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色·戒的世界   》 第30節:林奕華 不解緣(4)      鄭培凱 Zheng Peikai

  有了上述的前塵往事做鋪墊,也許較易解釋九年後我替關錦鵬改編《紅玫瑰白玫瑰》時,為什麽會棄綫性的敘事形式而采用原文字幕與畫外音的層層疊。
  我其實不是《紅玫瑰白玫瑰》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作者。撇開演員卡司的數度易角不談--由最早期的林青霞、鞏俐到張曼玉、葉玉卿再到定案的陳衝、葉玉卿-劇本的走嚮也多番轉折。1993年夏末初秋,我從當時旅居的倫敦回港排演《我所知道的悲慘世界》,與關錦鵬談起用多層次的方式呈現人物復雜的心理。他聽了很感興趣,我接手的第二稿便在年底動筆。
  概念是這樣的。觀衆將通過對白/字幕/畫外音三個角度得到對佟振保的三重認識:主觀的(唯心的)、客觀的(唯物的)及作者本人的(全知的上帝的)。我忘了有沒有嚮關錦鵬那樣解釋,但在很多年後要把《半生緣》搬上舞臺時,對着飾演顧曼楨的劉若英和瀋世鈞的飾演者廖凡我都說過,張愛玲的小說好看不在情節,而是人物的心理狀況如何變化。按道理說,在《紅玫瑰白玫瑰》的"原文照錄"備受惡評之後,我是怎樣也不應該死不悔改地在《半生緣》裏再度"照本宣科"的。但電影和舞臺是不同媒體,加上《紅玫瑰白玫瑰》中以"三重奏"突出佟振保的碎裂人格,與《半生緣》用旁白/對白/字幕賦予所有人物的個別心理活動和互動是兩碼子事情,而且在創作過很多的"實驗"與"先鋒"劇作之後,我對"話劇"忽然動念:奶茶、廖凡、韓青、海青、果靜林、王冰、乃箏、陳立華等演員的聲音表情都是一等一的,光是聽着,我的情緒已在空氣中凝聚成情感。
  《半生緣》並不是廣播劇。廣播劇不會有演員坐在對面,把聽衆當成對象演出對手戲。它是我對"話劇"的實驗:將第四度墻拆除之後,不止空間多了,連時間也立體了。長達三個小時又四十分鐘又沒有中場休息的一臺戲,竟然沒有我所預期的觀衆在劇院內上演"出埃及記"。他們都屏息靜氣隨喜隨悲。連在北京這個被認為是觀衆最浮躁(一位北京朋友對我說的)的城市裏,它在首都劇場的十場演出還是很切合當時的景緻和意境:看着春雪緩緩降下,人很安靜,但不代表沉默,因為空氣中是有話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1)第2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2)第3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3)
第4節:李安《色·戒》幕後一瞥(代序)(4)第5節:目錄第6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1)
第7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2)第8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3)第9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4)
第10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5)第11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6)第12節:李安 拍床戲比做愛更費氣力(7)
第13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第14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2)第15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3)
第16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4)第17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5)第18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6)
第19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7)第20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8)第21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9)
第22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0)第23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1)第24節:王蕙玲 編劇就像"世說新語"(1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