今仍可稱之為一個恰當的表述地産開發理念的總綱領。泛地産概念,可以簡單地總結為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即從單一地産的格局跳出來,從更高更廣的層次,來整合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從宏觀的角度看,舉凡人類活動、居住的建築環境和空間,都可以納入泛地産的範疇,包括城市的規劃和經濟區域的開發。其關鍵和主旨意在營造一種人性化的文化與生活方式。這是理念設計的根本。
從近兩年廣州地産的潮流走嚮來看,健康和教育成為兩大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而休閑、生態、緑色等人文關懷思想,也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人們在選擇住房的時候,也在選擇一種生活、一種夢想。
新都市主義
實際上,廣州住宅理念的發展與廣州人的生活態度的選擇密切相關。這些年來,房地産業內在廣州人居住運動中的“郊區化”與“新都市主義”中爭論不休,這也意味着這兩種“革命”勢力都在膨脹中。
新都市主義的內涵在表面看來是一批特色樓盤在城區的拔地而起。如以金海灣、海珠半島、珠江廣場等為代表、以一綫江景豪宅生活為特色的濱江東“江景樓盤板塊”;以美林湖畔、中海康城為代表、以體育運動與休閑生活為特色的“東圃亞運板塊”;以華景新城、華港花園、東方新世界為代表、以CBD生活圈為特色的“天河公園板塊”;以頤和山莊、南湖半島花園等為代表、以山水環境資源優勢為特色的“白雲板塊”,以及以光大花園、金碧灣、富力現代廣場等為代表、以濱水空間與老城區生活為特色的“新濱江板塊”等等。每類個性化的樓盤都凝聚了擁有不同生活態度的人群,選擇了一類房子就是選擇了一種活法,實現了新一輪的“人以群分”。
在這一革命中,最突出的是“老城情結”與河南、河北藩籬的打破。這既是廣州城市空間的再度安排,也是對廣州人長期形成的城市區域感情的呈現與改變。
大盤運動與“郊區化”
近年來,有句口號說得響亮:中國樓市看廣東,廣東樓市看華南。2001年“橫空出世”的華南板塊標志着廣州人“郊區化”生活的開始。
縱觀近年來的廣州樓市無疑是熱熱鬧鬧的,嶺南文化特有的務實性和商業氣息,似乎使廣州這塊土地上一切與市場經濟有關的事物都充滿了活力和生機。以廣告收入全國排名第一的《廣州日報》為例,2003年廣告總收入16億元,房地産廣告收入就占了36%。其中,華南板塊又占了多少份額?
廣州人居住質量水平之高,從2001年“橫空出世”的華南板塊開始就得到廣泛的認同,但至今華南板塊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和代表作品。不過,華南板塊的意義還不僅止於此,重要的是從最初的洛溪板塊引發的幾場地産風暴直到華南板塊的一鳴驚人,由此而來的住宅郊區化已成為廣州房地産業發展的主要潮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東教育出版社 |
|
|
代序(1) | 代序(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1)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2) |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3) | 中國第一展(1) | 中國第一展(2) | 中國第一展(3)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1)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2) |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3) |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1) |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2) | 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1) | 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2) | 生活滲透着信息 | 誰左右了我們的消費觀 | 南風這樣吹(1) | 南風這樣吹(2) | 沒有硝煙的戰爭(1) | 沒有硝煙的戰爭(2) | 沒有硝煙的戰爭(3) | 沒有硝煙的戰爭(4) | 騎樓:廣州符號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