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講義 》
為政第二(9)
李裏 Li Li
一種器皿有它特定的功用,比如這支錄音筆,是拿來錄音的,這是它的功用。鋼筆就是拿來寫字的,杯子就是拿來喝水的,喝水的杯子就不能拿來當痰盂。收音機不能拿來當枕頭,衹能拿來收聽。鐘是拿來看時間的。窗簾就是遮窗子的,我不能拿它來擦手,有些人洗了手,順便就在窗簾上擦,這是不可以的。
所謂“君子不器”, 表面的意思就是君子不能夠是一個器皿,因為一樣器皿衹具備一種功用,而君子不是衹有一種用途的人。深層的意思還有,第一層,君子應該具備“不器”這種胸襟,就是對什麽都能從容應對。一般人很難做到這點。比如找工作,高的工作,他無力胜任,低的工作,他又不滿:“哼,這個工作哪裏是我幹的,我是要幹大事的人。”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意幹。君子則是什麽事情都可以做,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達得到的,要經過修煉。當國傢主席,你可以做得很好,當工人,你是一個優秀的工人,這就是境界,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這纔是大丈夫。真正的君子就是這樣。比如,今天讓我在這裏給大傢講課,我就在這裏給大傢講好課;明天不要我講課了,讓我去掃厠所,我也心甘情願。一般人就可能想不通了,我明明是個老師,我明明在給大傢上課,我又沒講錯,為什麽要我去掃厠所呢?想不通了,而且內心開始痛苦了:我滿腹經綸,還讓我掃厠所……鬱鬱寡歡,懷才不遇,乃至憂憤而死。從古到今,這種人太多了。為什麽古往今來,總是有那麽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呢?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這種人。“哎呀,我這輩子算完了,機遇不好。”這種人很多,但是真正的君子不是這樣子。要他做什麽,都能泰然處之,這個泰然處之就不容易了。不要我教書了,我就到學校門口擺個小攤,賣點水果啊,賣點針頭綫腦什麽的。一般人一定不好意思,看見學生下課出來了,趕快把臉遮住,不讓學生認出來。其實自食其力,謀生嘛,有什麽好丟人的。豐子愷先生有幅漫畫就叫“去年的先生”。所以君子就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具備這樣一種胸襟。不管叫你做什麽,你都能從容平和地去面對。
去年的先生
第二層意思,君子不僅要有這種“不器”的胸襟,還要具備一種什麽都可以做的能力。但是,什麽都可以做,談何容易,哪個人什麽都可以做啊?不可能。為什麽又要具備這種能力呢?這並不是要求你什麽都能做:既是國傢領導、元首,又是書法傢,是名老中醫,又是文學家,是藝術傢,又是哲學家、宗教學家……不可能,不可能什麽都能胜任,但是你要具備什麽都可以做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什麽呢?是“道”。“道”就是萬事萬物的規律,就是指引你做事的規律。衹要你掌握了“道”,即便你現在是老師,馬上要你出來擔任四川省省長,你也可以很快地熟悉全省的狀況,並順利開展工作。因為你掌握了“道”,你可以用出世的心,來做入世的事;你可以“以空處立腳,以慈悲處入手”。比如,你以前沒寫過字,可是你現在開始練書法,半年後你就可以寫得很好。為什麽呢?因為你掌握了“道”,書法的道,也是“道”之一,萬變不離其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一”就是“道”。你領悟了道,你就能無所不通。
真正的君子要具備從容應對的境界和無所不通的能力,這就叫“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孔子,怎樣是真正的君子呢?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就是先做再說,先做到你心中想做的事,然後再說出來。比如說,我要送你一本書,我先把這本書買來送給你了,我再說這個話,而不是沒買書就說某某,我要送你一套《紅樓夢》,過了很長時間我還是沒送給你。不要還沒做的時候就敲鑼打鼓,讓天下人都知道了卻許久不兌現,失信於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2) | 序三 讀《〈論語〉講義》 | 序論(1) | 序論(2) | 序論(3) | 學而第一(1) | 學而第一(2) | 學而第一(3) | 學而第一(4) | 學而第一(5) | 學而第一(6) | 學而第一(7) | 學而第一(8) | 學而第一(9) | 學而第一(10) | 學而第一(11) | 學而第一(12) | 學而第一(13) | 學而第一(14) | 為政第二(1) | 為政第二(2) | 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