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揭秘竜脈玄機細品皇朝興衰:皇朝天運   》 前言(1)      嚮斯 Xiang Si

  中國是一個文明歷史悠久的國度,史官有記言修書的好傳統。中國古代負責文字記錄的官員稱為史,史字在甲骨文、金文之中經常出現,其象形之體,右手持物,表明史傢要忠實記錄。漢學者許慎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史是專門保管、研究和書寫的官員,就是所謂持册、持書、寫書之人。王國維說:史字從又持中,義為持書之人……史為掌書之官,自古為要官。
  三代以降,直至清代,史官忠實地記錄歷史,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史書成為僅次於儒經的一類藏書,成為中國歷代藏書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歷代朝廷之中皇傢收藏之經、史、子、集四大部類之中居於重要地位的藏書。
  被歷代皇帝奉為神聖經典的中國儒傢經書,字數並不多。《孝經》衹有2000餘字,《論語》大約是20000餘字,最多的是《春秋·左傳》,大約是24萬餘字,所有《十三經》加起來,大約就是80萬字。相比之下,被歷代皇帝奉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就龐大得多了,真正可謂汗牛充棟:《二十五史》之中,字數最少的史書是《陳書》,大約20萬字,字數居中的是《明史》,大約300餘萬字,字數最多的是《清史稿》,大約500萬字。
  歷代正史,是我們研究和瞭解皇帝生活的重要史料。正史一詞,最早見於梁目錄學家阮孝緒之《正史削繁》。不過,真正將正史作為一類史書分類的是唐大臣魏徵的《隋書·經籍志》。魏徵說:“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十傢。唯《史記》、《漢書》,師法相承,亦有解釋。《三國志》及范晔《後漢》,雖有音註,既近世之作,亦讀之可知。梁時明《漢書》,有劉顯、韋稜,陳時有姚察,隋代有包愷、蕭該,並為名傢。《史記》傳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
  不過,人們要想瞭解皇宮的建築內幕和中國古代風水大師的卓越智慧,要想知道真實的宮殿風水和皇帝對都城選擇、宮殿佈置的獨特見解和對風水術士的重視,就得看一直被儒傢斥為奇技淫巧、旁門左道的子部書籍,從汗牛充棟的子部書籍中才能窺見中國真實的皇宮一角和皇帝豐富多彩的部分宮廷生活。
  中國官方認可的二十六部紀傳體史書,稱為正史。正史之中,最為精彩、最有歷史價值的是《史記》和《漢書》。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中華大地天下第一竜脈: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陝西省黃陵縣之橋山,奔騰不息的沮河蜿蜒麯折、繞山而行。遠遠望去,這座聳立在黃土高原上的橋山,高聳雲天,蒼茫挺拔,如同橫臥於河水之上,因稱橋山。何謂橋?《爾雅》解釋說:山銳而高,曰橋也!
  中國的高山很多,陝西黃陵的橋山,不是因為高而銳而聞名,而是因為黃帝而揚名天下。陝西以黃陵縣著稱,黃陵因橋山而聞名,橋山因黃帝名垂青史。中國六大名山,各以其文化特質而馳名: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峨眉山天下秀,青城山天下幽,橋山天下聖!橋山之聖是源於它的風水,可稱為中國第一竜穴。這裏,聳立着中華民族始祖的陵墓:黃帝陵。
  橋山的最高點是形狀如竜頭的盤竜山,竜頭下形成北高南低的形勢,緩緩嚮南延伸至地面,結成一座藏風蓄水的天然竜穴。竜穴之佳,在於竜口大開,竜舌綿長,蜿蜒伸展直到漢武仙臺的幽靜處,猶如竜舌翻捲嚮上,指嚮雲天。懂得風水的術士們,將黃帝陵選擇在竜舌中心,看上去如同竜舌之中聳立着一顆天賜之璀璨明珠,在金黃色明亮的陽光下燦爛奪目,栩栩生輝。風水師們稱為:竜珠在頷!
  最為奇特的是在竜頭兩側,不知道從何時生長的兩棵蒼勁古柏,形狀十分奇特,沒有葉子,沒有多餘的枝節,形狀如同竜角。而其周圍的柏樹則一棵棵都是高聳招挺拔、枝繁葉茂,唯獨此兩棵柏樹沒有枝葉,形成天然竜頭的天然竜角,蔚為壯觀!從竜頭到漢武仙臺山,形成橋山的一條中軸綫,中軸綫南伸沮水之南的印臺山和巍峨壯麗的長壽山。兩側的空地開闊遼遠,炯炯有神,猶如竜眼。起伏的高原在陽光下閃爍着奇特的生輝,如同片片竜鱗。兩邊的竜灣、鳳嶺,恰如遒勁的竜肢,伸展在厚實的黃土高原,烘托着巍巍的黃帝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前言(1)前言(2)
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1)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2)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3)風水之都(1)
風水之都(2)竜脈(1)竜脈(2)三竜雲氣
華陰形勝竜首山王氣(1)竜首山王氣(2)竜首山王氣(3)
鳳鳥後裔膏腴沃土六朝古都(1)六朝古都(2)
六朝古都(3)三重宮闕八朝古都(1)八朝古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