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看宝岛风土人情:岩松看台湾   》 第30节:侯孝贤电影档案      Bai Yansong

  在亚洲,候孝贤是一面旗帜,他说对故事没兴趣,抒情是他电影的特质,在艺术风格上,深受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影响。他降低成本,选用非职业演员,采用实景外景,以写实性手法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作近似自然的呈现,而这一美学的代表手法---静止长镜头的表现更是被侯推到了极致,台湾新一代的导演,很多身上都有"侯氏美学"的影子。
  有人说侯孝贤是一个真正的台湾导演,在他的电影中,一贯地使用台湾本土演员,用方言,而且非常强调台湾的本土文化,他所拍摄的16部影片,反映的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台湾本土文化,把他的电影穿起来,就是一部台湾文化的变迁史。
  侯孝贤强调自己"百分百非蓝非绿",从高中到大学,烧过两次国民党党证,还公开地说,自己永远站在政权对面。
  侯孝贤电影档案:
  1.《就是溜溜的她》(1980)结局圆满的爱情故事,对于千篇一律的不食人间烟火爱情电影做了调侃。
  2.《风儿踢踏踩》(1981)透过女主角的观点,呈现了许多拍的镜头,成功地挑战一些不断在媒体中被复制的社会现实的假象。
  3.《在那河畔青草青》(1983)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小孩童的一段人生。
  4.《风柜来的人》(1983)年轻人背井离乡到都市寻梦,理想幻灭迷失后"乡村"成了最后的精神家园。(于1984年获第六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5.《儿子的大玩偶》(1983)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故事,一种从头到底的痛苦,悲伤而绝望。
  6.《冬冬的假期》(1984)冬冬在乡下的一个短暂的假期,告别童年的成长过程,回忆对纯净乡村的眷恋。(于1985年获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7.《童年往事》(1985)父亲在躺椅上溘然长逝,老祖母在地铺上悄然离世,侯的自传式电影,画外音叙述,是侯式的"乡愁"。(获柏林电影节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8.《恋恋风尘》(1986)自己喜欢的女孩最终嫁给了别人,残酷的青春。(于1987年获葡萄牙特罗伊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9.《尼罗河女儿》(1987)沉沦、腐败的80年代都市,以及生活其中青少年的虚无、悲观,和缺乏未来理想。(1987年获意大利第五届都灵国际电影节特别评审奖)
  10.《悲情城市》(1989)史诗般的作品,第一部直接触及台湾长期以来最敏感的政治禁忌"二二八"的文艺作品。(1989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1.《戏梦人生》(1993)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坎坷人生。(获嘎纳电影节评判特别奖)
  12.《好男好女》(1995)一部由三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组成的电影,却代表着两个相同而又不同的故事。
  13.《南国再见,南国》(1996)影片刻划了不良少年族群所面临的人生压力、心理苦闷、以及无法解决的矛盾与难题。
  14.《海上花》(1998)如实呈现清末上海租界畸形社会的多个方面,只有在佳肴华服等细节的沉溺中,人才可得着片刻的麻醉和安顿。(获第四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
  15.《千禧曼波》(2001)一个年轻女孩活在她自己的特异世界里,写着虚幻颠簸的年轻故事。迷幻的时序,跳跃的空间,所有事件都在若有似无的混沌里进行。
  16.《咖啡时光》(2004)为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而拍的影片,本片题材正是小津电影习惯描写的都市家庭的日常生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九州出版社
第1节:连战(图)第2节:对大陆百姓感谢(图)第3节:和胡总书记推诚相见
第4节:积极推动落实"大陆行"共识第5节:卸任后做党的义工第6节:党主席之争输赢都要有风范
第7节:台湾"七·七事变"纪念日第8节:宋楚瑜第9节:大陆之行"不容易"
第10节:两岸交往台湾首先要过心理关第11节:学说大陆方言第12节:台湾意识不是"台独"
第13节:连宋大陆行第14节:不争虚名 为历史负责第15节:最想看故宫爬黄山(图)
第16节:柏杨第17节:幸福需要自己找第18节:寻找久违的柏杨
第19节:你的心酸,我的心碎第20节:侯孝贤第21节:台湾电影业制作业严重失血
第22节:未来华人电影中心在大陆第23节:拍电影已经成为我的人生第24节:最好时光是难重拾的记忆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