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三十回羊角大仙歸天曹 羊角大仙錦囊計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獨騎雕翼抹滄溟,東有天門晝不扃。
晴瀑遙分千澗碧,陰崖俯眺萬山青。
篆煙縹緲籠金殿,絳節崔巍倚玉屏。
藉問天尊何事事,紫霄深處度黃庭。
卻說元始天尊叫過徒弟來,開了火雲宮的寶元庫,查一查寶貝,看是何如。叫了幾聲,衹見一位仙長走將過來,對着佛爺行一個禮,卻又對着天尊行一個禮。佛爺道:“此位仙長是誰?”天尊道:“是貧道第二個徒弟,叫做個魏化真人。”真人道:“師父喚呼,有何法旨?”天尊道:“你與我開了火雲宮寶元庫,裏面的寶貝看是何如。”魏化真人實時開了庫,查了一番,唬得半日不敢走出庫門來。天尊道:“查得何如?”真人不敢隱瞞,衹得直說,庫裏不見了四件寶貝。天尊道:“是哪四件?”真人道:“一不見斬妖劍,二不見軒轅鏡,三不見吸魂瓶,四不見引魂幡。”天尊道:“吸魂瓶是真了。”佛爺道:“他還騎着一隻八叉神鹿,也是個指實。”天尊道:“快查後園中的神鹿,看是何如。”衹見看園門的行童說道:“是大師父拿去了。”天尊道:“原來就是這個孽畜思凡,快叫看庫門的行童來問他,是哪個拿得寶貝去了。”衹見看庫門的行童說道:“是大師父拿去了。”衹見天門外值符使者說道:“真人跨了一隻八叉神鹿,提了一個水火花籃兒,離了天門,已經一時三刻了。”天尊對着佛爺爺說道:“萬望佛爺爺恕罪,果是貧道部下的孽畜思凡,多有得罪處。”佛爺道:“還是哪位仙長?”天尊道:“是貧道的大徒弟,名喚紫氣真人,他跨了八叉神鹿,離了天門,已經-時三刻。”佛爺道:“正着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他得了這一時三刻,好不維持哩!但衹一件,還相煩天尊的法旨。”天尊道:“既蒙佛爺下顧,貧道敢有推卻?貧道把一件寶貝送佛爺爺前去,其中自有個處分。”佛爺道:“是個甚麽寶貝?”天尊實時吩咐一位尊者,取出一件寶貝,拿在手裏,說道:“這個寶貝雖則是五寸來高,二寸來圍,就像一個筆筒兒的模樣,其實好大的肚皮,不拘甚麽寶貝,但見了他晃一晃,卻都要歸到他處來。你明日與他交戰之時,收盡了他的寶貝,他自然歸本還原。這是個不戰而屈人兵的陣勢。”佛爺道:“叫做甚麽名字?”天尊道:“叫做個聚寶筒兒。”天尊交與佛爺爺。
佛爺爺無量生歡喜,謝了天尊,金光萬道,一竟歸到千葉蓮臺,依舊是個長老。到了天明,二位元帥、一個天師,各員武將,哪一個不來請計,哪一個不來問安?徒孫雲𠔌說道:“師父還在打坐,眼皮不曾撐開。”都說道:“國師好寬心也!”哪曉得他一夜無眠到五更,天宮地府都遊遍。未及日高三丈,羊角大仙又來,喊殺連天,鼓聲震地。長老爬起來,一手鉢盂,一手禪杖,走上岸來,說道:“貧僧是個出傢人,你怎麽這等欺人也!”羊角大仙看見長老,高叫道:“你那和尚已知我的本領,何不早早投降?直待我寶劍分屍,那時悔之晚矣!”長老道:“善哉,善哉!說個甚麽分屍,好怕人哩!”仙人高叫道:“我把你碎屍萬段,你纔曉得怕人哩!”長老道:“善哉,善哉!你這過頭話兒少說些,衹怕你今日也有些難為人哩!”羊角大仙聽見長老說他今日有些難為人,就激得他怒從心上起,惡嚮膽邊生,掣過寶劍來,望空一撇,那口劍竟奔長老頭上來。長老把個指頭兒指一指,哪口劍就插在地上。羊角仙人大怒,駡道:“好大膽和尚,敢魘污我的寶貝麽?”叫聲:“無底洞,拿過水火花籃兒來。”實時取出軒轅鏡,又望空一撇,那個鏡竟奔長老身上來。長老把個鉢盂仰一仰,那一面鏡就吊在草裏。羊角仙人看見兩個寶貝都不靈驗,心裏慌了,說道:“敢是和尚添了些本領麽?敢是我自傢該倒運麽?”沒奈何,衹得拿出那個引魂幡來,高叫道:“好和尚,不要走!”長老站着,說道:“善哉,善哉!我出傢人走到哪裏去?”羊角仙人把個鹿角上敲了一敲,那鹿走如飛,竟靠着長老相近。仙人把引魂幡到長老頂陽骨上一閃,長老把個禪杖點一點,唬得那衹鹿倒走了幾百步,那手幡倒反插在羊角仙人頭上。
仙人收了這些寶貝,心中好惱,口裏不住的念咒,手裏不住的捻訣。衹見長老說道:“你那仙長衹顧下手別人,別人可也下手於你。”仙人道:“你有甚麽寶貝也拿來出陣,看我怕不怕麽?”長老道:“你可怕我的禪杖麽?”仙人道:“任你打來就是,我怕它怎麽?”長老把個禪杖一擲,擲將去,衹見呼的一聲響,一條千尺長的毒蟒把個羊角仙人緊緊的纏起來,就像絞弓弦的樣子。好個羊角仙人,鹿角上敲一敲,連人帶鹿一躍而起,高叫道:“好和尚,你說我怕禪杖不怕?”長老道:“善哉,善哉!禪杖是你不怕。你可怕我的鉢盂麽?”仙人道:“任你丟將來就是,我怕它怎麽?”長老把個鉢盂一擲,擲將去,衹聽呼的一聲響,一片千百斤重的磨盤壓在羊角仙人的頭上,就像波斯獻寶一般。好個羊角仙人,鹿角上敲一敲,連人帶鹿走過一邊去了,高叫道:“好和尚,你說我怕鉢盂不怕?”長老道:“善哉,善哉!你是不怕鉢盂。”仙人道:“你還有甚麽寶貝,你都拿出來。”長老道:“沒有甚麽寶貝,衹有你的瓶兒在這裏。”仙人道:“你偷我的瓶兒做甚麽行止?”長老道:“你管偷不偷,衹說你怕不怕。”仙人道:“那是我自傢的寶貝,我怕它怎麽!”長老道:“你若是不怕它,我也叫你一聲,你敢應麽?”仙人道:“但憑你叫,我怎麽不應?”長老道:“軍中無戲言。”仙人道:“你前日不戲於我,我今日豈戲於你?”長老雖是個慈悲方寸,卻有一般妙用絶勝於人。他把個吸魂瓶兒放在鉢盂裏面,方纔高叫一聲:“羊角道德真君哩!”真君隨口答應一聲:“有!”剛應得一聲“有”,連人帶鹿都在瓶兒裏面去了。
長老心裏想道:“雖是仙傢,體面上不好傷損他,這早晚離午時三刻還遠。不免也耍他一耍,見得我金碧峰不是等閑的主兒。”好長老,把個塞兒塞了瓶口,叫聲:“羊角大仙哩!”大仙在瓶裏應道:“我在這裏。”長老道:“裏面可好哩?”大仙在瓶裏應道:“裏面也好。”長老道:“你今番可怕哩?”大仙在瓶裏應道:“有甚麽怕也!”長老道:“你可要出來哩?”大仙在瓶裏應道:“我要出來怎的也?”原來羊角大仙嘴硬,實指望瓶底上有個眼兒,衹要一鑽就是。哪曉得金碧峰是個心細的,曉得瓶底上有些舊病,把個瓶兒又座在鉢盂裏面。羊角大仙在裏面撮撮弄弄,弄不通了。叫個鑽之彌堅,上天無路。長老拿着瓶兒在手裏,覺得裏面有些費周折了,又叫一聲道:“羊角大仙可在裏面哩?”大仙在瓶裏應道:“我在裏面也。”長老故意的嚇他一聲道:“羊角大仙,你再一會兒好出來賣鹿脯哩!”大仙軟了些口,說道:“但憑你罷了!”
長老本是個慈悲方寸,又且仙傢分上,故意的把個鉢盂拿開了,單打的單一個滑瓶兒拿在手裏。長老就覺得倒輕了些,叫一聲:“羊角大仙哩!”衹見羊角大仙跨着一隻八叉神鹿,手裏拿着一桿一尺二寸長的黃旗兒,纏着長老轉了轉,口裏狠着一聲道:“我在瓶外哩!你不看見我麽?”長老早知其意,說道:“善哉,善哉!我倒放鬆了你,你就來恩將仇報也!”連忙的把個九環錫杖點一點。衹聽忽喇喇一聲響,將一個無大不大的石井圈兒在長老面前。長老道:“阿彌陀佛!你就把個石囤兒來囤我哩!”大仙道:“好和尚,你偷得我的寶貝,反來害我,我偏然不怕。我把這等一個小圈兒奉承你,你怎麽怕的狠哩?”長老道:“你說我怕,我不如和你結果了他罷!”好長老,舉起個九環錫杖,輕輕的照着井圈兒敲了一敲,衹見井圈兒渾身火爆,撲的一聲響,響做了兩半個。
羊角仙人大怒,駡說道:“你這賊禿,敢這等無禮,損傷了我的寶貝!一不做,二不休,你來,我教你吃我這一劍!”掣過劍來,望空一撇,口兒裏念着,手兒裏捻着,實指望這一劍斷送了這個和尚。哪曉得今日的和尚,又不是昨日的和尚,衹見他把個偏衫的袖兒晃一晃,那一口劍竟飛到他的袖兒裏面去了。羊角仙人見之,吃了一大驚,心裏想道:“這是個甚麽法兒?”我這口劍是我師父的斬妖劍,百發百中,縱不傷人罷,哪裏有個跟人走的道理?”高叫道:“好和尚,你怎麽把我的劍袖了去?”長老道:“善哉,善哉!非是我要袖它,卻是它來袖我。”羊角仙人連忙的把個軒轅鏡兒念念聒聒,着實的望空一撇,那個鏡兒竟奔着長老身上來。長老又把個袖兒晃了一晃,那面鏡也飛到袖兒裏面去了。
羊角仙人看見去了斬妖劍,又去了軒轅鏡,心上慌了,暗想道:“沒有了這寶貝,怎麽轉得東天門?怎麽得朝元?怎麽得正果?”把個鹿角上左敲右敲,敲得衹八叉神鹿飛上飛下,他騎在鹿背上就勝如騎在老虎背上。長老曉得他的意思,卻又對他一聲說道:“大仙,你水火花籃兒裏面還有寶貝沒有?”把個羊角大仙激得怒發如雷,高聲駡說道:“好賊禿,你欺負我沒有寶貝麽?我今日和你做一場,不是你,便是我。”長老道:“善哉,善哉!我一個出傢人有甚麽做得!”羊角大仙驟鹿而走,走近長老身邊,把那一手小令字旗兒照着長老的頂陽骨上一閃。長老把個袖兒晃一晃,那手旗兒又走到長老的袖兒裏面去了。把一個羊角大仙就唬得魂不歸身,那曉得是個聚寶筒兒。心裏想道:“原來這個和尚好大來歷也。這些寶貝,除是我師父元始天尊纔用得它,纔收得它。似此之時,這和尚卻不與我師父齊驅並駕?好怕人哩!”心裏又想道:“我在金蓮寶象國誇口一場,豈可就軟弱於他?”衹得赤手空拳,勉強支起一個虛心架子,高叫道:“好和尚,你把我的寶貝都騙了,你敢何如我麽?”長老道:“善哉,善哉!我是個出傢人。有甚麽何如於你?”仙人道:“你再不要把那個『善哉』二字來謊人。你即是善哉善哉,怎麽把我的寶貝都騙了?”長老道:“不是我騙你的,我為你收了,勸你歸山去罷!”仙人道:“我歸山,我自歸山,怎麽把你挾製得我歸山?”長老道:“說個甚麽挾製。自古道:『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你去罷。”羊角仙人當初說了大話,到如今收拾不來,故此衹是一個不肯去,硬着嘴說道:“我不去,你敢叫人拿我麽?”長老道:“拿你就不好看相。”仙人道:“你便拿我,其奈我何?”長老心裏想道:“不唬他一唬,他到底不肯認輸。”好長老,把個腳下的僧鞋梭了幾梭,衹見偏衫袖兒裏面走出一班小和尚來,大略衹有一尺二寸來長,一個個光着頭,一個個精着腳,一個個一領小偏衫,一個個手裏一根鐵界方,照着羊角仙人腳跟上打。一夥小和尚也不計其數,把個羊角仙人打慌了。仙人也沒奈何,衹得騰雲而起。長老道:“你去了罷。”羊角仙人說道:“受了你這等的欺侮,豈肯罷休!我怎麽就去?”長老道:“你師父叫你去罷。”羊角仙人道:“你這說謊的和尚,哪一個是我的師父?”長老道:“元始天尊不是你的師父?”仙人看見扦實了他,老大的沒趣,衹得強口說道:“就是我師父,他不在這裏,也不奈我何!”長老道:“你師弟叫你去罷。”仙人道:“你這和尚又來說謊,哪一個是我師弟?”長老道:“魏化真人不是你的師弟?”仙人看見他露了相,越加慌張了,衹是沒奈何,仍舊強着口說道:“就是我師弟,他不在這裏,不奈我何!”長老道:“你說不在這裏,那前面的是哪個?”唬得個羊角仙人把頭一起,開眼一瞧,果真的雲裏面是魏化真人。魏化真人說道:“師兄快轉火雲宮裏去,師父在那裏發激哩!”羊角大仙道:“我還有寶貝不曾得來。”魏化真人拿着個聚寶筒兒在手裏,說道:“已歷還你的寶貝。”平白地逼勒個羊角大仙,一天妙計難尋路,八面威風沒處施。羊角大仙好難處哩!將欲不去,違了師命,不得朝元;將欲去了,便饒了和尚,辜負了姜金定。卻還是朝元正果的心勝,衹得把個鹿角上敲一敲,騰空而去,口裏恨兩聲說道:“和尚機深,不中相交的。”一面騰雲而去,一面差下一個急腳鬼,把三個錦囊計送與姜金定,教他依計而行,自有安身之策。
卻說無底洞看見師父騰起雲來,連忙的吆喝道:“師父帶我去哩!”師父道:“你快來。”剛剛的騰起雲去,早被一個一尺二寸長的小和尚一鐵界尺,打翻了在地上。徒弟不得師父到手,師父也顧不得徒弟,這叫做夫婦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姜金定得了三個錦囊,看見事勢不諧,化作一道火光而去。金碧峰一手一個鉢盂,一手一根禪杖,就像一個化齋吃的和尚,慢騰騰的轉到寶船上來,衹見二位總兵元帥,一位天師,各各武將,各各謀臣,雖不見長老鞭敲金鐙響,這些人也齊唱凱歌聲。三寶老爺道:“多謝國師佛力,莫大之功。”長老道:“貧僧是個出傢人,也衹是勸解他一番,有個甚麽功績?”三寶老爺說道:“國師前日吃他的寶貝許多苦,怎麽今日又收了他的寶貝?”長老卻把個東天門元始天尊的始末,細說了一遍。衆位都說道:“多虧了國師佛力。”長老道:“貧僧受了朝廷的敕旨,不得不然。”王尚書道:“原來這個羊角大仙就是紫氣真人。”長老道:“便是。”王爺道:“卻是個有名神道,故此猖狂。”馬公道:“衹怕他去了還來。”長老道:“朝元正果倒不要緊,尋非爭鬧倒要緊。”
道猶未了,衹見一尺二寸長的和尚帶着無底洞來回話。長老道:“跪的甚麽人?”小和尚道:“弟子是阿難使者,帶得無底洞來回佛爺爺的話。”長老道:“阿難回避了罷。無底洞,你站起來。”無底洞說道:“不敢。”長老道:“你是羊角仙人的徒弟麽?”無底洞道:“小的是羊角仙人的徒弟。”長老道:“你怎麽會三頭四臂,三丈金身?”無底洞說道:“非幹小的之事,都是師父教的。”長老道:“你原來是個甚麽出身?”無底洞說道:“小的是個漏神出身。”長老道:“怎麽叫做個漏神?”無底洞說道:“掠人之財,滅人之福,妒人之有,竊人之多,如世上的漏卮一般,故此叫做個漏神。”長老道:“你既是個漏神,怎麽又來出傢做徒弟?”無底洞說道:“衹因這如今世上漏神出得多了,漏不到那裏去,故此弟子改行從善,拜羊角大仙為師。”長老道:“改行從善,這是你的好處。我還問你,你羊角洞裏還有個行童叫甚麽名字?”無底洞說道:“那是小的的師兄,叫做個有底洞。”長老道:“他原是哪個出身?”無底洞說道:“他原是個看財童子出身。”長老道:怎麽叫做個看財童子?”無底洞說道:“不怕餓死飯不吃,不怕凍死衣不穿。看着這個銅錢,一毛不拔,故此叫做個看財童子,一名守錢奴兒。”長老道:“他做他的看財童子罷,怎麽也來出傢?”無底洞說道:“他枉看了這一世財,不得一毫受用,如今省悟過來了,故此出來出傢,拜羊角大仙做師父。”長老道:“也好個如今省悟過來了。我還問你,姜金定哪裏去了?”無底洞說道:“適來俺師父上天之時,又差下一個急腳鬼,送了三個錦囊計交與他。他得了錦囊計,他就化作一道火光,火囤去了。”長老道:“你也去罷。”無底洞道:“小的到哪裏去?”長老道:“你還尋你師兄一同去修行罷。”
三寶老爺說道:“這個三頭四臂的鬼王,他前日臨陣之時,唬嚇我們軍兵,莫大之罪,軍中有功者賞,有罪者斬。不斬,蕭何法不行。怎麽可放他去呢?”長老道:“貧僧是個出傢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今日衹是上為朝廷,下為元帥,不得已方纔拿住此人。況兼他是個改行從善的,又還有一個師兄在洞裏,朝夕懸懸,怎麽說個壞他。阿彌陀佛!看貧僧之面,饒了他罷!”馬公道:“放了他去,他明日又同着姜金定撐出那一副鬼臉子來,那時節悔之晚矣!”長老道:“饒他還來,還在貧僧身上。”三寶老爺道:“看我國師金面,饒了你去。你衹好去說法聽經,再不可裝那神頭鬼臉。”無底洞拜謝佛爺而去。老爺道:“羊角仙人雖去,姜金定又得了甚麽錦囊,這個金蓮寶象國幾時收服得?”長老道:“寬容一日,看他怎麽樣來。”道猶未了,藍旗官報道:“姜金定又來討戰。”三寶老爺道:“果中學生之計。”長老道:“貧僧告便,但憑元帥調兵遣將就是。”元帥實時傳下將令:“誰敢披挂出陣,殺退姜金定?”將令一出,班部中閃出一員將官來,鐵幞頭,紅抹額,皂羅袍,牛角帶,手裏拿着一桿八十四斤重的狼牙棒,座下騎着一匹烏錐千裏馬,原來是徵西前哨副都督張柏。披挂未了,班部中又閃出一員青年將官來,束發冠,兜羅袖,練光拖,獅蠻帶,手裏拿着一桿丈八神槍,座下騎着一匹流金馬瓜千裏馬。原來是金吾前衛應襲王良。兩員大將,兩騎駿馬,兩樣兵器,一齊殺出陣來。衹見荒草坡前擺列着千百衹有頭、有角、有皮、有毛、有蹄、有尾、黑萎萎的水牛,成群逐隊,竟奔荒草坡前。有一篇《牛賦》為證。賦曰:嗟乎!物之大者,狀若垂天之雲。《禮》稱三月在滌,《詩》雲九十其牛孛。歧蹄者天,穿婁者人。或衣綉而入太廟,或羊郭鼓而正三軍。爾牛來思,其耳濕濕。鼷鼠既忌於見傷,風馬亦知其不及,扣角伸寧戚之睏,燒尾救田單之急。或為軍事之占,或示農耕之候。異彼髦頭,寧為雞口。晉武以青麻彰德,何曾以銅鈎被奏。至於傷勿改卜,用犢貴誠。或捩角而不售,或割肉而復生。幸劉寬之量遠,羨魯公之政行;多郭舒之寬恕,慕朱衝之不爭。中尉則駕之者赤,桃根則獻之者青。王愷既聞其八百,苟唏亦稱其千裏。雖有雙箸,且無上齒。別有得於文山,放之桃林。木則饋糧,石則便金。設以木畐衡,養之牢筴。愚公畜牛孛於齊山,百裏載????於秦國,禴祭乃東鄰之殺,無妄見行人之得。袁宏見諷於羸牛孛,華元應嘲於有皮。遺布既因於王威,置芻亦見於羅威。復有職人掌芻,封人供藁。彥回靡恃於墜井,虛愷不烹而衰老。或僨於豚上,或置之樹柯。詹何既識於白蹄,葛盧亦辨其三犧。肅慎占之而入貢,弦高用之而犒師。別有盆子主之以建業,光武騎之以起兵。或為夢於蔣琰,或見解於庖丁。觀其豫章挈絹,蒲韉挂書。白則識李冰之綬,青則駕老子之車。季知一摶而思過,江酒但飲而無芻。又有蹋石成花,塗泥求雨。或行詐而玉帛,或華長而殺禦。即擔矛而棄犢,亦結陣而卻虎。至若置於盆寮,老在牢闌。角不失於三色,香獨稱於四膏。遇夔緻問,喘月辭勞。稱精鑒者薛公,習遺書者晉祖。既曰不能執鼠,又云難以逐兔。成牛弘之寬厚,顯盧昌之仁恕。至於千足而富,夜鳴則硒。顧憲仲文,臧决獄而人服;時苗羊氏,並居官而犢留。又有程鄭江竭,婁提𠔌量。望氣知北夷之驗,卜兆為司馬之祥。若乃嘉彼柔謹,哀其觳觫。或蹊田而見犢,或洗耳而為辱。丙吉已勞於問喘,龔遂更懲於佩犢。周官分職,牛人乃主於牽傍;留寶諸賢,和嶠亦勤於刺促。正是:春暖饑餐原上緑,山深渴飲澗邊清。幾番潦倒斜陽後,高臥南山看月明。
卻說荒草坡前擺列着千百頭野水牛,姜金定撮弄撮弄,弄得一頭牛背上一個小娃子,一個小娃子手裏一條絲鞭。姜金定騎在馬上,念一念,喝聲:“走!”那些牛就望前走。喝一聲:“快!”那些牛就走得快。南朝兩員將官陡然間看見,吃了一驚。王良道:“這是個甚麽出處?”張柏道:“這不過是個田單火牛之計罷了。”王良道:“我和你蠻殺他娘。”張柏道:“為將之道,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倘有疏虞,貽禍不小。”王良道:“這决是那羊角道德真君的詭計,哪裏真是個牛?”張柏道:“假做的牛哪裏有這等英勇活泛?”王良道:“快擂起鼓來。”一聲鼓響,兩員將官左右雙上。衹見那些水牛單奪狼牙棒張柏。張柏雖是力大心雄,怎麽奈得這一群千百頭牛何,致使敗陣而歸。姜金定得勝而去,說道:“多虧了師父,又助我這一陣也。”
卻說兩員將官歸來,一個受傷,一個平過。元帥道:“好古怪哩!兩員官一齊出陣,偏牛就趕着這一個,這是個甚麽緣故?”即忙去問國師。國師道:“但問天師便知端的。”元帥又去請問天師。
不知天師有何高見,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 | 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 | 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 | 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 | 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 | 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 | 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 | 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 | 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 | 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 | 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 | 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 | 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