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古董 》 收藏之旅 》
第30節:觀音登車不肯走 原是筆掭要同行
廖文偉 Liao Wenwei
觀音登車不肯走
原是筆掭要同行
佛像圓雕在中國是極其神聖的供奉之物。藏傳佛教佛像過於繁雜,暫不去羅列,光是漢傳佛像便有佛祖、彌勒、觀音、佛老(佛道分塑)以及其他稱佛並非佛的"八仙"、老子、文昌君、財神、福祿壽等,可謂名目繁多。
真正稱得上佛的是佛祖,又叫如來,亦稱釋迦牟尼,佛陀、菩提同樣是他的名號。觀世音菩薩也稱佛菩薩,彌勒則稱彌勒佛。還有叫菩提達摩的佛,是被尊為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的。這幾位佛,是中國老百姓引以為至尊的。其中最受歡迎的又數觀世音菩薩,因為她是女身,容貌端莊清麗,舉止文秀,供奉是佛像,擺置是美人,一舉而兩得。正因為如此,收藏界收藏觀音菩薩,便也是一宗話題。
2001年春夏之交吧,杜鵑花正消褪紅顔,江西省修水縣的一名古玩商販給徐樹仁打來個電話。
"我發現個木雕觀音,很老氣,造型也不錯。"商販是個年輕人,鑒賞能力還欠些功夫,他描述了一通木雕觀音的這好那好,又說:"他要五千元,少一分不賣,我不敢買,你看要不要?"
徐樹仁略略想了想,回答說,要與不要,要看看東西才能决定。"不過,我可以來一趟,看看,真不錯,就買。"他决定次日奔赴江西。
瀏陽去修水很方便,銅鼓往北七十公裏便是,一路奔波,在路上吃過午飯,繼續往此,下午一時抵達目的地。
木雕觀音的主人年過古稀,精神倒很爽健,反應亦很敏捷。一見修水的古玩商販領着徐樹仁進門,便知道為木雕觀音而來。他笑着打了招呼,傢裏就他一人,管自去端上茶來。
木雕觀音就立在廳裏神龕上,看上去有三十來釐米高,棗紅色包漿,造型倩秀古樸,分明有些年份,至少是晚清或民國初期的東西。徵得老人同意,徐樹仁從神龕上"請"下觀音,掂掂重量,細看木質,從略帶清淡香味而紋質不夠細密的特色來看,可能是楠木質地。工藝應該算得上乘,開臉祥和,神情慈藹,刀筆嫻熟,綫條圓逶,將觀世音普濟衆生的菩薩心表現得淋漓盡致。
徐樹仁愛不釋手了,任他怎麽個討價還價,任他怎麽個表明誠意,老人傢就是咬定五千元不鬆口。看看已近午後兩點,時間已不容再作糾纏,徐樹仁拍板成交,抱了觀音往外就走。
剛剛出門,有個人劈面相撞,一閃,進了屋。
"這是老人傢的兒子,可能剛剛從外地回來。"修水古玩商販告訴徐樹仁,催徐樹仁快走,他說:"上次就是他,不肯他父親賣觀音菩薩。"
於是二人匆匆快步,上了車,發動要走。不料老人的兒子追了出來,後面緊隨着他的父親。二人跑到車前,老人傢舉手拍打車窗玻璃,示意不要開車。
徐樹仁緊張得心都要涼了,直怨自己啓動車子慢了一步,不然,父子倆縱有神行太保的功夫,也是望塵莫及了。沒奈何,他不開車門,衹搖下了玻璃,心裏認死"付了錢不能反悔"這個理,準備舌戰。不料老人指手劃腳的說了幾句,徐樹仁聽不懂,不像是反悔,又不知為何攔車。
修水古玩商販聽出來了。
"他說,他們傢還有個湯匙一樣的東西,問你要不要看看。"
徐樹仁如釋重負,臉色陡然開朗。
"好,去看看。"他說,打開車門,下車,隨在老人後面二次入宅。
哪裏是什麽湯匙,分明是個筆掭,文房用具,瓷的。造型為一片緑葉,瓷質白而帶灰,釉色青翠,一看便知是清代單色釉器,小巧雅麗,不可多得。有道是可遇難求,真是一點不假。
回到瀏陽已是晚飯過後,一身疲憊,雙份收穫,徐樹仁高興得"請"觀音大士立在桌上,將筆掭擺在幾上,摸撫這件,欣賞那個,一連兩三個小時。
徐樹仁從修水"請"回一尊楠木雕觀音立像的消息在瀏陽古玩收藏界不脛而走,不幾日便有古玩商販找上門來,願意加錢買下,衹求徐總開口。不遠幾百裏地買將回來,哪裏是圖一轉身去賺那千兒幾百元錢呢?任人磨破嘴皮,徐樹仁不是笑而言其他,便是搖頭擺手一口回絶,觀音伴他度過了六七個春秋。
2007年又是杜鵑紅滿山的日子,鬍立文開口了。
"徐總,我還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鬍立文雖與徐樹仁相交日久,輕易是不開口奪徐樹仁所愛的。這一回他看中了楠木觀音,終於鼓起勇氣來要。他說:"我信佛,就是沒有'請'回個好菩薩,心裏頭總是個不如意。你這尊觀音菩薩看了就叫人喜歡,就讓給我吧。"
不料徐樹仁二話沒說,"嘿嘿"一笑,說:"別人要,我不讓,你要,早說不就是了,什麽不好開口?"他將觀音送到鬍立文手上,又說:"你喜歡,拿去就是,送你。"
鬍立文連連擺手。"要你讓,你肯,這就夠交情了,怎麽還能白拿?你是錢買來的。"
徐樹仁略一沉思,回答鬍立文說:"既然這樣,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錢買的,就給這個錢吧。"
鬍立文開心笑起來,從徐樹仁手裏接過楠木雕觀世音菩薩,他要"請"菩薩回傢,好生供奉。
觀世音菩薩其實並非佛,佛學佛經中稱釋迦牟尼為佛,他有兩個助手,稱為脅侍,左脅侍即觀世音菩薩,右脅侍是大勢至菩薩。釋迦牟尼既為佛祖,當有接續人,那便是彌勒,即布袋和尚。如果我們將釋迦牟尼佛祖"教化衆生"的職責比作教學,觀世音便是助教了,稱其為菩薩,亦有譯稱"大士"的,世上便有稱其為觀音大士的了。
觀世音名稱很有意思,這三個字是梵文意譯,也有譯作觀自在、光世音、觀音自在的。原來佛教的經典《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天下受苦受難的人,衹要一心一意默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便能從佛光中觀察其聲音,然後施法解救那些需要解救的人。聲音不但能聽,而且能觀,不是菩薩,誰有這種本領?
但到唐代,因太宗名世民,為避諱,觀世音菩薩省去"世",稱觀音菩薩,至今如此。
有意思的是,唐宋時期的觀音菩薩乃丈夫身,那個時期畫傢們畫的觀音大士,都是英俊偉岸的男人偉丈夫。宋代的壽涯禪師描繪觀音大士身形衣裝時說着"金蘭茜裙",那是指其化身的,並非本像。觀世音漸變為女身,應該是普天下人念他的慈善祥藹可稱得上純真母愛,亦可能藝術傢們將英俊偉丈夫越描越秀麗,終於美人玉女化了。今日世界各國都有不少供奉觀音菩薩的,全都是"祖籍"中國的女身觀音,供奉男觀音的已經沒有了。而在女身觀世音的"出生地",不好說是否百分之百,百分五六十是决不錯的 ,都供奉了女身觀音,日日"聞是觀音菩薩",乞求多福多壽。
鬍立文"請"了木雕觀世音菩薩回到傢裏,母親見了也是特別的高興。母親曾經是一名演員,從事花鼓戲表演多年,她信佛,信得很虔誠。觀音放置在二樓,早晚都在視綫之中。好幾次,鬍立文都看見母親在觀音跟前靜然肅立。心裏在說些什麽給觀世音菩薩聽,她希望觀世音菩薩"觀"她之聲嗎?她是在祈求菩薩保佑她的兒子一生平安嗎?
供奉木雕觀世音菩薩多年的徐樹仁,好些日子都帶些失落之念。好在與觀世音結伴而來的還有個筆掭,想起觀音菩薩來,把玩把玩小巧的筆掭,倒也別是一番情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寫在《收藏之旅》前面的幾句話 | 第2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1) | 第3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2) | 第4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1) | 第5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2) | 第6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3) | 第7節:石上牡丹爭富麗 鐵筆妙手字亦香 | 第8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1) | 第9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2) | 第10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1) | 第11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2) | 第12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3) | 第13節:鋤下險救漢時鏡 鋤下險救漢時鏡 | 第14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1) | 第15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2) | 第16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1) | 第17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2) | 第18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3) | 第19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1) | 第20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2) | 第21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1) | 第22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2) | 第23節:小心覓得老信札 大意失卻老招牌 | 第24節:鈎沉歲月憑古籍 空山何處覓斯人(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