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国的才子佳人:现代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 四、“傻姑爷到家”(3)      王鸣剑 Wang Mingjian

  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是否因冰心写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而得名,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但冰心在这篇小说里,对她所熟悉的本阶层一群人的讽刺和谴责则是显而易见的。小说写了一位阔太太用银行家丈夫的钱,布置了一个遐迩闻名的“文化沙龙”,目的是突出自己,让那群无聊的诗人学者们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她转。可在暗地里,这位太太却骂自己的丈夫猥琐、庸俗。而当她的女皇地位受到美国风流寡妇的挑战时,又与之争风吃醋。她为突出自己的洁白美丽和谈吐的高雅,选择了一个又黑又胖、邋遢又粗野的女画家作为自己的“陪衬人”。而作品中那个“白袷临风,天然瘦消”的诗人,百无聊赖,专会用几句歪诗讨取阔女人的欢心,然后跟在女人后面,以打秋风为业。或许小说的影射过于明显,使之冰心同时代的人和后学,自然而然地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对号入座”。
  冰心自己也承认“太太”在生活中确有所指,那么“太太”究竟是指谁?根据小说写作、发表的时间(1933年)和“客厅”的地点(北平),那时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在北平文化人圈内几乎无人不晓。小说中描绘诗人(当是徐志摩)登门,当众捧着太太指尖,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见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云彩……”可以臆测,冰心小说中的“太太”十有八九是指林徽因。
  李健吾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我记起她亲口讲起的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应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描写了一个时髦虚荣的富家太太,笔者注。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时代应有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她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时叫人送给冰心吃用。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李健吾:《林徽因》,转引自陈学勇《林徽因与李健吾》,2004年6月9日《中华读书报》。“仇敌”之说可能言重了,然而她们之间的“结怨”却是不争的事实。冰心和林徽因既为同乡,两人的丈夫又是清华的同窗,按常情她们应该成为终生的好友,可人到中年时,却彼此“结怨”。究其原因,是双方的性格、气质、处世态度使然。冰心身上沉淀的传统因素较多,为人矜持;而林徽因长期浸染欧风西雨,高傲而好胜。冰心在小说中影射,林徽因回应山西陈醋,两人从此“结怨”甚至波及下一代,也就不难理解了。参见陈学勇:《林徽因与冰心——答王炳根先生》,《林徽因寻真》,中华书局2004年版。
  和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一样,冰心的燕南园60号,也时常有朋友来访。有些本是冰心的朋友,日后成为吴文藻的知己,如郑振铎、沙汀、萧乾是也;有些是吴文藻的同学、朋友和学生,后来也成为冰心的好友,如潘光旦、雷洁琼、费孝通等。
  当吴文藻致力于通过社区研究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理想时,冰心主要的精力则放在操持家务和教学上。所以,这个期间冰心的作品不多。在有限的作品中,也鲜见母爱、童贞和大自然的和风细雨,更多的则是对劳动者的希望(如《冬儿姑娘》),对上流社会的批判(如《我们太太的客厅》),对教会的揭露(如《相片》)。与此同时,冰心在1931年还翻译出版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先知》。1995年,黎巴嫩总统为了表彰冰心对中黎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授予她国家级雪松骑士勋章。1933年,北新书局出版了《冰心全集》和陈希同编的评论集《冰心论》。时年33岁的冰心因其“特有的作风”,“成为现代中国女作家的第一人”。陈希同:《冰心论·序》,《冰心论》序言第3页,北新书局1932年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苏雪林:“精神贞操之重要,更在肉体之上”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1)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2)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3)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2)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3)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5)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6)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7)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8)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9)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0)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1)
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3)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1)二、“爱在右,同情在左”(2)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3)三、“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