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人的精神 》
第30節:色之維難
辜鴻銘 Gu Hongming
必須承認的是,翟理斯博士那本《中國名人譜》(52),的確是一本花費了巨大心血的著作。但是在這裏,它同樣顯示出作者對普通的判斷力的缺失。在這樣一本書中,人們總是希望能找到即使是真正名人的一些註解。
這裏有一些為國傢戰鬥而受傷的人,還有一些在世時為聖潔的祭司,當中,有的是虔誠的詩人,曾吟唱出不遜色於費布斯的詩句,有的則是具有創造精神的藝術傢,他們讓人民的生活變成多姿多彩,還有一些人也留下了讓人懷念的業績。
我們發現,在他的這部"名人譜"中,他將古代的聖賢與神話中的人物混雜在一起。在他看來,陳季同(53)將軍,辜鴻銘先生,張之洞總督和劉布船長之間,他們僅有的差別為:後者習慣以無數的香檳來款待外國人。
最後,翟理斯博士最近出版的這些"筆記",我謹慎地認為,它是不會提高翟理斯博士作為一個有判斷力和辨別力的學者的聲譽的。裏面所選的絶大部分主題,都是沒有實際或人道意義。這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即好像是翟理斯博士不厭其煩地寫書,不是想告訴關於中國人和中國文學的任何東西,而衹是嚮世人展示一下翟理斯博士比其他任何人更為瞭解和理解中國。而且,與別的場合中一樣,翟理斯博士在這裏也同樣表現出一種缺乏哲學思維,不符合一個學者的、讓人感到不高興的武斷。正是因為翟理斯博士之流的漢學家的這些特點,就如霍普金斯先生所言,那些實際上遠居遠東之外的外國人,留下了名不副實的笑柄,並被人恥笑為傻瓜。(z-61)
我將選取翟理斯博士最近出版的兩篇文章,以此試圖說明迄今為止,如果外國學者關於中國學問和中國文學的著述都缺乏人道或實際的意義,那麽這種錯誤是否在於中國學問和中國文學本身。
第一篇文章的名字叫《何為孝》(54)。這篇文章的觀點主要集中於兩個中國漢字的理解。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何為孝?",孔子答曰:"色難。"
翟理斯博士說:"問題是,兩千多年過去了,到底這兩個漢字是什麽意思呢?"在引證和排除了國內外相關學者的解釋和翻譯之後,翟理斯博士自然而然地找了它的真正含義。為了讓大傢看清翟理斯博士那與衆不同的粗率與武斷態度,我將引證他宣佈他的發現的言辭。他說道:
"在上述敘述之後,就宣佈它的意思就在表面上,這恐怕有點武斷。但是,你必須所做的,就如這首詩所言:
彎腰時,它在那裏,
但要拾起時,卻悄無蹤影。
"當子夏問孔子'何為孝'時,孔子簡單回答:'色難'(55),色是描述它,即描述它是很睏難的。好一個聰明且合適的回答。"
在此,我不想運用精確的中國語法來指出翟理斯博士的錯誤之處。我衹想說的是,如果翟理斯博士把那漢字設想成動詞的話,則在文筆順暢的中文裏,這句話將不是讀成"色難",而是"色之維難"。如果這裏"色"字是作為動詞,那非人稱代詞"之"是必不可少了。
就算是不談語法的精確,翟理斯博士所翻譯的孔子的回答,如果聯繫整個上下文來看,也是根本沒有把握住它的實質要點的。
子夏問:"何為孝?"孔子答曰:"色難。(其睏難是方式)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當有事需要做的時候,年輕人應該努力去做,而有酒食之時,應先讓長者享用。--你真的是認為這就是孝嗎?)好,上述全部觀點已陳列於此--重要的不是你應對你父母盡什麽義務,而在於你以什麽方式,以何種精神面目去履行這種義務。
在此我想說明的是,翟理斯博士錯誤地認為衹是在名義上履行道德義務,然而,孔子的道德教義的偉大與真正有效之處卻恰恰在於此。事實上,孔子所主張的不是在於做什麽,而在於如何去做。這二者的區別,也就是所謂的倫理道德和宗教之間的區別,也即僅僅作為道德傢的準則與偉大的真正的宗教導師的教義之間的區別。道德傢告訴你的是,什麽行為是道德的而什麽行為又是非道德的。但是,對於真正的宗教導師而言,他卻不僅僅告訴你這些。作為真正的宗教導師,他不光要教誨人們如何去行事,而且更註重行為的內在部分,即註重行為的態度。真正的宗教導師告訴我們區分道德的與不道德的行為,這並不是在於我們做什麽,而在於我們以何種方式去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好公民的宗教 | 第2節:人之初性本善 | 第3節:相信人性本善 | 第4節:善解人意 | 第5節:心靈的禮貌 | 第6節:心靈生活 | 第7節:神秘的負擔 | 第8節:防止文明的毀滅 | 第9節:個人信仰 | 第10節:榮譽的法典 | 第11節:亂臣賊子懼 | 第12節:國傢信仰 | 第13節:沒有上帝 | 第14節:君子律法 | 第15節:榮譽的感知 | 第16節:道德行為準則 | 第17節:道德認識 | 第18節:對父母的愛 | 第19節:中國婦女 | 第20節:為他人而活 | 第21節:公民婚姻 | 第22節:情人婚姻 | 第23節:女性形象 | 第24節:永恆的生命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