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茶味人生:一心一意來奉茶 》
第3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3)
程然 Cheng Ran
緑茶與烏竜不同。緑茶的茶具相對烏竜的茶盤茶海來說,有時候衹需要一個玻璃杯。但即便它不繁復,也需要須臾的專心以待。
所謂緑茶三泡,三泡之後,茶味迅即就淡了。
衹這三泡來一心一意,都做不到嗎? 第一道,茶的本味;第二道,茶的馥鬱;第三道,茶的餘香。
慢慢品味,它就依次呈現。
若心夠平,意念夠凝練,神也安寧,這個時候開始打坐,那該是多麽熨帖的引磬入靜。而即便不能安坐,卻也在習茶的過程裏,懂得了珍惜和鄭重,也是一樁好事啊。
最怕的是,因為錯過,而水漫金山,那茶喝到後面,水都泛出金屬色,飲到嘴裏,亦有了鐵銹味道,這個時候方醒神過來,不反躬自身,卻要搖頭啐道:什麽茶麽!那就白白地冤枉了好茶呀。
功夫泡與大碗茶
“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裏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着我的傢,一蓬衰草,幾聲蛐蛐兒叫,伴隨他度過了那灰色的年華。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他一日那三餐,窩頭鹹菜就着一口大碗茶。世上的飲料有千百種,也許它最廉價,可誰知道,誰知道,誰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兒,飽含着淚花,它飽含着淚花。”
一麯《前門情思大碗茶》,令大碗茶的名頭傢喻戶曉。
一個白布棚子,一張長條桌子,幾個粗瓷大碗,敞着門,漏着風,依傍着城門樓子,關帝廟的門臉,大碗茶就在風霜雨露裏等着你了。
那是老北京城裏最低檔次的茶館,人稱野茶館,趕大車的、趕腳的、拉駱駝的、做小買賣的,還有進城來的農民就在這裏歇腳,賣的是大葉茶,最好的也不過是高末。但因為價廉,解渴,又滋潤奔波的身心,成了百姓們最樂意待的地方。
也有挑着擔子沿街賣的大碗茶,賣的人多半是老頭,或者是半大的孩子。那挑子一頭是一個短嘴、大肚的緑釉大茶壺,壺身包上棉套,另一頭是荊條籃子,籃子上蓋塊布,布底下是幾衹老粗碗。為了與大瓦壺的重量達到平衡,往往會再壓上一塊大磚頭,有的還預備幾個小馬紮。誰要是喝茶,他們就恭恭敬敬擺下小板凳,請客人坐下,捧過去一大碗酸棗葉子泡的茶。
這樣的風情畫貌,飽含着過去窮苦民生的念想,帶着珍惜的心境,把茶葉裏的那份質樸傳達了出來。
茶葉誕生以來,曾經一度成為貴族們把玩的珍品,鬥茶、茶宴,更是藉茶滋長了奢靡的風氣。但在普通百姓眼裏,茶,就是開門七件事裏的一件,它平常、平等而樸素。也許不名貴,也許不新鮮,也許不氣派,但它省卻了繁文縟節,拋開了勢利分別,喝的就是這個茶的本味,這份平易、透脫和自在。大道兩旁、車船碼頭、半路涼亭,直至車間工地、田間地頭,一碗茶泡上一整天,日子也過得坦然自尊。
嶺南人喝茶不是這麽喝,他們最出名的喝法是功夫茶。
每每講起北方人喝的大碗茶,或者蓋碗花茶,性子直的就會說,哎呀,你們這些北方人啊,連茶都不會喝!委婉的,也會用同情的眼光再三看你,而欲言又止。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是對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發展。在潮汕本地,傢傢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沿襲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在北方人眼裏,功夫泡比較纍,不習慣的人會稱之為“矯情”、“小傢子氣”。蘇轍就曾做詩感嘆:“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但實際上,功夫茶有着它自己的意思。而這意思若和大碗茶來比較的話,實在是說的一個道理。先來看它的泡法。一般是主客四人,主人親自來操作。首先要點火煮水,水開之後要拿水來暖杯,第一泡水要倒掉,為的是把茶葉喚醒、溫潤,而不喝茶的風塵。第二泡水泡茶後,要用滾燙的水來淋澆茶壺,目的是內外相激,氣韻徹裏徹外。待到茶壺上的水一幹,就可以斟茶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1) | 第2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2) | 第3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3) | 第4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4) | 第5節:第一輯 白泥赤印走風塵(5) | 第6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 | 第7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2) | 第8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3) | 第9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4) | 第10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5) | 第11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6) | 第12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7) | 第13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8) | 第14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9) | 第15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0) | 第16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1) | 第17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2) | 第18節:第二輯 一個人的思念(13) | 第19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1) | 第20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2) | 第21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3) | 第22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4) | 第23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5) | 第24節:第三輯 琴瑟琵琶,妙指而發(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