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华横溢的薄命君王:李煜传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2)      Tian Jujian

  南唐亡国之后,这座无价之宝的砚山,散失到江南民间,转手多人,数易其主。先为北宋名画家宝晋斋主人米芾所得,他的友好闻讯惊喜异常,赋诗咏怀:
  砚山不易见,移得小翠峰。
  润色书几,隐约烟朦胧。
  巉岩有自古,独立高崧。
  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
  立璧照春野,当有千丈松。
  崎岖浮波澜,偃仰蟠蛟龙。
  萧萧生风雨,俨若山林中。
  尘梦忽不到,触目万虑空。
  公家富奇石,不许常人同。
  砚山出层碧,峥嵘实天工。
  淋漓上山泉,滴沥助毫端。
  挥成惊世文,主意皆逢原。
  江南秋色起,风远洞庭宽。
  往往入佳趣,挥扫出妙言。
  愿公珍此石,美与众物肩。
  何必嵩少隐,可藏为地仙。
  后米芾以砚山与苏仲恭学士家换取北固山甘露寺下海岳庵。不久,砚山被朝廷索入禁中,藏于万岁洞之砚阁。米芾失去砚山,异常惋惜,朝夕怀石,笔想成图并赋诗云:
  砚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
  惟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
  北宋亡后,砚山相继为戴觉民及族人所得。南宋奸臣、宰相贾似道图谋强行索求,攫为己有,未能得逞。屡经战乱,至元代,砚山仍为戴氏后人、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所藏。戴氏特请翰林侍讲学士、参与编修辽、金、宋三史的名士揭斯题词,揭氏慨然应允,命笔赋诗,颂扬砚山的价值和历届收藏者的功劳:
  何年灵璧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
  峰峰相向如削铁,祝融紫盖前后列。
  东南一泓尤可爱,白昼玄云生。
  在唐已著群玉赋,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台洞云海连,戴氏藏之余百年。
  护持不污权贵手,离乱独与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书招之若还家。
  阴崖洞壑寒,宛转细路通褒斜。
  昆仑蓬莱与方壶,坐卧相对神仙居。
  硬黄从写黄庭帖,汗青或抄鸿宝书。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随秋草。
  愿君谷神长不老,净几明窗永相保。
  有明一代,砚山不知去向。至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砚山为翰林院检讨、词人兼学者朱彝尊所得。诗人王士祯在朱府内曾见砚山,并针对昔日米芾的咏叹题诗云:
  南唐宝石劫灰余,能与幽人伴著书。
  青峭数峰无恙在,不须泪滴玉蟾蜍。
  自幼与文房四宝结有不解之缘的从嘉,继承皇位之后,利用他手中独有的号令四方大权,传诏各地官府,征集翰墨珍奇。他在案牍劳形之余,面对书斋中几经遴选的文房珍宝,自鸣得意,大有天下神笔、奇墨、名纸、宝砚,尽为一人占有之势。特别是望着御案上那具铜铸鎏金的蟾蜍形砚滴,他更是忘情自语:“金蟾蜍呵,金蟾蜍!你舍弃了神间高贵的月宫,下凡来到我的书斋,心安理得地伏在香榧木几案上,腹中贮满清水,供我研墨之用。你同这些名贵的砚、纸、墨、笔,像我的臣下一样,诚惶诚恐地恭候在我的案头,听我调遣,任我驱使。若不是我的才华赋予了你们超凡脱俗的灵性,你们将永远是一堆平庸无奇的什物。”为了表达这种恃才傲物的心情,他在鎏金的铜蟾蜍四足和腹部,用篆书刻了一首《砚滴铭》:
  舍月窟,伏几。
  为我用,贮清。
  端溪石,澄心纸;
  陈元氏,毛锥子。
  同列无听驱使,
  微吾润泽乌用汝?
  从嘉横溢的才华,不仅表现在他的书法、绘画造诣和对文房四宝的热心收藏、改进上,还表现在他着意网罗和奖掖诗文成绩斐然者,使南唐文化昌盛,名家迭出,佳作灿然。兹以这一时期的诗画为例略加勾勒。
  在南唐异彩纷呈的诗坛上,当时活跃着诗人徐铉、徐锴、张、郑文宝、刘洞、孟宾于、江为等。
  徐铉早慧,十岁能文;其弟徐锴,与他齐名。时人合称徐氏兄弟为“二徐”,并与西晋文学家“二陆”(陆机、陆云兄弟)相提并论。据《全五代诗》统计,徐铉一生得诗二百八十六首,大多收入《徐骑省集》。其诗晚年愈工,颇多佳句,意味深长。诸如《白鹭洲送陈使君》:“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洁白姿。”《和方泰州见寄》:“更残月落知孤坐,遥望船窗一点星。”《寄蕲州高郎中》:“知君多少思乡憾,并在山城一笛中。”《十日和张少监》:“黄菊后期香未灭,新诗捧得眼还开”等。徐锴诗思敏捷,十岁应约赴宴,席间诗叟点题,令其赋《秋声》诗,他稍加思索,便吟哦而就。其诗云:“井梧纷堕砌,塞雁远横空;雨滴莓苔紫,风归薜荔红。”仅此寥寥四句,便将秋景、秋意和秋声和盘托出。紘紤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目录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第二章花月正春风(2)第二章花月正春风(3)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4)第二章花月正春风(5)第二章花月正春风(6)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