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萧乾夫人文洁若深情回忆: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 》
二 蔚秀园巴萧初识(1)
文洁若 Wen Jiere
(1928-1934)
抵汕头后,赵澄得悉母亲已去世,就先赶到潮阳乡下去奔丧。接着,居然替萧乾谋到了一份职务:在对海角石一家教会学校当国语教员,月薪二十五元。校方希望起码是专科毕业的。赵澄介绍说:萧乾读过北京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班——其实这是赵本人的学历。
在这里,萧乾和同龄的学生萧曙雯演绎了一场师生恋。次年暑假,萧乾北归考进了燕大国文专修班,圆上了那个谎。然而,当他于1930年初夏专程南下来接心上人时,临上船那天早晨,她神秘地失踪了。1937年,萧乾动笔写长篇小说《梦之谷》。在该书结尾,作者把她描绘成一个无情无义的女人。
1987年,我陪萧乾旧地重游。汕头市的一位年轻记者小蔡告诉我们,萧曙雯就住在附近的一座小学校里。我问萧乾,要不要去见见初恋的对象,他说,四十年代他在英国结识的文友阿瑟·魏礼曾告诉他,自己之所以从未到中国去,是为了避免目睹以烟囱、铁路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从而把心目中唐代古老的美好形象破坏掉。萧乾愿意在心里永远保存那位窈窕淑女的倩影。
见面后,我没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北京的一个记者。陪我去的小蔡替我们拍了两张合影。
原来当年萧曙雯是由于怕萧乾遭到歹人(他是“地头蛇”,资助曙雯读书是别有用心的,正在打曙雯的主意)的暗算,才没敢跟他走。
我连夜写了一篇《梦之谷中的奇遇》,刊登在《羊城晚报》上,萧乾也奋笔疾书,为替她改善住房呼吁。她终于分到了套房,在行医的儿子照料下安度暮年。
萧乾于1997年2月因心肌梗塞住进北京医院。半年后一度出院,不能适应,只好重新住进来。他最后的两年,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一起。话语也比四十五载的共同生活中任何一个时期都多。他一幕幕地回顾着自己步入文坛的过程。首先浮现到脑际的是杨振声。
1929年返回北平后,他进了不需要文凭的燕大国文专修班。那一年,他旁听了从清华大学来的客座教授杨振声(字今甫)的“现代文学”课,受益匪浅。上半年讲的是“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鲁迅、茅盾、蒋光慈、郁达夫、沈从文等二十年代的作家;下半年讲授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哈代、罗曼·罗兰等外国作家,使萧乾茅塞顿开。
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萧乾:心债二蔚秀园巴萧初识(1928—1934)在今甫(杨振声)师的鼓励下,1929年他写了两个反映校园生活的短篇:《梨皮》和《人散后》,先后发表在《燕大月刊》第五卷第一期(1929年11月)、第四期(1930年1月)上。
萧乾是通过杨振声认识沈从文的。1930年秋,美国的天主教圣本笃会奉梵蒂冈教皇之命在北平创办了辅仁大学。注册部主任是杨刚(当时叫杨缤)的四哥。杨刚是燕京大学英文系的学生,萧乾经常到该系去旁听美国女教授包贵思开的“英国小说”和“十九世纪英国诗歌”这两门课,从而与她结识。由于这层关系,赵澄替萧乾弄来的一张“假文凭”就被“通过”了,萧乾取得了报考西语系的资格。尽管数学交了白卷,中英文成绩超众,所以破例被录取。西语系主任雷德曼还点名让萧乾当他的助理,学杂宿费一概豁免。
除了帮系主任雷德曼改卷子外,萧乾还教洋人华语或当导游来挣钱。他跟美国青年安澜就是这么结识的。安澜大学毕业后,母亲给了他一笔钱,要他先周游世界再就业。然而他一到北平,就迷上了这个东方古国,倾囊办起一份英文刊物:《支那简报》。创刊号的内容也庸俗、贫乏。萧乾首先对刊物上“支那”二字表示反感。他告诉安澜:中国读者会以为你是替日本人办的。安澜当即说,下期就改为《中国简报》。
萧乾把1919年以来中国发生了“文艺复兴”的情况讲给安澜听,说涌现了许多值得向世界介绍的重要作家。于是安澜请萧乾做他的副手,让萧乾负责文艺,他管其他方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 |
|
|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1) |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2) |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3) |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4) |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5) |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1) |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2) |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3) |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4) |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5)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1)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2)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3)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4)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5)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6)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7) |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8) |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1) |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2) |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3) |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4) |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5) |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6)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