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1978历史不再徘徊   》 第30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8)      凌志军 Ling Zhijun

  今天稍有常识的人一定会看出这种说法的荒唐可笑。但是在当时,人们却是深信不疑的,这自然是起因于对形势的乐观估计。
  不消多说,对于生产"乐观的估计"是人民公社诞生伊始的一大特征。公社的官员们不遗余力地将合作社和农民自己的财物收归己用,但这毕竟不同于强盗的掠夺财物。强盗的掠夺一经得手,即可呼啸而去,人民公社却要将集中起来的财物用来生产更多的财物。当日所有的人都会知道"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天堂"里面一个最美好的梦,即使大字不识一个的乡下人也会振振有词地念叨"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这一句话。但是,如若物产没有出人意料的增长,以满足人们膨胀的欲望,又焉能让梦想成真?
  在1958年盛夏到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记录都在证明,这种乐观的估计已经从共产主义时间表的设定,转移为农作物的产量。接着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一次极为离奇的骗局。
  虚假的局面是以现代科学的统计方式来造就的。最初发生在1958年6月,几乎全部围绕着土地上的产出展开。遂平、襄阳、魏县、谷城、临漳、光化、商丘、辉县、安国、徐水、西平、汕头、贵溪、闽侯、麻城、孝感、繁昌、郫县、寿张,诸如此类的小县,都在夸耀自己的高产。高产已经成为整个农村的特色,粮食亩产纪录每一天都在创新。6月8日这一天,最高纪录在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公社的手中,为一千零七十五公斤。三天以后为河北省魏县打破,为一千一百九十七公斤。此后,纪录又在各个地方的竞争中一路上扬,16日为一千三百三十二公斤;18日,二千二百零六公斤;23日,二千三百四十四点五公斤;这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为二千五百五十一点五公斤。到了7月,纪录又连续四次被刷新,亩产高达四千四百公斤。8月的纪录,由七千五百公斤增至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七点五公斤。9月1日,《人民日报》说,河北省徐水县的一亩小麦可以收获六万公斤,另外有一亩山药可以收获六十万公斤。事情已经离奇到了这个地步,然而却远未登峰造极。最高纪录在两周以后为四川省郫县打破,18日,他们说自己的水稻亩产为四十一万二千二百六十二点五公斤
  这时距人民公社的成立还不过一个月,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是党的人民公社方针的成就。几乎所有的人,官员、记者、学者、诗人、政治家,甚至最有名望的科学家,都在推波助澜。国务院某位副总理在报纸上证明说,自己在广东省番禺县,亲眼看到了亩产五十万公斤番薯、三十万公斤甘蔗、二万五千公斤水稻的事实。诗人们也欣喜若狂,写出无数颂歌,把乡下的土墙贴得花花绿绿,其中一首这样写到:"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另一首是:"稻粒赶黄豆,黄豆赛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不过,看来还是有人在私下里流露出一丝怀疑。他们说,植物不可能无限制地生长。于是广东省省委书记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驳"粮食增长有限论"。毛泽东开始信以为真,他听了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的一面之词,就连连感叹"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另一位科学家这时候不失时机地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虽然没有证明增长可以无限,但却证明,稻子或者麦子都具有亩产二万公斤的潜力,只要让它们把太阳辐射到土地上的光能利用百分之三十,就可以做到。
  看了下面这样一些数字,就可以对当时共产党内弥漫着的乐观气氛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粮食的年度产量计划,原来指定为一千九百六十亿公斤。夏天,政治局发表的会议公报说,粮食的产量将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而是三千到三千五百亿公斤。秋天的几个月里,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种更加热烈的气氛中,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宣布全年的粮食产量将会达到四千亿公斤,甚至五千亿公斤也有可能。不过,如此离奇的数字终于使毛泽东产生疑心:也许粮食的产量中真的包含着虚假的部分?他召开一系列会议指责干部中间的撒谎行为,主张将这些数字经过折扣之后再予公布。但是尽管如此,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仍然相信粮食的产量将是三千七百五十亿公斤,把这作为本年度的最后统计予以公布,以证明人民公社的一鸣惊人。但是,八十四位中央委员、八十二位候补中央委员和三十个省市区的书记们,谁也不会想到,实际的产量只及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五十二。更不会想到,这里面埋藏着日后农村的可怕的饥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第2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2)第3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3)
第4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4)第5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5)第6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6)
第7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7)第8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8)第9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9)
第10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0)第11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1)第12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2)
第13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第1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2)第15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3)
第16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4)第17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5)第18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6)
第19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7)第20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8)第21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9)
第22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0)第23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1)第2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