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演义说部 》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三十回 寧戚舌動宋桓公 鄭厲公倚齊復位
餘邵魚 Yu Shaoyu
寧戚既承命往宋,乘一小車,寬衣大帶,與數從者來至城下,使人報知。宋公謂臣下曰:“戚來何故?”叔皮曰:“此必齊侯使其遊說也!”宋公曰:“何以待之?”皮曰:“臣知寧戚乃牧牛村夫,主公召人,勿以禮待之,觀其舉止,戚一開口,臣請彈所佩之珂為號,公遂令武士擒之!”宋公喜,吩咐武士,再召戚。戚見宋公,宋公全不答禮。戚乃仰面長嘆曰:“危矣哉!宋國也!”宋公駭然曰:“村夫何得多言,孤統山河,焉至危殆?”戚曰:“明公自料比周公孰賢?”宋公曰:“周公聖人也,孤焉敢比之?”戚曰:“周公任周,天下寧靜,猶且吐哺握發,以納賢士,明公處群雄角力之秋,撫區區一隅之微,妄自尊大,簡慢賢士,其不為秦楚所並者,吾不信也!”
宋公愕然而起,降階以延寧戚曰:“使無先生,則寡人之國必危矣!”
叔皮在旁,見宋公被寧戚說動,急將身上所佩之珂連彈數次,宋公全不少顧,皮又以目瞅宋公,公亦不睬。乃謂戚曰:“宋國偏小,寡人德薄兵微,願先生一言,以保社稷,沒世不忘!”戚曰:“天子失權,海內諸侯,以勢相吞。今齊侯小白,寬仁大度,威德並著,又有管夷吾、鮑叔牙之謀,仲孫湫、賓胥無之勇猛,況又奉天子之命,攘夷狄,撫百姓。公能不惜一束之贄,與齊會盟,上不失周臣之禮,下能通鄰國之好,雖有強秦暴楚,不敢窺視,則宋之社稷安如泰山矣!”宋公曰:“孤前者亦曾付名於北杏之盟,衹因失計,自會盟逃歸,齊國今欲加兵,彼焉肯受吾之贄?”戚曰:“齊侯大度,不念舊惡,如魯違北杏之會,柯贖即休,明公誠能委贄贖盟,無有不納。”
公曰:“將何為贄?”戚曰:“但將齊界之地,割五十裏人謝,臣敢保公見齊侯而成其事。”
宋公大悅,即命左右,書近齊界五十裏田券,與寧戚往齊。
叔皮見宋公被惑,乃叱戚曰:“放牛村夫!焉敢鼓舌而傾我國?”戚答之曰:“我非傾人國者,子服為國大夫,不能使其主嚮善背惡,他日秦楚兵至,欲傾宋者乃子也!”叔皮無言,宋公與戚投齊,叔皮號泣而隨之。及至齊國,齊桓對群侯曰:“宋主逃盟,孤將加兵問罪!今既知咎自至,請衆位具表於王,削其爵秩,奪其封疆可也!”寧戚進曰:“仁者必許人改過自新,宋公雖有敗盟之咎,今令臣奉五十裏地券,人齊為贄,將以再求會盟,明公當恕其往咎,而許其自新。”周大夫單伯曰:“宋公既有地贄求成,公可恕之。”齊桓曰:“此國傢之爭,非敢自專,即將地券付與大夫,煩大夫奏天子以赦之。”列侯鹹曰:“盟主之言是也!”
單伯受券,回見僖王。王問曰:“諸侯伐宋,勝負何如?”
單伯呈宋地券於王,具前事以告。王喜曰:“非齊侯,諸侯不知朝廷之尊。”遂差使臣,賫此券以賞齊桓公。桓公再拜以受,升寧戚為中軍咨謀。又令諸侯歸國,桓公亦歸於齊。管仲奏曰:“中原地土,莫強於鄭,前嵩後河,右洛左濟,山水之險,天下聳目。公欲屏王室而伯諸侯,必得鄭而後可並秦楚。”公曰:“吾知鄭為中國咽喉,雖欲收之,無辭可伐!”寧戚進曰:“鄭公子突被祭仲久逐於櫟而立子儀,以幼奪長,誠逆天敘主。公令引一萬兵,從櫟奉突入鄭,誅子儀則突必懷主公之德而朝齊矣!”桓公然其言,遂即命賓胥無引兵往探。
賓膏無受命出齊,引兵至櫟。鄭伯聞齊桓將兵送己歸國,乃出城迎之。二人列坐談話間,忽邊卒報曰:“鄭國南城門,內有一蛇,外有一蛇,鬥三日夜不分勝敗,國人觀者如市,後內蛇被外蛇傷死,外蛇竟奔入城而歸深淵。”胥無欠身賀鄭伯曰:“公位至矣!”突曰:“何以知之?”胥曰無:“鄭門外蛇子也,內蛇子儀也,內蛇被傷,外蛇人城,是公子歸國,子儀失位之兆也!今我主公申大義於天下,使胥無與公正位,恰與此事相應。”鄭伯大悅,曰:“誠如將軍之言,則沒世不敢負。”胥無傳令三軍,殺奔鄭城。鄭伯曰:“昔日吾入櫟城,櫟之大夫傅瑕將兵拒我,我曾囚於櫟監。今日發兵人鄭,必將此人開刀祭旗,吾方消恨!”令取出傅瑕將斬之,傅瑕哀乞曰:“公能赦臣草命,願取子儀之首,以獻鄭城。”鄭伯問:“何以能之?”瑕曰:“當今鄭政,皆叔智所專。臣與有同僚之誼,公赦臣潛入鄭,與謀之,則子儀之首,必獻於座下矣!”鄭伯曰:“此計衹好欺別人,焉能哄得我!”喝令速斬之。胥無日:“此事不必懼,有胥無在也!假若入城獻鄭,然後以功折罪,復其舊職,如其入城起兵拒我,待我大軍攻入,將伊傢口盡行誅之!”瑕連叩頭,願將傢口為當。
鄭伯放瑕,瑕連夜到鄭,潛入叔詹之府。詹見瑕曰:“子何能脫囚歸國?”瑕曰:“齊欲正鄭抗命,大將賓胥無率精兵迎突歸國,今瑕先入報子,子能斬子儀而開城迎之,則可保富貴,不然大軍打入城池,子之父母妻子亦難保矣!”詹聞之默然,曰:“我亦常思要迎突復位,無人與謀,今子能與我獻計,富貴可共享矣!”詹遂修書,緘潛出報突。突與胥無正在議爭,忽人報鄭大夫詹遣人遞書至,突令召入,將書啓緘,讀之大喜,與胥無即日發兵,至鄭城下,打戰書入城。
鄭子儀聞齊兵送突至,問群下曰:“此事若何?”叔詹曰:“齊兵送突復位,欺公弱也!公能率兵親自一戰,齊兵必敗,殺突以絶其根,則大位久安。”子儀然之。遂令詹為先鋒,自率大軍繼後,大開城門,兩陣相對。突與子儀鬥不數合,叔詹引本部兵走回鄭城。賓胥無奮起平生之威,亂殺鄭兵。子儀正欲走回入城,傅瑕將白旗一招,詹引本部兵倒返殺出,詹輪起鋼刀,早把子儀斬於馬下。齊兵擁鄭伯入城,收軍定位,群臣久慕鄭伯而怨子儀,聞鄭伯即位,踴躍皆呼千歲,聲振天地。
鄭伯問群臣曰:“昔者寡人被逐,皆祭仲之謀,祭仲何在?”
群臣奏曰:“仲已死矣!”乃執傅瑕殺於城市。曰:“瑕有二心,後人勿效!”拜叔詹為上卿,公父、定叔為大夫,厚待賓胥無。謂胥無曰:“將軍暫歸本國,候國事已定,然後孤來謝齊侯。”胥無告別,引兵而歸。
鄭伯謂群下曰:“孤久被逐,緻失朝王之禮。今孤復位,合應朝王。”即日入朝,時僖王病將危,聞鄭伯至,宣人寢內,謂之曰:“寡人值國傢中衰,賴齊侯糾合諸侯,以匡王室。今寡人將危,太子年幼,外事托與齊侯,內事托與虢公與卿。但吾弟子頽,強暴無禮,久後必謀太子,卿與虢公同心以佐,朕死亦無憂!”鄭伯與虢公泣拜受命,僖王遂崩。虢公奉太子閔即位,是為惠王。惠王升殿,齊桓率諸侯入朝。惠王大悅,自周公以下,及於晉侯,皆賜彀玉五雙,馬三匹。惟茁國與邊伯稠、大石速、子禽、祝跪無賜。
群臣退朝,蒍國等五人,遂勸子頽作亂。頽曰:“恐群臣不服!”石速曰:“公子先王愛子,群臣有何不服?”頽問其計,蒍國曰:“天子初立,來日必出郊祭天地,臣等率五傢甲士,伏於南郊,待彼出祭,擒而殺之。”頽喜,約罷,五人皆出。頽為人兇暴,常酒後鞭笞士卒。有一門吏聞知其事,乃密投虢公府中來告。虢公大驚,遂令人請鄭伯告之。鄭伯曰:“公與孤受先王寄托,不可坐視天子受危!”虢公曰:“此事且告天子,請兵討之。”鄭伯曰:“不可!若以兵討之,彼必奔他國,不如將計就計,來日命天子假裝鑾駕出郊祭祀,我等率衛兵屯於壇所,先擒此賊!”虢公然其計。是夜,入朝見王,具其事以告。惠王大驚曰:“二公何計以討六賊?”鄭伯具計以上。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 | 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 |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 | 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 |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 | 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 |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 | 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 |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 | 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 |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 | 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 |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 | 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 |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 | 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 |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 | 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 |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 | 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 |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 | 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 |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 | 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