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打死不做上海男人——上海男人怎麽了?   》 發端於清末民初的“文詬”      秦林 Qin Lin

  上海開埠後幾十年裏,人們的註意力大都是集中在“上海”這個詞上,而沒有把上海人從中國人的風骨裏剔出去。直到20世紀初(亦稱清末民初),上海人的性格特徵纔開始在人們的談論中初現端倪。當時,國內較著名的《新聞報》、《民立報》、《新青年》等都參與了有關“上海人”的討論。其中《民立報》發表的文章最多,從《民立報》的一些妙文中,你若留意,便可見得文人們對上海人性格和品格的雛形的描述。  如病僧在《上海痛》一文中寫道:“不見夫未飲黃浦水者,規行矩步如故也,一履其地,每多抑華揚洋,風尚所趨,不轉瞬間,而受其同化,生存之道未效,而亡國滅種之態維肖。吾有見夫北京人之氣習多官氣,故以充官奴為榮,而上海人之氣習多洋氣,而以充洋奴為榮,而其實則充賣國氣以陶鑄賣國奴也。” (①載於《民立報》1911/6/13)這裏的“充洋奴為榮”、“充賣國氣以陶鑄賣國奴”指的無疑就是上海男人。  又如秦鏡在《上海社會之魔力》一文中寫道:“中國之二大都市,一曰北京,一曰上海。北京者,升官發財之機樞也,上海者,醇酒婦人之淵藪也。故予嘗有言,留學生一過黃海則熱血變為涼血,再過渤海,則涼血更變為冷血。”(①載於《民立報》1911/9/12)  還是《民立報》上,有位署名“峰”的作者對上海大加頌揚,稱上海為新文明的志士英豪角逐之地。“以人才薈萃之地,而其數又若是之多,宜乎大實業傢、大教育傢、大戰術傢、大科學家、大經濟傢、大文豪傢、大美術傢,門分類別,接踵比肩也。”(①載於《民立報》1910年12月10日)  到19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一本由姚公鶴撰寫的書,名曰《上海“閑話”》,據記載,作者係常州人,長期在上海的新聞和司法部門工作,有宏闊的文化眼光。他討論上海與近代文明的關係,認為“上海者,外人首先來華之根椐地,亦西方文化輸入之導火綫也”。他認為上海與北京是中國兩大中心,一為社會中心,一為政治中心。書中多有高見卓識,為同時代他書所罕見。我在查閱資料中未見找到姚公對上海人發表什麽寵論,故無據可載。  真正對上海人“開駡”的應該還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前後。正當年的郭沫若評價上海人是“遊閑的屍,淫囂的肉,長的男袍,短的女袖,滿目都是骷髏,滿街都是靈柩,亂闖,亂走。我的眼兒淚流,我的心兒作嘔。”(①郭沫若:《上海印象》)陳獨秀也在《新青年》上連連呼應。說上海“姦商充斥,社會齷齪,算盤聲,銅錢臭”雲雲。(①《上海社會》)同時期有一位叫“一之”的先生,據說此人旅過歐又旅過美,經歷十分復雜,人稱“海歸派”,一之先生回國後立馬捲入了聲討上海人的行列,而且在短短的兩個月裏列數了上海人的23條“罪狀”發表在《申報》上。  不論這23條“罪狀”有多少是“罪有其實”,但筆者讀來,其中有些東西還是有一定鞭撻意味的。筆者不妨舉出幾條,也請現今的上海人對個號,看看是否有其座:一如“無事聚立鬧市路口,漫無目的閑看”;一如“易於動怒,為瑣事爭執”;一如“沽名釣譽,好出風頭”;一如“到處隔膜,雖為鄰居,形同路人”;一如“對於學問、藝術,優異者少,平庸者多”;一如“衹知模仿,最喜用‘新’字,一店一物,衹要有價值,總愛標‘新’,若言書籍,凡屬名著,必有人依樣仿造,‘新’字之外,更有‘後’字、‘續’字等巧立名目”;一如“有主張無辦法,思想發達,口齒伶俐,但具體解决問題,則多無切實可行的辦法”雲雲。  值得一提的是,一之先生在對上海男人的詬病中,有很多的習性迄今仍未見有什麽改觀,甚至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比如將模仿自詡為“新”,現在的上海男人就還很熱衷。  不過,一之先生倒挺會“做人”。他在詬病上海人部落的同時,也沒忘了不痛不癢地附加一些肯定性的評語。諸如 “有創導之功能”、“女性愛參加社會活動”,等等,但就沒見到一條對上海男人稍稍留點兒面子的肯定。再看看他所數列的“罪狀”幾乎都與男人有關,以此可以推斷:如果當年一之先生對上海人還能略微有些好感的話,那一定不是給男的。我想一之先生一定不受上海男人的歡迎,所以,他的滬上行也是短暫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西苑出版社
序:呼喚真品文化批判在國人怨忿聲裏簇起的東方之都發端於清末民初的“文詬”
三四十年代“海派男人”浮出水面上海男人何以成為衆矢之的土著人與移民矛盾的形成
“上海男人”在外地人心中的分量你用什麽招呼外地朋友“海派”版本的排外
國人為什麽愛“爆”上海男人的笑何必與“全國人民”“為敵”當小氣已成慣性
瑣碎難以長大志有一種虛偽叫“驚豔”“土雞生的蛋洋雞孵的雞”
審視“上海紳士”啥叫“新上海男人”“走樣的贊語”是褒還是貶
絶非空穴來風說你“中性”你別急怕什麽莫過於怕老
講衛生講到潔癖無畏的“嘴仗”“小資”者“常樂”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