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国学智慧与当下生活:百家讲坛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
张晓杰 Zhang Xiaojie
所以说人在30岁之前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加法”的过程,累积了很多东西以后叫学成,那就是“三十而立”。有房子,有家,有一份稳固的职业叫“立”吗?不,真正的“立”是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生不舍的是什么。也就是说,30后我们是要做“减法”,能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勇敢一点去说“不”,去拒绝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从“立”到“不惑”是最艰难的时间,这个时候是建立一种不变的能力,让自己去扩大。
孔子学生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三缄,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12个字你能够做到吗?大家可能会说不能,因为这个世界上让人忧、让人惑、让人惧的东西多了去,身处这个炫目的江湖,怎能做到心无旁骛而不忧、不惑、不惧?既然这个世界的忧、惑、惧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大仁心怀,用我们的善良去扶植这个世界上的美好,用我们的悲悯去化解这个世界上的丑陋。我们今天缺少的就是能够真正开阔的悲天悯人。张爱玲有一句话说得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故事,这个妻子每天都会给自己的丈夫做最好的“红烧鱼”,把中段留给丈夫,然后她自己躲在厨房吃鱼头。过了很多年之后,有一天她丈夫说,我从小最爱吃的是鱼头,你可以给我做一个“红烧鱼头”吗?他的妻子伤心地说,我从小就最爱吃红烧鱼肉,我以为鱼肉最好吃,所以就一直给你吃了。这个故事寓示着离你最近的人有时却有很远的距离。孔子告诉我们,儒家的核心是仁,叫“爱人”,用心去爱。其实真正地对他人好需要两种能力:第一是好的意愿,这是仁;第二是好的能力,这就是智。有很多人真心地愿意去爱别人,但是他没有能力去真正让这个人感受到他的爱。对这个世界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一种大智慧,并把它转化成行为。而转化成行为的时候,你会遇到种种的阻挠,这种阻挠来自时间、空间还有能力。怎么样让它实施出去呢?这需要勇,所以仁、智、勇是我们人生行为的三个元素。以仁为起点,以智为提升,以勇为外患。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辨大理。
仁、智、勇,这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关于仁,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自己先树立,再树立别人,用自己通达的心去通达别人,能从最好的方法去帮助别人就这么简单——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警察为救一个嗓子被异物卡住的婴孩,开着警车急速驶向医院,途中却发现前方正在施工,道路中间已经挖开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大沟,无法通过。着急的警察向工人们请求帮助,工段长二话不说,毅然指挥工人们托起木板让警车从其头顶开了过去。由于抢救及时,婴孩保住了性命。警察心怀感激,第二天又来到工地准备道谢,岂料工段长一见到他便泪流满面——原来这个工段长正是那婴孩的父亲!
这个故事听了之后,大家会说,哪有这么好的巧遇?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传奇罢了。下面我再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一位议员在赶路途中车陷入了泥坑,一个陌生小伙子费了很大的劲帮他一起把车子从泥泞中抬了出来,于是议员为了感谢他,供小伙子读完了大学,并且读的是他梦寐以求的医学专业。50年之后,丘吉尔——也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得了很重的肺炎,人们寻遍全国都难觅解救之方,后来终于发现:就在两年前,一个叫弗莱明的医生发明了一种叫盘尼西林的药可以治这种病——这个医生正是当年的小伙子,而那位议员正是丘吉尔的父亲!一种好意传递出去,它会成为一种氛围,成为一种对人性的信念,这就是仁者不忧,当你逐渐开阔的时候就不会斤斤计较的。我们往往会计较于一些小事,诸如职业的变故、朋友的背叛、感情的波折等等,都会牵动我们的神经并在这细节上过不去,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开阔。比如说,身上被划了一寸长的一个小口子吧,如果这个小口子被划在娇滴滴的小姑娘身上时,她可能又哭又要照镜子;然而,如果这个小口子被划在一个粗粗拉拉的打球的小伙子身上,从划破口子到痊愈他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2)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4)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5)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7)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8)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2)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3)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4)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5)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6)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7)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8)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0)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