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书信 》 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农民日记 》
第30节:读者来稿
侯永禄 Hou Yonglu
看到这则新闻,我有三点感动。
一为侯永禄的毅力所感动。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农民父亲,生活的艰辛完全能将他的一切梦想磨平。但侯永禄没有,他能将一件事坚持干了60年,这是怎样的毅力和坚定的生活信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是用文字书写了自己的恒心,难怪他的儿子个个都是大学生。从这个农民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老公公的影子。
二为编辑的眼光所感动。再感人的事,如何没有发现的眼光,没有与时代脉搏相呼应的共鸣,也会让许多感人的事情"历史埋没随百草"。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女编辑谢慈仪能将这样的人与事挖掘出来编辑出版,这份人文的眼光就值得佩服!至少我还没有这样的慧眼。正像深谷长成的幽香,编辑用一根导管链接到我们的鼻端,让我们有机会嗅到生命真实的气息。
三为时代所感动。贫富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如何关注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做到真正了解、真情关怀、真心帮助农民,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国家的稳定富强离不开这绝大数的群体。很欣慰,我看到了这样的事情。社会已经涌现出不少自动自发关心农民疾苦的人,有一个城市青年,看到农民的瓜卖不出去,取网名"瓜哥"为农民难销的西瓜牵线搭桥联系销路。前不久看的《大国崛起》,今天看到的《农民日记》出版,都是媒体的良心。这才是真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我似乎看到国人的觉醒:有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如果你不信,你一定要到工作中去找一找,到生活中去找一找。找到了,你就会快乐,虽九死而不悔一生!
读者来稿:
《农民日记》:农民文化的"自留地"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太在意,总会主观臆断地去想:一个农民会写出怎样的文字?但是,在一个空暇的下午,当我随意翻开这本书,却被书中朴实的文字深深地感动了。
感动之一
翻开本书的第一页,你便会看见作者侯永禄的照片,一位笑容憨厚、老实巴焦的老农民。侯永禄从19岁时开始写日记,每天从无间断,直到2000年。我钦佩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竟然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在周而复始的劳碌中,本就很少有人会如此用心的留意观察周围的生活,而更少的人会坚持不懈地记录身边的所见所闻,并描写得如此详细。
感动之二
虽然书中的文字没有修饰,有些甚至不符合文学语言的规范,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侯永禄对新生活的感怀和憧憬,以及他踏实生活、安心度日的心态。而日记里的那些关于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无不是当时社会大事的微观缩现。老农民侯永禄一笔一画地描绘了陕西农村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侯永禄一生的喜怒哀乐的文字中,带我们又回到那年那时那地的真实景象。
感动之三
从1949年至今,新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动荡、改革与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都没有被侯永禄忘记,并与生活一起被保存在这本《农民日记》中。这种记录不是对文献纲要等长篇大论的摘录,而是点点滴滴的、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和生存经历。
感动之四
侯永禄的日记原稿本是杂乱无章的笔记手稿,200余万字,时间过去已久,有些已经难已辨认了。但尽职尽责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细心从中挑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辛勤劳动半年多,将日记整理成章,并根据年代分类,配以不同时期的背景介绍和相关图片,更清晰直观、原汁原味的展现历史面貌。最终,将一本精心编辑的《农民日记》,送到读者的面前。
书,是好书!当真正的农民文化渐渐从日益发达的传媒视野中淡出时,如果你同我一样,也想要了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实情,那么这就是我寻找到的一本关于农民心声和农民文化的纪实文集。
作者:俪文
2007年3月2日
《农民日记》的三大亮点
刘钊
经过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半年多的精心编排,陕西农民侯永禄的作品《农民日记》日前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选材于纵跨60年岁月洋洋200万字日记中的土色作品,是一部由农民自己写自己的纪实性文集,也是一部反映了农民心声和农民文化的"乡土文学"。综合来看,它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着显著的社会价值。
首先,《农民日记》是一笔宝贵的原生态"草根史料"。本书从锅碗瓢盆耕休劳作的草根琐事写起,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忠实记录了60年来伴随一次次社会变革而发生着重大变化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晰的农村历史画卷。与冠冕堂皇、才子佳人般的所谓正史不同,《农民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长里短与所感所想,虽然只是平凡朴实的乡土文字,却能够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农村社会的命运历程,是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不可多得的原生态史料。
其次,《农民日记》是"乡土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一部完全由农民自己写出的作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多农业人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的农民暂时都还不具备写作的能力,因此这样一部完全由农民写、写农民的历时60年且保存完好的"乡土文学"作品就尤显珍贵。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60年的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中国农民勤劳、隐忍、善良、淳朴的伟大品格,也毫不避讳地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大实话,真实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思想状态和真挚情感,堪称"乡土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再次,《农民日记》是当代青少年了解历史和社会的鲜活教材。本书真实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见证了60年来的农村生活,对当代青少年特别是"80后"的青年一代而言,他们能够通过"粮票"、"人民公社"这样的代表性字眼更加完整地了解共和国的发展轨迹,通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更为直观地了解他们父辈们曾经走过的坎坷历程。《农民日记》的出版,有助于青少年正确地认识农民和认识农村,有助于青少年准确看待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
时至今日,农民正在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而日益发达的传媒视野中却唯独缺失了农民文化这一重要的章节。我们由衷地祝愿《农民日记》能在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填补农村文化景观的空白,能够让读者从宝马别墅皇亲国戚的包围中感受到一份来自"乡土文学"的清新与亲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 |
|
|
第1节:《农民日记》序(1) | 第2节:《农民日记》序(2) | 第3节:农民日记(1) | 第4节:农民日记(2) | 第5节:农民日记(3) | 第6节:农民日记(4) | 第7节:农民日记(5) | 第8节:农民日记(6) | 第9节:农民日记(7) | 第10节:农民日记(8) | 第11节:农民日记(9) | 第12节:农民日记(10) | 第13节:农民日记(11) | 第14节:农民日记(12) | 第15节:农民日记(13) | 第16节:农民日记(14) | 第17节:农民日记(15) | 第18节:农民日记(16) | 第19节:农民日记(17) | 第20节:农民日记(18) | 第21节:农民日记(19) | 第22节:农民日记(20) | 第23节:农民日记(21) | 第24节:农民日记(2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