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
第30節: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張其成 Zhang Jicheng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語譯】
無論是受寵還是受辱都感到很吃驚,重視大禍患就像重視自己的身體。
什麽叫受寵和受辱都吃驚?因為受寵是卑下的,得寵了會感到驚恐,失寵了也會感到驚恐,這就叫受寵和受辱都吃驚。
什麽叫重視大禍患就像重視自己的身體?因為我之所以有大禍患,就是因為我有這個身體;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我還有什麽禍患呢?
所以衹有像重視自己的身體那樣治理天下,纔可以把天下交付給他;衹有像愛惜自己的身體那樣愛惜天下,纔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
【感悟】
大傢可能都知道有這麽一副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寫得多美啊!"寵辱不驚"與"寵辱若驚"是什麽關係呢?在我看來是一回事,都是在說"寵"和"辱"是一致的,在"寵"和"辱"面前的心態是一致的。衹是這副對聯強調在受寵和受辱時要保持同樣的淡泊和從容,老子是強調在受寵和受辱時要保持同樣的驚慌和恐懼。衹有"寵辱若驚",才能"寵辱不驚"。
為什麽"寵辱若驚"?因為寵和辱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寵辱有四種情況:受寵和失寵,受辱和失辱。其中失寵和受辱時感到驚恐,這好理解,但受寵和失辱時也要感到驚恐則難以理解。老子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看到了常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就受寵而言,寵愛你的人總是高高在上,受寵愛的人總是居在下位,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所以老子說"寵為下",是說受寵從本質上說是卑下的、不公平的,與受辱一樣是有損自我尊嚴和人格完整的,因此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感到驚慌,要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一則是卑下,一則是後怕。
為什麽後怕?你想,人傢寵愛你,或者是因為你有可愛之處,或者是因為你有可利用之處,而可愛是一種感情,可利用是一種需要,感情和需要總是短暫的、可變的,一旦變化了,當然就失寵了。所以受寵時要驚恐。至於失辱是指洗刷了恥辱,同樣也要有恐懼之心,仍然要保持憂患意識。吳王夫差就是在打敗了越王勾踐,洗清了自己父親闔閭兵敗的恥辱之後,鬆懈大意,而反遭失敗、蒙羞而亡。
老子進而提出了"貴身"的思想,是指不要捨本求末,不要去追逐身體以外的寵愛、榮耀、富貴,而是要珍愛自己的身體,珍愛自己的生命。不少人對這一章有誤解,因為老子說:"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很多人以為老子是講"無身",而不是講"貴身",因而得出老子不講養生的錯誤觀點。有人甚至認為"身"是一切煩惱和災禍的根源,誤將"身"等同於"肉體",以為肉體可以滅亡,精神應該擺脫肉體的束縛。其實人身包括精神和肉體兩部分,兩部分是相輔相成的,老子的"身"包括了這兩部分。
老子所謂的"無身"偏嚮於精神方面,是指不要追求榮耀、顯赫的東西,不要追求聲色犬馬之類的物欲享受(第十二章"不為目"),而不是指要輕身、棄身。老子講的"貴身"是指愛惜自己的身體,偏嚮於肉體方面,是指要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十二章"為腹")。"無身"和"貴身"有因果關係,正因為"無身",所以"貴身";正因為"貴身",所以"無身"。兩者所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安逸、恬靜,是生命的返璞歸真,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這纔是真正的養生啊。
可貴的是,老子進一步把"貴身""無身"的思想推廣到"貴大患""治天下",這正說明老子"身國一體"的說理方式和以天道明人道、以人道證天道的思維方式。試想一個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重視的國君,他怎麽會珍惜自己的百姓以及天下的人民呢?反之,一個重視自己身體而不追求聲色物欲的國君,他怎麽會不珍惜自己的人民而去侵略別人、擾亂天下呢?衹有這種人"若可托天下"("若"是""的意思)。
小故事
愛己纔會愛人
齊國相國管仲臨終時告誡齊桓公道:"主公今後不要重用易牙、竪刁、常之巫等人,而且最好讓他們離您遠遠的。"齊桓公說:"這我就不懂了,易牙連自己的孩子都肯煮了給我吃,竪刁為了在我身邊侍奉,寧可自閹當太監,至於公子啓方多年追隨我,連父親病故都不肯離開我去奔喪,這些人如此忠心耿耿,為什麽要趕走他們呢?"管仲嘆氣道:"主公您仔細想想,一個人連自己的親骨肉都不愛憐,都肯殺死,難道他不會殺主公嗎?一個人連自己的身體都會殘害,難道他不會去殘害主公您嗎?衹有愛惜自己、愛惜傢人的人,纔會真正忠於主公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 | 第2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2) | 第3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3) | 第4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4) | 第5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5) | 第6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6) |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 | 第8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8) | 第9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9) | 第10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0) | 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 | 第12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 第13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 | 第14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 | 第15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1) | 第16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2) | 第17節:第三章 不尚賢 | 第18節:第四章 道沖不盈 | 第19節:第五章 天地不仁 | 第20節:第六章 𠔌神不死 | 第21節:第七章 天長地久 | 第22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1) | 第23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2) | 第24節:第九章 功成身退(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