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   》 第30节:第九章 解读韵味(1)      六小龄童 Liu Xiaolingtong

  第九章解读韵味
  《西游记》中的人物各具特色,而孙悟空那桀骜不驯、强调自我的自由个性和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使他的形象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采,成了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的象征。“天助,他助,不如自助”,我们从《西游记》中还能受到哪些启迪?“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作者是在写妖还是写人,是在写幻还是写真?在《西游记》中,对于儒道佛三教是如何描写的?是互相对立,还是彼此融合?
  人物个性特色
  《西游记》以唐僧求取真经为线索,讲述了师徒四人如何历经磨难而终成正果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不同鲜明个性的人物。
  孙悟空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然而人们之所以喜爱孙悟空,并不只在于它具有高强的本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而主要在于他丝毫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勇敢无畏、光明磊落的斗争精神,乐观自信的达观品格。《西游记》里写了众多神仙,孙悟空虽然也属神仙之列,但是他却与其他道貌岸然的神仙不同,他不虚伪,不做作,而是敢作敢为。他对师父忠心,对事业忠诚,但凡遇到第九章解读韵味了伸张正义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义不容辞冲在最前面。孙悟空的性格是由人们日常中最朴素的道德品格,如真诚、勇敢、乐观、自信等构成的。孙悟空没有唐僧懂得的道德哲理多,但在某种程度上,孙悟空的形象却更易被人们接受。其原因主要在于他的道德行为体现着一种底线伦理,具有广泛的大众性。虽然他常常犯所谓的“错误”,但人们都能理解他、谅解他,甚至认为不这样反而不真实。小说中借众僧之口这样称赞悟空:神通广大,素秉忠良之心,行人间抱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唐僧的形象则值得推敲。如果从经世致用的价值视角看,与孙悟空的智勇不羁相比较来看,唐僧的所谓宽厚仁慈简直是迂腐懦弱的表现。但是,如果从佛家弟子所遵循佛经法理的角度来看,唐僧的许多荒唐、可悲的行为似乎又都能得到合理的解答。造成唐僧不分好歹,一味袒护纵容妖魔,而错怪甚至贬逐悟空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唐僧道德评判意识有问题。唐僧道德动机的纯洁性是毋庸置疑的,按照佛家的训诫“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肉眼凡胎的唐僧不辨正邪,径自袒护妖魔性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为了修成正果,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凭着心中道德法则抵制住外界的各种诱惑,对自己的感情欲望进行克制。一般人若没有一定的心性修养,是难以达成这样的境界的。唐僧的这种慎独自律精神是与他对事业的忠诚联系在一起的,他坚持执著,面对着各种物质色欲的诱惑之所以能岿然不动,是由于他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这在全书的好多回中都有所表现。虽然唐僧是一个佛门弟子,他的忠诚、执著与坚定往往是与他的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如果抛开他思想行为中的宗教因素,他自身的一些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他对社会规范的认知程度、适应程度和实践程度。唐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或许比不上孙悟空,但是唐僧的所作所为却完全符合一个佛门弟子的道德要求。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他身上慎独、自律、执著、坚定等品格。
  而猪八戒完全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丑形象,平常人身上的缺点在他的身上得到集中反映,他的道德缺陷与唐僧的道德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的道德缺陷也有力地衬托了孙悟空人格的光辉。也正因如此,把他作为一个德育的反面典型,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道德的核心,首先在于遵守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猪八戒恰恰连这一点也很难做到,他的贪吃好色、爱占小便宜不但佛门不能容忍,而且社会公德也会对其进行谴责。七情六欲,人人皆有。猪八戒的错误不在于他有七情六欲,而在于他不能克制自己,常常为了求得一时欲望的满足,而置事业于不顾。取经途中,意志最不坚定的非他莫属。道德还要求人们有一定的奉献精神,而猪八戒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有时甚至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惜瓦解破坏孙悟空营救他们师徒三人的计划。当描写师徒四人落难莲花洞时,孙悟空为救师父师弟,变成妖精的老母,与猪八戒开了一个玩笑,让妖精把猪八戒的耳朵割下来当下酒菜,不曾想那猪八戒竟愚蠢到揭破了孙悟空的计谋。猪八戒屡教屡犯,没有自知之明,不知彻底悔悟。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奸大恶的妖魔鬼怪,但是他的道德缺陷却足以让人感受到:没有一定道德操守的人是多么令人可悲、令人啼笑皆非。书中描写猪八戒是一个俗人,他在道德行为上所犯的一些错误都是一些甚至平常人都不该犯的错误,也正因如此,猪八戒的小丑形象就更容易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起警策作用。书中一再让他出尽洋相,为的就是让人们在捧腹之余对他的行为进行谴责,从而坚定自身的道德完善和道德操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序Ⅰ和序Ⅱ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第4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1)
第5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2)第6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3)
第7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4)第8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5)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第10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
第11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2)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第14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5)
第15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6)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第17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8)第18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9)
第19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0)第20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1)
第21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2)第22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3)
第23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4)第24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