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刹那樱花:1个中国白领的日本印象 》
第30节:不说"不"的民族(2)
林桦 Lin Hua
比如,中国的公共场所就开诚布公:"机场内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吐痰"、"博物馆内禁止照相"。换成日本人很可能会使用"机场内吸烟请远虑"、"随地吐痰请远虑"、"博物馆内照相请远虑"。中国人会误解为"最好不要吸烟",或"最好不要随地吐痰","博物馆内最好不要照相"。那么,尽管不是最好,但还是可以为之的。日本各地都设有赌场(扒金宫),尤其是车站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在赌场门口通常挂着 "十八岁以下者入场请远虑"的牌子。那么,究竟可不可以进去,只有青少年自己判断了。反正,赌场方面已经履行"告知义务"了。某种服务设施坏了或餐馆关门,日本人会委婉地在门上挂上一块"调整中"或"准备中"的招牌,究竟"不营业"的时间有多长,谁都不知道。
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日本人非常暧昧,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也会觉得日本人很暧昧、很难理解。如同日本传统艺术"能剧"中所表现的"能面"一样,非常难以琢磨。其中,最容易遭人误解的是日本人的"笑"。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曾经说,日本人的笑分为许多种,甚至可以作为掩饰生气、悲伤、厌恶的手段。更令外国人不可思议的是,有时日本人在遇到逆境或挫折时,也会含蓄地一笑置之。新渡户稻造在其名著《武士道》中说:"日本人在遇到最严峻的考验时,经常会有做出笑颜的倾向。笑容或许就是悲哀或愤怒的平衡锤。"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其作品《手巾》中就描写到一位妇女在面对其儿子的死时,竟然很平静地露出了暧昧的微笑。
通常,在中日学者共同撰写的著作中,就同一个问题和观点,中日学者各自的论述方法和特点也非常鲜明。中国学者往往高屋建瓴,首先推出一个大命题,然后再分点加以论述,在论证过程中又推出另外的小观点。而日本学者则更加注重论证的过程,力图通过比较周密、详尽的论述,去证明或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归纳出某一个观点或命题。由于两国学者在方法论上的不同,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中国学者的论文是"结论大于论证",而日本人的论文则通常"没有明确结论"。而这一点正好体现了日本语言和文化的暧昧,他们更加习惯于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隐藏在冗长的叙述甚至是注释或附论中,造成了日本人的学术文章通常都附加有很长的、外人看起来可能并没有什么用的脚注和附件,而他们的学术观点很可能就潜藏其中。中国学者通常是强调个人研究和个人观点,而日本学者则更加注意集体的研究成果。
日语的暧昧和含糊在政治和外交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1945年 8 月 15 日,日本昭和天皇向自己的人民宣布"终战",而不是"投降"或"战败",但却将纳粹德国战败投降说成是"降伏"。在对待中国台湾的问题上,日本一直对中国大陆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明确立场,暧昧无比地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从来不肯明确表示"承认"。日本在国际社会上也给人十分暧昧的印象,这大概和日本所处暧昧地位有关:日本夹在东西方国家之间,既号称是东方国家,又极力想挤进西方国家的行列,两边都不想得罪。
日本众议院在2004年5月通过的《有事法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首先,何谓"有事",就是一个令人费解和玩味的词汇。"有事"只有名没有姓,没有明确的定语,与以前订立的《周边有事法案》不同,内涵和外延都很大,而且至少可以有以下三种解释:第一,日本发生了被攻击的事件;第二,预测到了可能被攻击;第三,预测被攻击后的后果。如此多重和模糊定义下的《有事法案》,可以很容易地把"无事"变为"有事",为日本自卫队出兵海外埋下法律上的依据。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人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之间都不轻易外露感情和想法。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和细腻的感觉,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来传神达意。日本人甚至将他们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和解决暧昧的通道称为"以心传心"或"腹艺"。如果不是从小在日本生活、受日本教育并长期同日本人在一起交流,外国人别想完全掌握"腹艺"这种非语言的沟通形式。一次与几个同事酒后闲聊,一位娶了日本太太并早已加入日本国籍的中国同事十分感慨地说:"我来日本这么多年,尽管语言上与日本人早已没有障碍,但沟通却越来越难!"这时候,这位同事的日本上司也正好借着酒劲儿,开始"谆谆教导"起来:"不要以为你使用日语已经没有问题了,你同日本人之间的沟通其实才刚刚开始入门。"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之后,我同日本同事之间在谈论正经事的时候,尽量使用英语,避免自以为是,并在许多看似简单的事情上(开会地点、参加人员)不厌其烦地反复确认,直到明确无误为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
|
|
第1节:自 序 | 第2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1) | 第3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2) | 第4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3) | 第5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4) | 第6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5) | 第7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6) | 第8节:两个差别最大的邻居(7) | 第9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1) | 第10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2) | 第11节:岛国文明与大陆文明(3) | 第12节:日本男人的悲哀(1) | 第13节:日本男人的悲哀(2) | 第14节:日本男人的悲哀(3) | 第15节:日本男人的悲哀(4) | 第16节:日本人的群体性(1) | 第17节:日本人的群体性(2) | 第18节:日本人的群体性(3) | 第19节:日本人的群体性(4) | 第20节:日本人的群体性(5) | 第21节:日本人的群体性(6) | 第22节:巴黎综合征(1) | 第23节:巴黎综合征(2) | 第24节:巴黎综合征(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