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成都方式   》 第30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9)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我問,黨代表、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也都習慣了?
  廖仁鬆說,都習慣了。
  我又問,不能到會的群衆呢?
  廖仁鬆說,他會委托黨代表、人民代表、政協委員表達他們的意願,有的還會找上門去反映情況。大傢的認同程度、接受程度、積極性都越來越高。
  我說,你們可以推而廣之了。
  廖仁鬆說,正是這樣。於是我們就擴大了範圍,單位、鄉鎮、村,都如法辦理。區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測評是在七八月份進行,鄉鎮的是在年底。鄉鎮這一級就更好搞了,因為本來就是我們的管理對象。區級領導幹部民主測評的結果衹能供上級組織部門參考,鄉鎮幹部民主測評的結果就要兌現。有一個鎮的副鎮長,差票超過了三分之一……
  我說且慢,什麽叫做差票超過三分之一?你們不是有11個項目嗎?是每個項目的差票都超過三分之一,還是平均?
  廖仁鬆說,鄉鎮幹部的民主測評多一項,綜合評價。如果這一項差票超過三分之一,就要處理。於是我們就給這個副鎮長做工作,要不你辭職,要不停職,總之結果要運用。當時他就主動辭職了。
  我說,動真格了。
  廖仁鬆說,老百姓也這樣認為,覺得我們是動了真格,不是來"呵"(哄騙)他們的,在領導幹部當中震撼也比較強。仲彬書記就講,上一次你在電視上給老百姓講的是那個缺點,下一次你還是那個缺點,你就不能交賬了。不能給老百姓交賬,你肯定不行了。另外你給老百姓不能說大話,不能說套話,衹能說老百姓關心的事件,老百姓身邊的事情。如果你說了大話、套話,老百姓說你是個嘴殼子。你講的話不落實,不關心老百姓,老百姓就不承認你。老百姓不滿意,不擁護,不支持,你就幹不下去。以前,我們都是對上負責的,現在也要對下負責了。當然,對上負責、對下負責是一致的,因為黨就要求你對下負責。
  這當然很對。不過民主測評也好,差票超過三分之一就要下課也好,都衹是事後監督。那麽事前呢?事前豈非更應加強監督,小心謹慎,以防用人失察?要知道,一個領導幹部不稱職,人民群衆不滿意,雖然可以用民主測評的方式請他"另謀高就",但畢竟是"亡羊補牢"。耽誤的時間,耽誤的工作,可是補不回來了。實際上,對於幹部的管理來說,任用遠比考核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新都區又有什麽創造性的作為?
  這就必須弄清楚另外兩件事:全委票决和公推直選。
  四 鳳凰涅槃
  麻渝生:我們在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就是放棄自己的部門利益
  2005年8月18日,新都區委接待室。
  新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麻渝生讓我想起了兩句詩:"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位基層幹部穩重沉着,毫不張揚,說話不多但很有分量。麻渝生說,他常思考:組織部門的歷史使命是什麽?如果說改革就是一場革命,那麽首先應該革誰的命?他是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了,纔和仲彬書記一起來推進新都基層民主建設的。
  新都區基層民主建設的總體情況,我已經和李仲彬談過了,現在很想聽麻渝生專門談談全委票决的事情。
  麻渝生說,全委會票决這個事,是不能就事論事的。如果單講票决,就講不到位。實際上它是整個基層政治體製改革當中的一環。這個過程從2001年李仲彬同志提出"陽光政府"理念以後,就起步了。到2003年,仲彬書記提出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一係列想法,我們組織部就按照這種想法來操作,來貫徹執行。最初是在學校公選校長。它不是現在公選校長的一般意義,也不是後來我們直選校長的模式,實際上是公開選拔和直接選舉兩種模式結合在一起的雛形。後來又推進到直選校長和公推直選書記。這樣一路實驗下來,到2003年12月7日,就公推直選了第一個鎮黨委書記──木蘭鎮黨委書記;2004年上半年,又在三十幾個行政村試點的基礎上,對299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進行了差額直選。隨後我們分四批,到今年3月為止, 11個鎮的黨委書記全部實行公推直選。鄉鎮這一塊幹部的任用,已經是全新的模式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第2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2)第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
第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2)第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3)第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4)
第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5)第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6)第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7)
第1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8)第1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9)第12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0)
第1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1)第1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2)第1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3)
第1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4)第1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5)第1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6)
第1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7)第2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8)第2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9)
第22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1)第23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2)第24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