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柏楊訪談錄:新城對 》
歷史的鏡子(2)
柏楊 Bai Yang
照理,加諸在帝王頭上的稱號,本身應該含有褒貶的意義在內。但我們發現有很多不是這樣,譬如我們常看到一些荒淫無道的昏君,卻有一個很神聖的稱號,這實在是對中國人智能的一種侮辱。
雖然我們講到劉徹時,很多人不知道劉徹是誰,但一講王莽,大傢都知道,為什麽呢?因為王莽這名字大傢常用,劉徹這名字不常用。人類的歷史是如此漫長,我們衹不過五千年,將來還有一億個五千年,十億個五千年,如果我們現在不趕快回頭,還要等到何時?尊號象徵君尊臣卑,除此之外,別無意義。帝王與我們一樣都是人,現代人講起人權觀念都頭頭是道,為什麽還要對帝王的稱號這樣計較呢?
我們提到劉徹,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各位打開《資治通鑒》,會發現司馬光對在位的帝王不但不稱其名,也不稱其尊號,衹稱“上”,這樣滿章滿篇都是“上”,請問幾千年下來,誰又知道“上”是誰?
因此,我不願意用皇帝的稱號,衹是把他們的繼承順序排列下來,譬如誰是第一任君王,誰是第二任君王,這樣大傢很快就會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位置。好比說漢元帝和漢武帝,到底誰在前誰在後,你一點也看不出來,但你一說第十一任君王、第十二任君王,大傢就一目瞭然。
寫出帝王的任數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使他們的身份不因現實政治市場被抹殺、被扭麯,歷史真相纔更明顯。像漢王朝第三任皇帝劉弘、第四任皇帝劉榮,連《史記》都一筆勾銷,第九任皇帝劉賀也從根拔除。任數不允許發生這種卑鄙的怪事。
這類歷史毒瘤,要割就應馬上割,不要再拖泥帶水,衹要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對的,為什麽不立刻這麽做?剛開始也許不習慣,幾年下來就不覺得了。雖然提劉徹很多人不知道,但一提曹丕,很多人知道,提魏文帝,卻鮮有人知。
人的生命有限,生活節奏又如此之快,我們能甩掉多少無聊的負擔,就應立時甩掉。在轉型期間也許有些不便,但渡過轉型期之後,一切就好了。
問:為什麽你不考慮在譯文中附上原文?這樣可以讓讀者對照着看,比較有真實感。
柏楊:對原文有興趣的,他們可以另外購買原文對照,如要對照翻譯是否錯誤,衹要幾個專傢來做就可以,不必每個人都參與。因為我的目的就是希望用譯文代替原文,如果認為翻譯沒有錯誤,那以後我們根本就不要原文了。這就像我知道怎麽開車就行,至於整個汽車的構造和原理,我不必懂,那是汽車專傢的事。我想你這個想法,可能受了市面上作為教師補充教材的“原文對照”的影響,我們不是供人參考,而是代替原著。
問:你似乎也不考慮在譯文附上各傢批註,為什麽?
柏楊:古文的批註多得不勝其數,張三、李四、王五都有,問題是這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引用很多批註,但實際上衹有一個是對的。另一種情況是他引用很多批註,卻沒有一個正確。古人在引用錯誤的批註後,往往自己會去解釋為什麽某人的批註不對。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是專傢做的事。
我的做法是,選擇一個對的批註,不必再去解釋那些不對的,因為那是考據,而我們卻衹要結論。如果所有的批註都不對,那我就自己來做,但我不必把那些我認為不對的又搬出來講一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新城對》目錄 | 歷史的鏡子(1) | 歷史的鏡子(2) | 歷史的鏡子(3) | 歷史的鏡子(4) | 褻瀆君主的柏楊(1) | 褻瀆君主的柏楊(2) | 士大夫和中國人(1) | 士大夫和中國人(2) | 爐邊漫談(1) | 爐邊漫談(2) | 爐邊漫談(3) | 爐邊漫談(4) | 爐邊漫談(5) | 爐邊漫談(6) | 爐邊漫談(7) | 爐邊漫談(8) | 爐邊漫談(9) | 爐邊漫談(10)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1)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2)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3)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4)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