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荀子今注今译 》
第二卷 荣辱篇第四(7)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①,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畜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②,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畜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③,有囷窌④,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⑤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⑥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⑦,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⑧,不顾其后,俄则屈安⑨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⑩者也;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其■{11}长矣,其温{12}厚矣,其功盛姚远{13}矣,非孰{14}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短绠{15}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16}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夫诗书礼乐之分{17},固非庸人之所知也。故曰:“一之而可再也,有之而可久也,广之而可通也,虑之而可安也,反铅察{18}之而俞可好也,以治情则利,以为名则荣,以群则和,以独则足乐,意者其是邪?”
[今注]
①文绣,衣之美者。
②不字于文不洽,当为衍文。
③古者钱如刀,故名刀。布,古货币也。有,言有而用之也。
④囷音逡,廪之圆者。窌音教,窖也,穿地曰窌。皆藏谷之所。《富国篇》:“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
⑤筐音匡,篚音匪,皆盛绵绣之竹器,圆曰筐,方曰篚。见《禹贡》、《孔传》。
⑥本篇多借“几”为岂,句末“也”字,亦“耶”之借字。
⑦御,制止也。
⑧大读曰太。
⑨安,语词,屈安犹屈然也。
⑩瘠,王念孙谓乃骼之借字,犹言枯骨也。
{11}■,古流字。
{12}温,蕴之假借字,谓积藏也。
{13}盛,王引之读为成,成亦功也;姚,亦远也,与遥同。
{14}孰字上脱“顺”字,当依王念孙校补,顺同慎。
{15}绠,绳索也。
{16}几,“庶几”之几;知不几,谓知识不够也。与犹以也。
{17}分,附问切,封界也。
{18}反,反复,铅同沿。
[今译]
人之性情食欲有刍豢之美,衣欲有文绣之华,行路欲有车马之便利,又欲有余财蓄积之富;然而终年累世不知足也,这是人情之常。今人之治生也,知道养畜鸡狗猪彘,又养畜牛羊,而食不敢有酒肉;囊有余钱,囷窌有余谷,而衣不敢穿绸缎;筐篚之中亦有贵重之藏,而行路不敢乘车策马,往往出于常情之外,这是为什么呢?非不想享受,而是为久远打算,恐后来难以为继啊!于是又节省费用,裁制嗜欲,这样为长久打算,对生计岂不是很好吗?今彼浅智之人,并此而不能知,只顾眼前享用,不问后日,曾不旋踵而遂穷屈不济矣。此所以不免冻饿,而至于操瓢囊乞食,而饿死于沟中;况乎先王之大道,仁义之统纪,诗书礼乐之大分乎?此乃天下之大计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作长久打算而保持万世不替也。其流甚长,其蕴积甚厚,其功效甚遥远,非彼慎熟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所以古语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及圣人之言。”彼诗书礼乐道德之大分界,本非愚庸人之所能知也。所以说一为之而可再为也,有之而可长久也,广之而可旁通,虑之而心安,反覆省察之而更觉可好,用以治情性,则便利,用以求名誉,则光荣;群居则和协,个人独居,敦诗说礼尤为可乐;岂不然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 | 《荀子今注今译》自序 | 凡例(1) | 凡例(2)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1)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2)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3)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4)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5)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6) |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7)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1)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2)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3)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4)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5)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6)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1)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2)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3)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4)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5)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6) | 第二卷 荣辱篇第四(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