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藝術人生 》
第3節:解讀《藝術人生》(2)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用文化引導娛樂”是欄目的終極目標。在娛樂節目的狂潮中,堅持下去,看看這條路能走多遠。
● 《藝術人生》為什麽不請畫傢、作傢、書法傢?為什麽總是請演藝明星?什麽人可以來《藝 術人生》?
● 《藝術人生》挑選話題的範圍,是高屋建瓴還是人生常態?
● 什麽人是《藝術人生》抵製的嘉賓?
2. 為大衆的欄目
—請誰來《藝術人生》
《藝術人生》曾經做過一次調查,什麽人在看這個時段的電視節目。調查結果是:47%的觀衆初中以下學歷(含文盲),89%是高中學歷以下(含文盲)。這兩個數字曾經讓我背後發麻。走出北京,經過省會,來到小城市,最後到縣城,再去一趟農村,就知道什麽人在支持着電視事業。
我羨慕一些藝術傢說他的作品不想取悅大衆,藝術衹反映創作者的內心和他眼中的世界,而我們的角色卻是傳媒人士,因此我的任務是將信息和思想傳遞給彼岸,其中包括良知和智慧。我們要解决的問題是如何將周五晚九點一刻正在收看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的觀衆搶過來,這是我三年以來每一期節目最緊要的任務。
首先,《藝術人生》選取的嘉賓是大衆的明星,而不是小衆的明星。節目2000年底開播到現在已經邀請了150位左右的人來做客,涵蓋影視界、流行音樂界、麯藝界等流行藝術,而不是小衆的藝術。知名度越大越利於人們在瞬間內選擇停留在這個頻道。因此,《藝術人生》所選擇的嘉賓基本上都屬於演藝界。
在日常節目播大衆明星的同時,《藝術人生》在特別節目中推出一些不為人熟知但“貨真價實”的嘉賓,比如2003年五一的《青春之歌》裏的陳忠實、李少紅等,《溫暖2003》的許鞍華、黃宗江四老等人,起到了品牌修護的作用。
其次,嘉賓在《藝術人生》中所談內容是大衆關註的話題。《藝術人生》開播之初曾有人問:大腕做完了怎麽辦?在選擇欄目的時明星上,重要的不是這些明星的腕大腕小,《藝術人生》不是封神榜,我們對起哄造神不感興趣,如果衹是來談他們個人的成就,那又會成為“圈內”自己的意淫。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普通人需要什麽,普通人不會對一個演員如何提高臺詞感興趣,不會對一個畫傢如何運用色彩感興趣,但是,渺小的個人在這個大時代中的起伏跌宕,在個人所不能瞭解的“命運”中的沉浮感悟,卻可以讓普通人感同身受。因此,個人獨一無二的故事,大衆所能共鳴的感情和思想,就是《藝術人生》的立足之點。在《藝術人生》中沒有空泛的政治宣言,沒有虛情假意,個人、伴侶、兒女成為最主要的話題,友情、愛情、親情成為傾訴的重點,在坎坷、病痛、失落前的勇氣、樂觀、豁達成為欄目的主旋律。
第三,態度端正對待人生。欄目對嘉賓最苟刻的要求是什麽?那就是真誠。我們有一句口號,“不請大尾巴狼”。一個人如果不能真誠面對觀衆,又怎能真城面對自己的作品和人生?所以,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態度!
我們尊重的態度是:熱愛自己的行業,視其為事業,無論是載譽一生的孫道臨還是貶斥不斷的李亞鵬;對生命有着敬畏之心,無論是一帆風順的徐靜蕾還是坎坷不平的嶽紅;一直渴望超越自己,無論是年愈古稀的王昆還是20出頭的謝霆鋒。
《藝術人生》請過一些非常不好做的嘉賓,投機取巧取得成績,在人生中尋找捷徑,違反了大衆對於他們的期望。這些嘉賓反映了文藝界中少數人的不良作風,欄目堅决予以抵製。
同時,嚴格要求組內所有工作人員“態度端正對待人生”,主持人、策劃、編導都必須練就火眼金睛,參悟不同年齡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能對迥異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妄下評論。
● 《藝術人生》如何讓老藝術傢吸引大衆觀衆?
● 《藝術人生》如何直面歷史?
3. 記錄時代人物之一
——我們尊敬直面歷史的老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解讀《藝術人生》(1) | 第3節:解讀《藝術人生》(2) | 第4節:解讀《藝術人生》(3) | 第5節:解讀《藝術人生》(4) | 第6節:解讀《藝術人生》(5) | 第7節:朱軍訪談錄(1) | 第8節:朱軍訪談錄(2) | 第9節:朱軍訪談錄(3) | 第10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1) | 第11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2) | 第12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3) | 第13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4) | 第14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5) | 第15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6) | 第16節:絶對幕後之趙本山 | 第17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1) | 第18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2) | 第19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3) | 第20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4) | 第21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5) | 第22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1) | 第23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2) | 第24節:激情現場之陳坤(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