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在臺灣-國學大師的1949   》 第3節:前言(3)      周為筠 Zhou Weijun

  到"五四"時期達到了一個巔峰,新文化運動把國學批得體無完膚。國傢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異彩紛呈,互相激蕩。激進的知識分子深挖造成中國兩千多年緩慢甚至停滯發展的根源,他們在歷史的記憶中翻箱倒櫃,責問傳統的體製與文化。他們高喊着"打倒"、"打倒","拿來"、"拿來",把國學無情地拋棄在一邊,為新知識和新思想騰出空間。
  1949年治亂興替,新中國成立後人們披荊斬棘奔嚮前,國學成了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代名詞,被予以割棄。
  讓我們回過頭看看海峽的另一邊--臺灣。雖然兩岸長年對峙分割,但臺灣卻在文化上清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全面恢復了傳統的中國文化。時至今日臺灣的國學依然發達,傳統文化的香火依舊鼎盛。
  臺灣學校裏一直沿襲了"國文"的稱謂,漢字依然是使用了幾千年的繁體字。中小學校註重國學教育,小學教育中,國文、歷史等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至少占了一半,重視學生的古文訓練和中國傳統思想的熏陶。當年國民黨當局定下的共同校訓幾乎都是"禮、義、廉、恥",讓國學點點滴滴深入人們的生活。
  而高中國文教科書包含三種:《高中國文》、《國學基本教材》和《國學概要》。前者與大陸的《高中語文》課本相似,後者《國學概要》內容是關於國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如經史子集的概要性介紹;而《國學基本教材》的全部內容就是"四書"。
  最近大陸把臺灣中學國學教材引進,一些學者提出了"大陸的語文教育當效仿臺灣"的看法,甚至建議可以用該書取代大陸的語文課本,引發了社會的震動和反思,為什麽臺灣的國學教育做的這麽好呢?
  這些要得益於國民黨執政期間對國學教育的高度重視,1967年7月,蔣介石鑒於大陸發起"文化大革命"等緣故,他倡導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並親自擔任總會長坐鎮指揮,全力推動文化復興。他這一做法雖是打政治牌作文化秀,但無論如何在復興國學上確實做了不少善事。
  臺灣國學得以傳承,這些在孤島"為中國文化披麻戴孝的最後孝子們"尤其功不可沒,他們懷着花果飄零的精神,在孤島上保住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脈,帶出一批批國學的衣鉢傳人。
  如今錢穆的弟子餘英時成了大陸無人能及的學界翹楚,徐復觀、牟宗三的弟子杜維明是享譽世界的新儒傢第三代,方東美的弟子傅佩榮作品在大陸影響甚巨,牟宗三的弟子王財貴在兩岸推行"讀經運動",學習陳鼓應書的於丹掀起一股"莊子熱"……
  正是這些國學大師不遺餘力地提倡和教育,為臺灣幾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在島上培植出豐富的文化土壤。在臺灣,不但每逢孔子誕辰島內孔廟要舉行慶典,其他一些節日社會名流均要舉辦詩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熱時還常常吟詩唱和。也因為有這樣的氛圍,纔培養出林懷民和"雲門舞集"這樣現代的古典演繹者,表演出《薪傳》、《水月》、《九歌》這樣生命的舞蹈;纔孕育出李安這樣的藝術大師,拍攝出《臥虎藏竜》這樣深具韻味的電影;纔滋養出方文山這樣著名的詞作者,創作出《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這樣宋詞小令般典雅凄美的歌麯,引領華語樂壇的中國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1)第2節:前言(2)第3節:前言(3)
第4節:前言(4)第5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第6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2)
第7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3)第8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4)第9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5)
第10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6)第11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7)第12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8)
第13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9)第14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0)第15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1)
第16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2)第17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3)第18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4)
第19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5)第20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6)第21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7)
第22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8)第23節:鬍適書生最後的鬧與寂(19)第24節:傅斯年歸骨於田橫之島(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