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柯云路把脉当代婚恋:谁的灵魂更可悲   》 第30节:“狼孩”是怎样育成的?(1)      Ke Yunlu

  (8)“狼孩”是怎样育成的?
  一
  我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一篇写“狼孩”的文章,这个“狼孩”并非民间故事中被狼群养大的人类的孩子,而是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在“慈爱”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三字经》开篇即为“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一个单纯无知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蜕变,最终成为凶狠的“狼”的?
  二
  这是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出生后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抚养。长到五岁才被接到父母身边。为了补偿孩子童年的缺失,善良的父母发誓让其享受最好的生活。他们倾其所有,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种呵护使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不仅享有大量的零食、玩具和衣物,脾气也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又哭又闹,乱砸东西。
  转眼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动辄把同学打得鼻青脸肿。上到中学越发任性,屡屡发生把同学打伤的恶性事件。父母稍加管教,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无奈之下,父母只好选择放任,致使其更加无法无天。网络的风靡使这个孩子很快沉溺其中,为了在游戏中一逞“霸业”,获得更高“级别”,一个月竟挥霍两万多元。这样的孩子自然不会好好读书,逃学成了家常便饭。他不仅整日在社会上游荡,还结交了一些小流氓。
  那是一个黑暗的夜晚,吃喝玩乐花费已达10万之巨的儿子又一次回家要钱,并对已败下阵来的父母扬言:“不给我钱,你们谁也别想活到天明!”此时的家早已被这个孩子折腾得一贫如洗,面对气焰嚣张的儿子,父母只能以沉默对抗。在要求得不到满足之后,失去理智的儿子挥刀将父母砍成重伤。走投无路的父母最终合力将儿子杀死。
  不管怎么说,杀人也是大罪,更何况杀死的还是亲生儿子。
  这对父母经受不住内心的煎熬,终于双双自杀。
  这是一个令人震颤的悲剧。一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再到出生长大,父母花费了多么大的心血,又寄托着怎样的期望?关于这个孩子的成长,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他怎样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变成欺诈父母的“狼孩”,文中也做了粗略介绍。
  我们在这个狼孩身上,看到了父母无原则的宠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适当的宠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小缺乏道德准则的教育,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毒化。据说这个孩子从小就常常命令父亲趴在地上,自己骑在上面,让父亲当牛当马地爬行。儿子一边揪着父亲的头发鞭打,父亲还要学牛学马地叫着。再长大一点,孩子一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打骂父母,父母不但不进行批评和制止,还加以纵容,以为这不是大问题。
  三
  这就是违背道德原则的教育。
  举一个简单例子,孩子在外面玩耍,抢了小朋友的玩具,这时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告诉他与小朋友相处的方法。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不是不可以,但要和小朋友商量经小朋友同意,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着玩。
  告诉孩子用商量和交换的方法与小朋友相处,这是培养孩子长大后的处世行为能力。
  可惜有些家长不是这样做。任被抢的小朋友在一边哭闹,也舍不得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甚至会对失去玩具的小朋友说:你怎么这么小气呀?
  这样的父母从小在培养孩子什么呢?
  等于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是可以抢夺的。
  有的孩子在外面玩,一不高兴动手打了小朋友。对于这类错误,父母虽然不必把孩子也打一顿,但至少应该有所批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向小朋友道歉。有的父母在孩子打了小朋友之后非但不批评,私下里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勇敢,很得意。他们也许表面上会对被打小朋友的家长轻描淡写地道两声歉,转过头来却在家里说,我们家的孩子把谁谁打了,他年龄比对方还小呢,但是力气大,打得过对方。
  这又是一种违反道德准则的教育。
  种种违反道德准则的纵容教育,小时候看着对孩子好像不是个事,但将其放大,孩子小时候可以抢夺小朋友的玩具,等他长大了,其行为就可能导致暴力抢劫。孩子童年时骑在爸爸头上抓爸爸头发,拍爸爸屁股,父母还咯咯地笑,以为很好玩。孩子发脾气打爸爸一拳或骂妈妈一句,父母没有警醒,反而加以纵容。孩子长大了就会动辄辱骂甚至殴打父母。
  像这个故事中的“狼孩”,为达到罪恶目的用刀子威胁父母而凶相毕露。
  这与孩子童年时期的行为模式是一模一样的。
  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好人还是问题人,是童年行为模式的再版,是童年行为模式的放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相对贫困”的驱动与困扰第2节:没有猫狗的村庄(1)
第3节:没有猫狗的村庄(2)第4节:关于复旦大学培养文学写作硕士的联想(1)
第5节:关于复旦大学培养文学写作硕士的联想(2)第6节:互联网上的童话(1)
第7节:互联网上的童话(2)第8节:有一种情结叫奥运
第9节:陈逸飞失误在哪里?第10节:悲悯之心与人类的希望
第11节:林黛玉的病非药可治第12节: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第13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1)第14节: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2)
第15节:为了家庭,你的底线在哪里?(1)第16节:为了家庭,你的底线在哪里?(2)
第17节:为了家庭,你的底线在哪里?(3)第18节:发现父母婚外情,孩子怎么办?
第19节: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1)第20节: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2)
第21节: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3)第22节:婚姻中的爱情怀疑强迫症(1)
第23节:婚姻中的爱情怀疑强迫症(2)第24节:婚姻中的爱情怀疑强迫症(3)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