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舍己所长抢兵势
二十三、 舍己所长抢兵势
孙子在其兵法第五篇中详尽地论述了兵势问题,文中孙子这样说:要做到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就是分级统辖、严密组织编制的问题了;要做到指挥人数多的部队作战,像指挥人数少的部队作战一般,这是用旌旗金鼓指挥的问题。
以一国军队之多,若要使自己遭受进攻而不至失败,这是“奇正”运用的问题;军队进攻敌人,若要能像以石击卵那样,所向无敌,唯有重视“虚实”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作战,都是以正兵挡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即能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如江河那样奔流不竭。终而复始,像日月运行一样;死而复生,像四季更替一般。
接下来,孙子巧妙地用人们在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来说服读者:世上的声音不过五种(中国古乐以五音记谱),然五种声音的变化,却会产生出听不胜听的声调来;颜色不过五种(那时还没有三原色理论),而五种颜色的变化,却会产生出看不胜看的色彩来;味道不过五种(这就是五味之出处?),但五种味道的变化,却会产生出尝不胜尝的味道来。
具体到战阵兵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穷尽的。奇正相生的变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那样,无头无尾,谁能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以致能使石块漂移,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飞鸟,以飞快的速度搏击,以致能捕杀鸟雀,这是由于节奏恰当的关系。
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作战,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居高临下,锐不可当之意)的,他所掌握的行动节奏是短促而猛烈的。
这种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这种节奏,犹如触发弩机。
在纷纭的混乱状态中作战,必须使自己的部队不发生混乱;战局混沌不清,也必须把部队部署得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法败我。
接下来孙子论述得极具哲理,有点老子学说的意味:在一定条件下,“乱”可以由“治”产生,“怯”可以由“勇”产生,“弱”可以由“强”产生。
“治乱”在于组织指挥;“勇怯”是关乎破敌之势;“强弱”则是军事实力的问题了。
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为其所骗;给敌人物资,敌人必然来取。以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以自己预先布置的兵力待机掩击敌人。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其注意力放在“任势”上,而不是去责怪部属,这样他就能选到适当人才,来运用奋兵破敌之势。
善于“任势”的人,他指挥将士作战,好像转动木头和石头一样,而木头石头的特性是放在平坦的地方比较稳定,放在陡斜的地方就容易转动,方形的木石就比较稳定,圆形的就容易滚动。
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军队与敌作战,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好像把圆石从几千尺的高山上往下飞滚那样,不可阻挡!这就是军事上所谓的“势”!
孙子在本篇主要是在论述: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加强实际作战能力;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具体地表现在军事指挥上,如何正确地变换战术,灵活地使用兵力。
现在,孙武在指挥吴国大军开向楚国,其行军方向与行军方式其实是在实践自己的军事理论——抢占兵势。
长途行军,士兵要穿着沉重的甲胄,士兵行军十分吃力。到了后来的汉代,部队统帅已经采取了将盔甲集中运输,放在随军的辎重军车上,例如曹操北征乌桓,就是几乎全军不着甲。
这样当然能减轻士兵的疲劳程度,有利于快速行军,但无疑也有弊病:一旦发生遭遇战,部队就要吃大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曹操就突遇乌桓铁骑,几乎导致全军无法抵抗,幸亏随机应变,再加上乌桓的匈奴骑兵墨守成规,列阵应战,才侥幸地转败为胜。
但春秋末期的孙子估计还不会这种“取巧”的行军,部队还是要借重舟船。假如一味依赖长途陆行,需要大量兵车,千里之遥,等到了楚国的战场,光是维修破损就是个大麻烦。
三国联军,数以五万人以上,大军粮草也是个绝大的负担,没有舟船运输,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吴军才采取了“乘舟溯淮水而上”的行军方式,先摆出一副出援蔡国的架势来。
这种进军,当然也是楚国人能估计到的,因为吴国水军,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举世闻名的,楚军不得不预先防备。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思虑再三,放弃了对蔡国的围攻,开始收缩部队,集中主力,退向自己的有利地势汉水方向,准备借汉水险要,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
不料,联军进至淮汭两水的汇合处,孙武突然下令改变沿淮河进军的路线,准备放弃战船,改从陆路向西南进,直插楚国纵深腹地。
伍子胥当时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解释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走敌之料想不到的路,才能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时就很难破敌了。”
伍子胥点头称是,阖闾当然也就批准执行。
由水改陆,那就等于放弃了吴军的水师优势,尤其陆地突袭作战,只能采取轻兵疾进策略,要想驱使数万大军长途奔袭楚国腹地,几乎不可想象,就连大军的粮草也会成为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孙武在持重与奇兵两者之间选择了奇兵。在三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三千五百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几乎是不要后方保障地向汉水突进了。
三千五百人之中,又精选了五百名体格强健的士兵,作为全军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连破疏于防守、兵力虚弱的楚地三关,三千五百人犹如一支利箭,直射在汉水布防的楚军。
这三千五百人,其实是一支三千五百人组成的敢死队。
王弟夫概很郁闷:以自己这王族身份,战场勇武,竟然要听从一个齐国来的毛头小子的调遣指挥!
汉水的囊瓦也郁闷:这吴兵咋就来得这么快呢?——汉水东北三关,大隧、直辕、冥阨,都没能挡住吴军的进兵,被吴军如同度假旅游般轻易突破。
还好,左司马沈尹戌去方城调兵,这给囊瓦撤去了扯缀,囊瓦能独率十万雄师,摧毁吴军进犯,大丈夫建功立业,当在今日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