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故國行吟   》 第30節:故國行吟(29)      宋浩浩 Song Haohao

  淳熙六年的三月,辛棄疾接到新的任命,這回是到湖南做轉運副使,又到了秋鼕之交,辛棄疾改知潭州兼任湖南安撫使。在湖南安撫使任上,辛棄疾最大的一個舉動就是創建地方武裝"飛虎軍",目的是為了國傢的安全穩定,積蓄力量去對付北方的敵人。建飛虎軍時需要大量的錢財,這些辛棄疾都自行解决,很少嚮朝廷開口。他治政的果敢剛毅,引起了當時朝中許多人的反對,在建飛虎軍時,樞密院的官員就再三阻撓辛棄疾,衹是無奈於辛棄疾辦事能力太強,並沒嚮朝廷張口要錢,就解决了大部分軍費問題。不過朝中官員的不服、妒忌、誤會漸漸在他們心裏滋生,暗地彈劾他的事情經常發生。其實那些朝臣對辛棄疾的彈劾,名義上是因為飛虎軍到底要不要建的問題,其實是兩種對立心態和利益集團之間的衝突,辛棄疾辦事决斷的作風與一般官員的無為而安,反映的是辛棄疾那種剛毅果斷的思想性格和南宋與生俱來的容忍懦弱、因循苟且出租車風之間的不協調和矛盾。
  英雄,總是孤獨地站在風口浪尖之上。
  淳熙七年年末,朝廷加他右文殿修撰,並再次兼任江西安撫使。頻繁地改官,繁雜的政務,讓辛棄疾沒有更多時間再去思考謀劃恢復之事,宦海的沉浮,首先消磨的是他的精力,不過,再大的磨難都無法讓辛棄疾放棄和妥協。在江西安撫使的任上,照理抗金的事已不是他所管轄,但仍舊派遣專人用客舟運輸軍需物資給北方前綫的軍士。到了淳熙八年的鼕天,辛棄疾在沒有一點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再次被劾罷官,在被罷官之前,辛棄疾對朝中那些嫉妒的同僚即有防範,並不是沒有一點思想準備的。比如在兩年前,他在呈奏宋孝宗的《論盜賊札子》中寫到:"臣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衆人所容,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所以辛棄疾必須采取一些避禍的措舉,他買下了江西信州城北帶湖邊的一塊地,在那營建房捨,以便日後退身之需。"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選擇這條路是非常無奈的,不過也表明了他在等待時機,他的恢復之志是不可能磨滅的。淳熙九年,辛棄疾的退居生活開始了。信州也就是現在的上饒一帶,風光本身就是東南一絶,因此退居的生活自由而閑適,堂前即可遠望青山,東籬亦有菊賞,悠然自得。有時,也可以做短期的出遊,尋訪山水勝跡,流連江南一帶的奇麗風情。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呆在傢中閉門觀書,對花飲酒,他的朋友極多,比如此時也在江西隱居的洪邁等人,常來做客,每次辛棄疾都與他們詩酒唱和,談論終日。
  這個時候辛棄疾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老朋友陳亮,常派人詢問他的近況,約他能否來上饒一聚,因為陳亮無論從性格和政治觀點上來說,都和自己非常接近,而且早即有交往。主和的宋高宗駕崩後,辛棄疾看和陳亮都看到了恢復故土的希望,尤其是陳亮,很急切地要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在淳熙十五年的時候就前往建康、京口考察地形,繼則上書宋孝宗論及建康京口地形險要,攻守皆宜,極力勸慫宋孝宗派太子為撫軍大將軍,歲巡建康,讓天下的人知道朝廷的所想,用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在陳亮眼中,非常之人是哪些呢,是辛棄疾,是朱熹這些人。陳亮的上書無疑遭到了朝廷中許多保守派的譏笑,辛棄疾瞭解這位朋友,也支持他上書中的觀點,衹可惜朝廷並沒有采納。陳亮還給朱熹寫信,勸說他積極出仕,擔任朝廷的要職,為恢復之事出力,並約他一起到辛棄疾這邊相聚。陳亮給朱熹緻信之後,就先期來到了上饒。這個時候辛棄疾雖然身患重病,可見到老朋友陳亮來,也顧不得風雪嚴寒,一同暢遊鵝湖,分析時局,謀劃恢復之事。在鵝湖上,辛棄疾作《賀新郎》詞一首送給陳亮: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竜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鬆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絶,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陳亮也有所唱和,這就是著名的"鵝湖之會"。一晃已經十天過去,他們又趕到紫溪等朱熹的到來,以商大計,可是等了好些日子朱熹並沒有來,失望之餘,陳亮衹能告別辛棄疾東歸。朱熹不願來赴約的原因就是對當朝的宋孝宗並不看好,恢復之事不可能又什麽實質進展,果然,到了淳熙十四年的鼕天,宋孝宗就流露出退意,詔命太子在議事堂參决政務。果然十六年的二月,孝宗皇帝就正式下詔,禪位於光宗,自己學當年的父親高宗一樣,做起了太上皇。這位曾經聖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首的帝王,此時的用兵抗緊金的志氣已被消磨殆盡。到了紹熙二年,宋光宗啓用辛棄疾,任命他為福建提點刑獄。至此,辛棄疾的隱居生涯終於要告一個段落。
  四
  辛棄疾永遠那樣心憂天下。紹熙三年秋天,從福建任上召回京師時,第一件事就是嚮宋光宗上奏《論荊襄上遊為東南重地》一書,在奏論中,他提出要固守江南,一定要先加強荊湖北路和襄陽地區的軍備力量。荊、襄兩地一嚮是分開治理的,非常不利於上遊的防守,會給金國以可乘的機會。辛棄疾因而主張合荊襄為一路,使它們能首尾相應。即使金國南下,宋廷也可以乘機而動,攻防自若。最讓人敬佩的是辛棄疾眼光的敏銳,他在召對的札子中提出了一個前人從未能預見的問題。他認為天下之勢有合有離,其中有着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力量,他舉例說漢離經魏而合於晉,晉離經隋而合於唐。辛棄疾覺得南宋現在正處在一個半離半合的歷史時期,在宋和金之外,有可能出現第三種軍事力量。他認為宋、金南北分治,宋若不能恢復失地,很有可能天下將統一於第三種力量,所以他說:"故臣敢以私憂過計之切,願陛下居安慮危,任賢使能,修車馬,備器械,使國傢有屹然金湯萬裏之固,天下幸甚!社稷幸甚!",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確實非當時人所及。辛棄疾的遠見卓識不得不讓後人為之扼腕,許多年以後宋代為元所代的最終命運,正好是被辛棄疾言中。宋光宗沒有他父親孝宗那樣有政治才能和遠見,加上身體又不爭氣,重病纏身,還受製於皇后李氏。這次辛棄疾詔對後,也衹是被留任為太府卿,不久改為出知福州。果然,到了熙寧五年的夏天,無意進取的宋光宗禪位於皇太子擴,宋寧宗登基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故國行吟第2節:故國行吟(1)第3節:故國行吟(2)第4節:故國行吟(3)
第5節:故國行吟(4)第6節:故國行吟(5)第7節:故國行吟(6)第8節:故國行吟(7)
第9節:故國行吟(8)第10節:故國行吟(9)第11節:故國行吟(10)第12節:故國行吟(11)
第13節:故國行吟(12)第14節:故國行吟(13)第15節:故國行吟(14)第16節:故國行吟(15)
第17節:故國行吟(16)第18節:故國行吟(17)第19節:故國行吟(18)第20節:故國行吟(19)
第21節:故國行吟(20)第22節:故國行吟(21)第23節:故國行吟(22)第24節:故國行吟(2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