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2)      田居儉 Tian Jujian

  南唐亡國之後,這座無價之寶的硯山,散失到江南民間,轉手多人,數易其主。先為北宋名畫傢寶晉齋主人米芾所得,他的友好聞訊驚喜異常,賦詩詠懷:
  硯山不易見,移得小翠峰。
  潤色書幾,隱約煙朦朧。
  巉岩有自古,獨立高崧。
  安知無雲霞,造化與天通。
  立璧照春野,當有千丈鬆。
  崎嶇浮波瀾,偃仰蟠蛟竜。
  蕭蕭生風雨,儼若山林中。
  塵夢忽不到,觸目萬慮空。
  公傢富奇石,不許常人同。
  硯山出層碧,崢嶸實天工。
  淋漓上山泉,滴瀝助毫端。
  揮成驚世文,主意皆逢原。
  江南秋色起,風遠洞庭寬。
  往往入佳趣,揮掃出妙言。
  願公珍此石,美與衆物肩。
  何必嵩少隱,可藏為地仙。
  後米芾以硯山與蘇仲恭學士傢換取北固山甘露寺下海嶽庵。不久,硯山被朝廷索入禁中,藏於萬歲洞之硯閣。米芾失去硯山,異常惋惜,朝夕懷石,筆想成圖並賦詩云:
  硯山不復見,哦詩徒嘆息。
  惟有玉蟾蜍,嚮餘頻淚滴。
  北宋亡後,硯山相繼為戴覺民及族人所得。南宋姦臣、宰相賈似道圖謀強行索求,攫為己有,未能得逞。屢經戰亂,至元代,硯山仍為戴氏後人、大都太乙崇福宮張真人所藏。戴氏特請翰林侍講學士、參與編修遼、金、宋三史的名士揭斯題詞,揭氏慨然應允,命筆賦詩,頌揚硯山的價值和歷屆收藏者的功勞:
  何年靈璧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
  峰峰相嚮如削鐵,祝融紫蓋前後列。
  東南一泓尤可愛,白晝玄雲生。
  在唐已著群玉賦,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台洞雲海連,戴氏藏之餘百年。
  護持不污權貴手,離亂獨與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書招之若還傢。
  陰崖洞壑寒,宛轉細路通褒斜。
  昆侖蓬萊與方壺,坐臥相對神仙居。
  硬黃從寫黃庭帖,汗青或抄鴻寶書。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隨秋草。
  願君𠔌神長不老,淨幾明窗永相保。
  有明一代,硯山不知去嚮。至清朝順治、康熙年間,硯山為翰林院檢討、詞人兼學者朱彝尊所得。詩人王士禎在朱府內曾見硯山,並針對昔日米芾的詠嘆題詩云:
  南唐寶石劫灰餘,能與幽人伴著書。
  青峭數峰無恙在,不須淚滴玉蟾蜍。
  自幼與文房四寶結有不解之緣的從嘉,繼承皇位之後,利用他手中獨有的號令四方大權,傳詔各地官府,徵集翰墨珍奇。他在案牘勞形之餘,面對書齋中幾經遴選的文房珍寶,自鳴得意,大有天下神筆、奇墨、名紙、寶硯,盡為一人占有之勢。特別是望着禦案上那具銅鑄鎏金的蟾蜍形硯滴,他更是忘情自語:“金蟾蜍呵,金蟾蜍!你捨棄了神間高貴的月宮,下凡來到我的書齋,心安理得地伏在香榧木幾案上,腹中貯滿清水,供我研墨之用。你同這些名貴的硯、紙、墨、筆,像我的臣下一樣,誠惶誠恐地恭候在我的案頭,聽我調遣,任我驅使。若不是我的才華賦予了你們超凡脫俗的靈性,你們將永遠是一堆平庸無奇的什物。”為了表達這種恃纔傲物的心情,他在鎏金的銅蟾蜍四足和腹部,用篆書刻了一首《硯滴銘》:
  捨月窟,伏幾。
  為我用,貯清。
  端溪石,澄心紙;
  陳元氏,毛錐子。
  同列無聽驅使,
  微吾潤澤烏用汝?
  從嘉橫溢的才華,不僅表現在他的書法、繪畫造詣和對文房四寶的熱心收藏、改進上,還表現在他着意網羅和奬掖詩文成績斐然者,使南唐文化昌盛,名傢迭出,佳作燦然。茲以這一時期的詩畫為例略加勾勒。
  在南唐異彩紛呈的詩壇上,當時活躍着詩人徐鉉、徐鍇、張、鄭文寶、劉洞、孟賓於、江為等。
  徐鉉早慧,十歲能文;其弟徐鍇,與他齊名。時人合稱徐氏兄弟為“二徐”,並與西晉文學家“二陸”(陸機、陸雲兄弟)相提並論。據《全五代詩》統計,徐鉉一生得詩二百八十六首,大多收入《徐騎省集》。其詩晚年愈工,頗多佳句,意味深長。諸如《白鷺洲送陳使君》:“願君不忘分飛處,長保翩翩潔白姿。”《和方泰州見寄》:“更殘月落知孤坐,遙望船窗一點星。”《寄蘄州高郎中》:“知君多少思鄉憾,並在山城一笛中。”《十日和張少監》:“黃菊後期香未滅,新詩捧得眼還開”等。徐鍇詩思敏捷,十歲應約赴宴,席間詩叟點題,令其賦《秋聲》詩,他稍加思索,便吟哦而就。其詩云:“井梧紛墮砌,塞雁遠橫空;雨滴莓苔紫,風歸薜荔紅。”僅此寥寥四句,便將秋景、秋意和秋聲和盤托出。紘紤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