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30节:老北京住房(5)      冯大彪 Feng Dabiao

  在湖南浏阳会馆里住过清末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 他的屋子自题为"莽苍苍斋"。有一副门联是他自己作的, 上联是"家无儋石", 下联是"气雄万夫"。康有为见后, 认为锋芒太露, 劝他改作。于是他改上联为"视尔梦梦, 天胡此醉",下联为"于时处处, 人亦有言"。袁世凯出卖了变法运动, 清兵在浏阳会馆逮捕了谭嗣同。
  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的会馆,前清时凡京官宴会大都在此, 以联乡谊。民国初年孙中山来京将同盟会等五政团合并组织成国民党, 就是在湖广会馆开的会, 孙中山等5 千人出席, 孙中山还作了讲演。民国五年(1916 年)梁启超曾在此讲宪法纲领。黄兴在京期间, 也来此参加过活动。
  1919 年,毛泽东来京曾住在烂缦胡同的湖南湘乡会馆, 并在那里召开"湖南各界驱逐张敬尧大会", 有1 千人参加。据张申府回忆,1917 年李大钊以"亚细亚学会"的名义, 在湖南会馆发表过演说,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出席会议。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1813 年来到京师, 住在贾家胡同福建蒲阳会馆一个长方形的小四合院里。之后, 他又为筹建福州新馆而奔忙。
  安徽会馆曾是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集团的一个据点, 淮军集团当时与清廷贵族及其他派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迫切要加强自己内部的团结, 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 这就是安徽会馆创建的主要原因。安徽会馆馆舍的规模相当大, 有三大套院和一个花园, 套院里有专门悬挂写有皖籍中试者姓名匾额的文聚堂, 有祭祀朱熹和历代名臣的神楼,有戏楼( 现在还保存着), 还有碧玲珑馆、奎光阁、思敬堂、藤间吟屋等建筑。花园里有云烟收放亭、子山亭、假山、池水。会馆总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
  明清时代北京规模最大、匾额最多的会馆, 当属位于绳匠胡同的安徽休宁会馆, 这里原是明代相国许维桢的宅第,屋宇宏敞, 廊房幽雅, 馆内的古藤和樱桃相传为许维桢手植, 现尚存有大学士汪由敦的手书石刻。
  安徽宣城会馆曾是清初诗人施愚山的故居。安徽歙县会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清代中国货币改革家王茂荫的故居。
  米市胡同安徽泾县会馆, 曾是1918年创刊的《每周评论》的编辑部, 由李大钊、陈独秀任编辑。张申府、胡适、周作人、高一涵、王光祈等经常为该刊撰稿。李大钊在会馆北屋的一间房子里经常工作到深夜。
  江西会馆里常常演戏, 张复辟时就是在江西会馆里唱戏庆祝的。俞平伯、吴梅、袁寒云等也曾在这里演出过昆曲。民国初年蔡锷、陈师曾等著名人士的追悼会是在江西会馆举行的。
  西单旧刑部街路北有奉天会馆, 原是清光绪年间奉天将军增祺的旧居, 后来送给军阀张作霖。张以各省在京均设有会馆, 独东三省没有, 乃将此房改建为奉天会馆, 后又改为东北同乡会。解放后, 原奉天会馆馆址改为西单剧场。
  四川叙府会馆是我党建党初期许多共产党人从事秘密活动的地方, 中共北京地委书记赵世炎烈士以及著名的孙炳文烈士, 都在这里住过。孙炳文和任锐同志就是在这里结的婚。朱德来京寻找共产党组织, 曾住在孙炳文家里。
  商业会馆也称行馆
  在北京四百多所会馆中, 大约有六十多所是由各地在京的工商业者或手工业工人创建的, 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会"、"行帮"组织, 当时也称为"行馆"。
  为了维护本身利益, 防止同业竞争, 排除异己, 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纷纷成立会馆、公所和公会。其中有明中叶山西人创建的颜料会馆, 明代浙东药材商创建的四明会馆, 明代徽州茶、漆商人创建的歙县会馆, 明代山西铜、铁、锡、炭、烟袋诸帮商人创建的潞安会馆, 清康熙绍兴银号商人建立的银号会馆( 即正乙祠), 清初浙江慈溪县成衣商人建立的成衣行会馆, 清雍正山西烟商建立的烟行会馆( 又名河东会馆), 清雍正山西布商建立的布商会馆( 又名晋翼会馆), 清乾隆福建纸商建立纸商会馆( 又名延邵会馆), 清乾隆玉器行商人建立玉行会馆( 又名长春会馆) 等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第1节:谈谈北京的往事( 代序)第2节:饭 庄第3节:饭 馆第4节:风味饭馆(1)
第5节:风味饭馆(2)第6节:大 茶 馆(1)第7节:大 茶 馆(2)第8节:大 酒 缸
第9节:风味小吃(1)第10节:风味小吃(2)第11节:风味小吃(3)第12节:风味小吃(4)
第13节:风味小吃(5)第14节:老北京交通(1)第15节:老北京交通(2)第16节:老北京交通(3)
第17节:老北京交通(4)第18节:老北京交通(5)第19节:老北京交通(6)第20节:老北京交通(7)
第21节:老北京交通(8)第22节:老北京交通(9)第23节:老北京交通(10)第24节:老北京交通(1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