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四、“傻姑爺到傢”(3)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林徽因“太太的客廳”是否因冰心寫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而得名,現在已無從考證了。但冰心在這篇小說裏,對她所熟悉的本階層一群人的諷刺和譴責則是顯而易見的。小說寫了一位闊太太用銀行傢丈夫的錢,佈置了一個遐邇聞名的“文化沙竜”,目的是突出自己,讓那群無聊的詩人學者們像衆星捧月一樣圍着她轉。可在暗地裏,這位太太卻駡自己的丈夫猥瑣、庸俗。而當她的女皇地位受到美國風流寡婦的挑戰時,又與之爭風吃醋。她為突出自己的潔白美麗和談吐的高雅,選擇了一個又黑又胖、邋遢又粗野的女畫傢作為自己的“陪襯人”。而作品中那個“白袷臨風,天然瘦消”的詩人,百無聊賴,專會用幾句歪詩討取闊女人的歡心,然後跟在女人後面,以打秋風為業。或許小說的影射過於明顯,使之冰心同時代的人和後學,自然而然地將小說中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人物“對號入座”。
  冰心自己也承認“太太”在生活中確有所指,那麽“太太”究竟是指誰?根據小說寫作、發表的時間(1933年)和“客廳”的地點(北平),那時林徽因的“太太客廳”在北平文化人圈內幾乎無人不曉。小說中描繪詩人(當是徐志摩)登門,當衆捧着太太指尖,親了一下說:“太太,無論哪時看見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雲彩……”可以臆測,冰心小說中的“太太”十有八九是指林徽因。
  李健吾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說林徽因“絶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做仇敵。我記起她親口講起的一個得意的趣事。冰心寫了一篇小說《太太的客廳》應是《我們太太的客廳》,描寫了一個時髦虛榮的富傢太太,筆者註。諷刺她,因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幹朋友以她為中心談論時代應有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她恰好由山西調查廟宇回到北平,她帶了一壇又陳又香的山西醋,立時叫人送給冰心吃用。她們是朋友,同時又是仇敵。”李健吾:《林徽因》,轉引自陳學勇《林徽因與李健吾》,2004年6月9日《中華讀書報》。“仇敵”之說可能言重了,然而她們之間的“結怨”卻是不爭的事實。冰心和林徽因既為同鄉,兩人的丈夫又是清華的同窗,按常情她們應該成為終生的好友,可人到中年時,卻彼此“結怨”。究其原因,是雙方的性格、氣質、處世態度使然。冰心身上沉澱的傳統因素較多,為人矜持;而林徽因長期浸染歐風西雨,高傲而好勝。冰心在小說中影射,林徽因回應山西陳醋,兩人從此“結怨”甚至波及下一代,也就不難理解了。參見陳學勇:《林徽因與冰心——答王炳根先生》,《林徽因尋真》,中華書局2004年版。
  和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一樣,冰心的燕南園60號,也時常有朋友來訪。有些本是冰心的朋友,日後成為吳文藻的知己,如鄭振鐸、沙汀、蕭乾是也;有些是吳文藻的同學、朋友和學生,後來也成為冰心的好友,如潘光旦、雷潔瓊、費孝通等。
  當吳文藻致力於通過社區研究以達到改造社會的理想時,冰心主要的精力則放在操持傢務和教學上。所以,這個期間冰心的作品不多。在有限的作品中,也鮮見母愛、童貞和大自然的和風細雨,更多的則是對勞動者的希望(如《鼕兒姑娘》),對上流社會的批判(如《我們太太的客廳》),對教會的揭露(如《相片》)。與此同時,冰心在1931年還翻譯出版了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集《先知》。1995年,黎巴嫩總統為了表彰冰心對中黎文化交流作出的傑出貢獻,授予她國傢級雪鬆騎士勳章。1933年,北新書局出版了《冰心全集》和陳希同編的評論集《冰心論》。時年33歲的冰心因其“特有的作風”,“成為現代中國女作傢的第一人”。陳希同:《冰心論·序》,《冰心論》序言第3頁,北新書局1932年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